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Edwin Robinson博士在鱼类养殖研讨会上指出,许多动物体内胶原的形成,蛋白质、叶酸及铜的代谢以及抗病均需有维生素C(抗坏血酸)存在,应激时更是如此.许多动物具有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但鱼类则不行,必须从饵料摄取.  相似文献   

2.
2-O-α-D-吡喃葡萄糖基抗坏血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标  唐双焱 《广西科学》2017,24(1):48-53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抗坏血酸在食品、医疗、化妆品等行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由于自身的不稳定性,易被氧化降解,严重影响其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对稳定的抗坏血酸衍生物的研究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抗坏血酸的一种重要衍生物——2-O-α-D-吡喃葡萄糖基抗坏血酸(AA-2G),作为抗坏血酸的替代品,稳定性显著提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国内外针对该物质进行了诸多的研究,本文就AA-2G生物合成和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坏血病、预防感冒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也有一定防治作用。所以维生素C在机体内对许多物质羟化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胶原的形成、类固醇激素或其它粪固醇化合物的合成或分解及各种有机药物和毒素物质转化等等。都要通过羟化作用完成。过去认为服用大量维生素C对人体无害,近车来根据治疗观察及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的维生素C摄入滚内可产生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尿中的草酸盐增加。试验证明每日服4克维生素C,一周后尿中排出草酸盐每日由58毫克增至622毫…  相似文献   

4.
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近年来医学上不断发现它有许多新的功能。果实和蔬菜是食品中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因此,维生素C在果实和蔬菜中含量多少,是鉴定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判断贮藏和加工质量的标准之一。本文介绍两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动物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十分广泛。在畜牧业上曾有人进行了农畜对抗坏血酸需要量的测定和乳中维生素C充盈机制的探讨。除了人类、猴子和豚鼠需要外源性维生素C外,其它动物体内能自己合成,故农畜一般不发生典型的坏血病。但农畜缺乏它仍然可以产生各种疾病,生产能力下降,仔畜生长停滞,生殖机能破坏等。因此,为了提高农畜的生产能力和机体的抵抗力,制订食物中维生素C的需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能摧毁培养液中老鼠的神经肿瘤细胞,低剂量的维生素能大大增加某些抗肿瘤剂抗这些细胞的效果。这些新成果充实了较早的一些看法,即维生素C能帮助治疗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凯达·普拉萨德和他在印度比哈尔巴加尔普尔大学、丹佛科罗拉多医疗中心的大学的同事们,研究了L-抗坏血酸钠(每毫升500微克)对两种培养的肿瘤细胞——老鼠神经细胞(老鼠成神经细胞瘤)和神经结缔组织(老鼠成神经胶质瘤)的作用。经过不同的时间间隔,他们取出培养液中死的细胞,计算估计出剩下的活细胞,48小时内,抗坏血酸摧毁了几乎全部(99%)的成神经  相似文献   

7.
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A)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它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铁在肠内的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并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亚硝胺)的生成的作用.建立快速测定药物中抗坏血酸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果蔬中维生素C的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HPO3—HAc介质中,抗坏血酸(AA)能被2,6—二氯酚靛酚(DCP)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AA),DAA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荧光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15mL,精密度(RSD)为1%,回收率为97%—105%。  相似文献   

9.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酸钾氧化甲基橙体系催化动力学测定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反应动力学规律,实验表明:反应对甲基橙为一级反应,对维生素C也是一级反应,并求得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0.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药物、果蔬中的抗坏血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在硫酸介质中, 抗坏血酸对草酸根加速重铬酸钾- 碘化钾/ 罗丹明6G 这一反应体系具有抑制作用, 建立了动力学抑制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 ~4-00mg/L, 检出限为0-08mg/L. 该方法已用于维生素C 药片、维生素C注射液、西红柿、橙子、西芹、西瓜皮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由抗坏血酸(维生素C)和血红素加氧酶系引起血红素降解的比较研究结果.由抗坏血酸引起的血红素降解是非特异性的,产物是胆绿素异构体的混合物;而血红素加氧酶系引起血红素的降解是立体特异性的,产物是专一性的胆绿素Ⅸ_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单球层脂质体体系中,以叶绿素 a 作光敏剂,Fe(CN)_6~3-作电子受体,抗坏血酸作电子供体,对β—胡萝卜素、对苯醌和维生素 k_1传递电子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子传递体浓度为10~(-4)—10~(-6)M 范围内的三种传递体传递电子的能力次序为对苯醌>β—胡萝卜素>维生素 k_1。  相似文献   

13.
在铁卟啉和H_2O_2 的作用下,pH6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的苯基丙氨酸(Phc)可发生羟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反应产物是酪氨酸(Tyr)和二羟基苯基丙氨酸(Dopa)的混合物。用FeCl_3代替FeTmPyP也能使Phe羟化,但产物为Tyr,没有检测到 Dopa的存在。Phe、H_2O_2和铁卟啉的配比对羟化反应的转化率有明显影响。对羟化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浅谈维生素C     
1 维生素C的发现大约在四百年前发现了坏血病.在远洋航海途中,海员因膳食中缺少绿色蔬菜和鲜果而常患这种疾病.公元一五九三年有人曾记述过因坏血病而死亡的海员在一万人以上.公元一六0一年,英国人詹姆斯·兰卡斯特在远洋船上首先采用桔子、柠檬治疗坏血病,获得成功.一九三0年,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由匈牙利的查尔斯·金博士分离出来,并得到确认.2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 豚鼠是一种常用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它性情温顺,饲养管理简便。豚鼠由于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它需要的大部分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特别是新鲜多汁青饲料中获得。当日粮中缺乏维生素C时,豚鼠就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实验证明日粮中除应有必需的维生素E外,如缺乏维生素C也会对豚鼠的繁殖力产生影响,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响。本实验还证明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相互作用关系。材料和方法普通短毛豚鼠(由农牧渔业部南京药械厂购进),月令7.5—8.5日,体重500—700克。外表整洁,被毛光滑,行动敏捷,雄鼠选择睾丸发育正常,外表充实,外生殖器发育也正常。雌鼠肥瘦适中,性情温顺。分组按1:3配对分,随机组合分为二组。饲料由  相似文献   

16.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又名酸刺、醋柳,是水土保持、固沙造林和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它具有适应干旱和寒冷气候、耐瘠薄土质和水湿、盐碱等特点,是绿化黄土高原和沙丘地带的先锋树种。但是,沙棘的可贵之处远不止于此,它的果实在食品和医药中所具有的特殊用途和珍贵价值,至今还鲜为人知。沙棘的果实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份。其中如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7.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是存在于新鲜水果及其他食品中并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生物样品和药品中抗坏血酸的各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线性电位滴定法分析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回收率为99.80%~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0.61%;分析维生素C片中的抗坏血酸,相当标示量为98.90%~100.5%,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0.48%,说明线性电位滴定法分析维生素C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抗坏血酸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坏血酸是维持人体健康必需的重要维生素之一.缺乏它可导致坏血病和免疫力低下等多种疾病,因此抗坏血酸的定量分析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相当重要.本文对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在抗坏血酸含量测定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Cu2 做催化剂氧化抗坏血酸(还原型维生素C),差值法消除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吸收,检测了不同温度水冲泡卡夫柠檬C冲剂得到的溶液中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的差别.结果显示,冲泡冲剂所用的水温越高,得到的溶液中还原型维生素C越少,对维生素C的有效摄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