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理想国》第一卷始终围绕着"究竟正义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辩论。无论是对于克法洛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玻勒马霍斯"正义就是益友损敌",还是色拉叙马霍斯"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苏格拉底都可以提出他自己的说辞。整体看来,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苏格拉底的立场在柏拉图的笔墨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思想史因苏格拉底的存在被划为前后两个时代。他之前的哲学家更像先知,他们用诗一样的语言阐释自己的学说。在苏格拉底之后,所有希腊古典哲学学派都打他的旗号,以传承他的思想为荣。终其一生,苏格拉底一个字都没有留给后人,却被视为智者的典范、哲学辩论的奠基人、伦理道德的化身。他究竟靠了什么,让自己如此伟大?  相似文献   

3.
张华 《创新科技》2006,(7):36-36
我们都有朋友,也都有敌人,于是我们就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势推理“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敌人真的是朋友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各个国家之间可以说都是敌人,然而秦国最强大,可以说是其他六国的公敌,那么依照上面的推理六国不就是朋友了吗?如果六个国家联合,共同起来抗秦,还会遭到被覆灭的危险吗?事实证明敌人的敌人不是朋友,秦国也正是抓住这个弱点,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最后把六国彻底消灭掉,统一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是全世界的公敌,那么其他的国家就是我们的朋友了吗?笔者不否认当时的美国和苏…  相似文献   

4.
山岗 《科技潮》2007,(6):42-43
一天,我拨通了一位朋友家里的电话,当对方提起话筒,首先传过来的声音是,“来电话了,接电话!”我对着话筒说:“开什么玩笑,你不是在接电话吗?”对方笑着说:“那不是我的声音,是我家的鹩哥在说话。”啊,鹩哥怎么跟他话音一样,真是令我惊奇。我当即拿定主意,要登门见识见识他家的鹩哥。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曾经说过一句颇具争议的名言,"在和平时期,一个科学家是属于全世界的;但在战争时期,他却属于他的祖国。"倘若自己的祖国深陷一场非正义的战争,那些心怀正义感的科学家们就不得不面临艰难甚至危险的抉择:参与、逃避还是反战。哈伯和他的同胞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都是直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科学家,但他们的经历却给后世留下了截然不同的故事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的西塞罗说:“苏格拉底使哲学从天上来到人间。”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希腊霸权发动伯罗奔尼撒战争,社会的动荡造成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他感到有必要挺身而出,劝导人们“认识自己”,培养道德情操。为此,苏格拉底不惜痛下猛药。他善于否定,强调凡人的认识无不存在局限,通过讥讽让自负的人看出自己学问贫乏、观念禁不起推敲的事实,所以“我们只会思考,但什么都不懂”。而他自己也公开宣称:“我惟一有把握的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认识到自己一无所知以后。人们才会主动改善心灵。  相似文献   

7.
新三字经     
那是4年前的事情了。 一天,我正在中关村连邦软件专卖店(现在拆了,盖楼了)看看软件市场行情,忽然被电视台的两个小伙子截住,一个麦克风指着我的嘴巴,问:你知道什么是CPU吗?我被问愣了,想了半天:“是CentralProcessing Unit。”电视台的记者没有听清,让我再说一遍。我又说了一遍,他恍然大悟,说只要说出中文就可以了。气得我暗骂“你当我是白痴!”后来片子上了电视,一个朋友打电话嘲笑我,说我得了街头问答  相似文献   

8.
镖局的尚武、正直、正义、扶弱、助人的精神,指导着几百年来镖局的镖师们,前仆后继地追逐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凶悍的敌人,他们从来不知道逃逸和后退是什么,他们只知道一点,人在镖在!  相似文献   

9.
搭档     
正席勒说:"朋友是宝贵的,但敌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会告诉我,我可以做什么;敌人将教育我,我应当怎样做。"好搭档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换一种思路,竞争对手,甚至敌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搭档",他们能让我们变得更强。科学家说我们与不喜欢的人搭档会影响思维,反应变慢;而与喜欢的人搭档,脑子会更灵活。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会导致"镜像效应",即大脑中  相似文献   

10.
选题的道具     
鄙人是教新闻采访的,但近来却常常粗鲁地拒绝采访。为什么?因为我发现自己成了“选题的道具”。 这么说吧,以前,对报刊而言,我是自由撰稿人;我写什么,编辑(他们多半都是我的朋友了)发什么。但现在,情况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他们对我主动送去的稿子已经不做久旱逢雨状,他们更需要我根据他们策划的选题来回答提问,由他们整理成文。 比如“你对王朔枪挑金庸有什么看法?” “请谈谈你在各个阶段的同桌。” “你对时尚怎样理解?”或“请预测一下即将到来的阅读时尚?”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3,(5):28-29
前不久,有一则国际新闻报道说,英国有一个男子辨认不出任何人的脸,包括自己的脸和老婆的脸,除非老婆穿上红衣服,否则他压根认不出谁是自己老婆。有人居然认不出朋友或家人的模样,甚至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这听上去似乎让人难以置信。但是科学家们最近发现,其实每一百个人里面,就有两三个人是这样的,他们隐秘地生活在我们周围,谨慎地藏起自己的弱点,但正是因此,才造成了许多莫名的误会。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记不住别人的脸?背负着永远都不认识家人亲友的宿命,他们又过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不要受伤     
曾经获得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的美国拳击手杰克,每次比赛前必先安静地祷告—会儿。一个朋友问他:“你在祈祷自己打赢这一场比赛吗?”他摇摇头,说:“如果我祈祷自己打赢,而我的对手也祈祷打赢,那上帝会很难办的。”朋友很奇怪:“那你到底在祈祷什么?”杰克说:“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打得漂漂亮亮的!最好让我们谁都不  相似文献   

