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张家口地区常见的几种居住建筑外墙保温构造为例,采用采暖度日数并结合年金现值的方法对张家口的居住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生命周期内的总费用进行分析。得出墙体传热系数是决定保温材料经济厚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墙体无论采用哪种基层和保温材料,其生命周期内费用低时,墙体经济传热系数相同,进而可以计算出保温材料的经济厚度。张家口地区墙体经济传热系数在0.3—0.4 W/(m2·K)之间。  相似文献   

2.
建筑外墙保温能有效地减少建筑能耗,从而减少因能源消耗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用多层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进行能耗计算,并用P1-P2经济性模型分析居住建筑外墙的生命周期成本,预测4个朝向2种常用保温材料的最佳保温层厚度和节能效益.同时,提出等价燃煤量方法,分别计算最佳保温层厚度和不保温情况下的CO_2和SO_2排放量,并分析应用最佳保温层厚度的减排潜力.以长沙地区为例,结果表明,保温层最佳厚度范围为0.08~0.13m,生命周期最大净现值为116.26~133.45元/m~2,投资回收年限为3.1~3.5年.根据性价指标,膨胀聚苯乙烯比挤塑聚苯乙烯更具经济优越性.当采用最佳保温层厚度时,CO_2的排放量减少了17.4~19.51kg/(m~2 a),SO_2的排放量减少了0.036~0.04kg/(m~2 a),污染气体的排放量能减少了75.8%~78.6%.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本效益评价是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按照成本发生时间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其中考虑价格、折现率和非年度周期成本发生时间等因素变动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并对某居住区的节水措施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有效控制成本并提高节约效益,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的增量成本有可能会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得到回收,控制管理成本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提高空心砖外墙保温性能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空心砖孔内贴10 mm保温层对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三维复合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文中选取12种具有不同孔洞数和排列方式的240 mm×115 mm×90 mm空心砖、4种不同导热系数的保温材料、两种厚度的空心砖外墙(24墙和37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砖孔内贴保温层可以有效提高墙体保温性能,24墙的墙体保温性能提高19.1%~59.3%,37墙的墙体保温性能提高16.9%~58.3%,尤其对于开孔率较大的砖型,采用该方法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推广建筑节能是我国发展住宅建设的一项长期国策。建筑外墙保温作为外墙建造保温层,可用于新建墙体及已有建筑的外墙改造。在节能机理和节能效果上,都具有极大优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外墙体保温的分类及保温材料的选择,针对其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和地域气候条件、室内节能舒适要求、建筑用能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论证墙体内保温构造技术在豫南地区的适候性及性能优势.对于常用的黏土空心砖外墙体,通过建立热工学计算模型,得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墙体传热系数、内保温构造所需的饰面石膏聚苯板保温层材料厚度和墙体内部蒸汽分压力分布图.当住宅建筑体形系数≤0.4时,15mm厚的保温材料层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当住宅建筑体型系数0.4时,45mm厚的保温材料层可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墙体内部不会产生冷凝,不需设置隔汽层,从而达到节能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设计要求及良好的施工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阐述我国复合墙体的三种保温方式,比较外墙内、夹心墙、外墙外三种建筑墙体的保温材料和施工工艺,指出外墙外保温是我国居住建筑墙体节能的主要技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候等因素影响建筑墙体的有效保温问题,设计采用EPS夹心墙,研究EPS夹心墙结构性能特点,并分析其在严寒地区的保温性能。通过对EPS夹心板墙的节能计算,得出当EPS保温层厚度增加至150mm时,外墙传热系数满足规范要求。采用EPS保温材料夹心板,可以增强住宅的舒适性和保温效果,降低整体建筑物造价和建筑物日常运行费用。采用EPS保温材料夹心板可提高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经济性。EPS保温材料夹心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建筑节能的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绿色建筑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综合效益的构成要素的分析,采用净现值作为综合效益的评价和衡量指标,构建了含节水直接效益、环境社会效益和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在内的综合效益经济模型,并在西部某绿色建筑住宅小区节水示范项目中进行模拟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模拟结果表明,该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为3 929万元,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为933万元,效费比为4.2∶1,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长沙地区居住建筑外墙保温层最佳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太阳辐射对墙体传热的影响,运用P1-P2经济性模型对寿命周期内保温层最佳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对长沙市居住建筑8个朝向和3种外表面颜色的典型外墙的保温层最佳厚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现值因数、基层热阻和气候因素对选定的5种保温材料最佳厚度的影响,提出了根据保温材料的性价指标确定最优保温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膨胀聚苯乙烯由于寿命周期内的总投资现值最低,收益净现值最大,为5种保温材料中的最优材料.考虑到外墙朝向的影响,不同朝向的外墙,其保温材料宜采用不同厚度;外表面为深色的东北向外墙采用最佳厚度保温层带来的寿命周期收益最大,浅色的南墙最小.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质量普遍较差,采暖能耗高,而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热工特性。探索研究在外墙中加入石蜡基相变材料改善草原民居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和降低采暖能耗的可行性,分析在临河地区冬季典型气象条件下,墙体材质、相变材料层厚度、对流换热系数和相变潜热对内壁面温度响应和节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墙体材质的导热系数影响墙体热性能,随着导热系数减小,温度衰减倍数增加,内壁面热稳定性提升;随着相变层厚度的增加,墙体保温性能不断增强;墙体内壁面温度波幅随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相变潜热的增大,对提升冬季室内热环境和减少采暖能耗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其效果有限。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非透明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通常只选用外墙外保温方式或外墙自保温体系实现超高层建筑节能,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外墙外保温与自保温体系相结合和的超高层建筑节能方法。选择实际工程中某超高层建筑开间作为外墙保温建筑节能的研究对象,对当前热桥节能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完成热桥的构造。建立外墙外保温体系,确定外墙黏土砖厚度、墙体热桥和窗户种类以及EPS板保温层厚度。将指标评价方法和对比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对外墙外保温与自保温体系相结合的超高层建筑节能方法节能性进行评价。将独立外墙外保温方法和独立外墙自保温方法作为对比进行动态计算与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节能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节能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居住建筑采用不同保温材料进行外墙改造节能减排的效果。以济南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DeST-H能耗模拟软件建立模型,研究膨胀聚苯板(XPS)、石墨聚苯板(SEPS)、硬泡聚氨酯(PUR)及岩棉板(RW) 4种高性能保温材料在不同厚度下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利用全生命周期法分析其经济性同时进一步利用净现值法结合节能性确定4种高性能保温材料的最优厚度,分别为55 mm、61 mm、88 mm和38 mm,最后分析了最佳保温厚度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最佳保温厚度时,CO2排放量减少了59 759.93~61 968.44 kg,SO2排放量减少了1 787.383~1 864.65 kg,NOX 排放量减少893.69~932.32 kg,污染物排放减少了30%~33%,环境收益为20 353.48~21 187.71元。  相似文献   