13.
刺猬     
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有许多向它献殷勤的,其实是想从它这儿得到点什么。刺猬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它用刺把自己围起来,把敌人和朋友都拒之门外。它不感到孤独吗?(同学编辑华小小摘自泉州网)刺猬@华小小  相似文献   

14.
1.如果你的朋友背叛你,你会背叛他吗?会→2;不会→3。2.你认为天使和恶魔是什么关系?恋人→3;敌人→3;朋友→4。3.你最宝贵的东西是?亲人的生命→4;金钱→5。4.你在电脑前比较喜欢?聊天→5;游戏→5;其他→6。5.你有几个网络朋友?一个或没有→6;不知道→7。6.你的家在?城市→7;乡村→A型7.你喜欢动物吗?我什么动物都喜欢→B型;一般一般→C型。  相似文献   

15.
正【习作要求】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习作指导】每次作文时,我们总能看到有些同学文思泉涌,能很快找到作文素材,"唰唰唰"地写得顺极了。寻找其中的原因,是他们会观察,有许多帮他们观察的朋友。瞧,他们的观察朋友来了,大家  相似文献   

16.
一天,苏格拉底带他的学生来到一片杂草地,然后问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有的学生说用镰刀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手拔……而苏格拉底却告诉大家,除掉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相貌如何?他们会有多高?他们具有哪些能力?他们还会生病吗?或者是他们已经学会了预防各种疾病?也许,一种新的生物将会替代现在的人?对此,俄罗斯的玛丽娅·阿格拉诺维奇提出了其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经济工作者说得很有道理,他认为作为工厂企业的厂长或经理,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两条:第一是了解情况,第二是掌握政策。了解情况便是预测,掌握政策就是决策。如果一个工厂企业的领导人完成了这两件大事,事情就能办好了。为了了解情况搞好市场预测,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要分析论证什么叫论证?就是以论理的说明说服对方并使之信任,通常采用的口头和文字说明,都是属于这种手段。就拿铅笔的例子来说,由于木材缺乏,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两颗纽扣,一颗在上衣的前襟上,一颗在袖口上,然而他们相爱了。他们的相遇纯属是一次偶然,有一天晚上,他们的主人醉醺醺地回了家,随意把上衣往沙发上一丢,一只袖管正好搭在了前襟上,他们便相遇了。初次见面,就是这样的一次清淡如水的邂逅。他淡淡地说,你在这里;她也淡淡地说,你在这里。然后,他们彼此都深深的打量对方,从眼睛到心灵,再从心灵到眼睛。他的心中有一丝触动,说不清是什么;她的心中也有一丝触动,说不清是什么。像所有的爱情情节,随后,他们谈起了各自的遭遇。他的过去坎坷曲折满蕴沧桑;她的过去虽然平淡但幸福有趣。他们都被对方感染和陶醉着。他发现,他愿意把心底的话说与她听。她觉得,她喜欢来自他的倾诉。他说,袖管是个偏僻的地方,在那里我卑微而孤独。她安慰说,那多好啊,孤独可以安享内心的宁静。她说,倒是前襟这个地方很不好,喧哗、躁乱、红尘飞舞,让人生厌。他也安慰她说,在迷乱的世事中沉静自己,或许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厚重。那一夜,他们的谈话深入心灵。可惜的是,早上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告别,他们就被主人阔大的身体分开了。那一刻,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和朋友在纽约闹市区的时报广场上。正是午餐时间,广场上车水马龙,警笛声、喇叭声、高分贝的音乐声、过往行人的说话声,不绝于耳。突然,这个人对朋友说:“我听到有蟋蟀在叫。”“什么?你疯了么?”朋友说,“在这么嘈杂的环境里怎么可能听得到蟋蟀的叫声!”这个人什么也不说,径直走向附近的一个花丛,很快从里面找到一只小小的蟋蟀。朋友惊讶地说:“太不寻常了,你有超人的耳朵。”“不 。”他回答道,“我的耳朵和你的没什么不同。能听到什么全取决于你想听到什么。”为了验证自己的话,他从兜里掏出几枚硬币,随意扔在地上。硬币撞击地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