14.
郑伟花  苏园  高芸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828-6835
为了研究自保温砌块墙体的热湿耦合传递规律,将当前主流构造型式的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与同等厚度的外保温墙体进行对比。以寒冷地区保定市为例,通过数值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自然环境下墙体内部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自保温砌块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外保温墙体。在夏季工况下,墙体湿风险较低,不存在霉菌滋生与冷凝风险。在冬季工况下,自保温砌块墙体内部湿风险均高于外保温墙体。填芯自保温砌块墙体、夹芯自保温砌块墙体、外保温墙体内部相对湿度最大值分别为73.9%、92.1%、68.6%。其中,夹芯自保温砌块由于空腔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传湿阻力,相对湿度超过80%,湿积累明显且霉变风险较大,使得墙体长期使用稳定性与保温性能受到影响。因此,填芯自保温砌块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有利于减小建筑热湿负荷,降低建筑能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选择住宅建筑作为研究载体,着重依据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研究和探索围护结构的节能隔热技术,并对屋顶、门窗和墙等进行相关的技术分析和论证,指出了外墙外保温、屋面通风隔热等节能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老旧建筑热工性能,基于中国北方清洁供暖背景,提出一种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制取低品位热水作为热源,进行蓄能的热激活相变建筑系统。建立了典型热激活相变复合墙体传热模型并与参照实验进行验证,在寒冷地区供暖季气候条件下,模拟分析了管间距、相变层厚度和朝向等因素对复合墙体热特性以及节能潜力影响。结果表明:将集成内嵌管的相变夹层置于墙体与外保温之间具备技术可行性,可大幅提升墙体热工性能;以南墙为例,因墙体引起的热负荷和一次能源消耗分别减少105.5%和14.07%;管间距相比相变层厚度影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热阻及蓄放热特性,管间距100 mm和相变层厚度30 mm较优;朝向对复合墙体影响较大且北墙提升最为明显,与南墙相比其一次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减少率分别高出20.3和9.0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热激活相变围护结构设计及其在清洁供暖和超低能耗建筑应用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墙体进行外保温改造是降低农村建筑供暖能耗的重要手段。利用De ST-h软件,通过建立北京地区农村住宅典型模型,模拟了页岩多孔砖、钢筋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墙体的外墙外保温改造效果。利用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方法,计算得出了三种墙体使用膨胀聚苯板进行保温改造时的经济保温层厚度分别为60、80、40 mm,并对外墙保温改造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金国辉  李佳  杨鹏  陈伟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402-1410
为解决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不科学而造成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差、能源浪费量大及供热能效低的问题。文章对内蒙古西部初始民居进行了分析,利用DeST软件优化建筑结构、替换保温材料、增加保温层厚度、更换外窗等方式研究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出了适合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的三种外保温材料不同厚度的净现值和节能率。结果表明:外墙围护结构的优化对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最好,节能率可达20.92%。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外围护结构优化综合节能率超过86.7%,冬季采暖能耗为29.75 kW·h/m2。  相似文献   

19.
能源的紧张形势在我国已十分严峻,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目前广泛应用的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在建筑工程应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外墙热工性能对空调能耗有重要意义,空调排风所损失的能量也很可观,本文提出在建筑外墙的内部设置空气层作为空调系统排风通道,通过排风与墙体进行热交换,回收利用空调排风所带能量,可望在降低外墙传热造成的能耗损失、回收空调排风所带走的能量、降低室外环境温度变化与室内热舒适性之间相关性等三个方面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