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藏茵陈类民族药是青藏高原特有民族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价值.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滇西北龙胆科藏茵陈药用原植物的来源和地区分布进行整理,总结出滇西北藏茵陈的品种共5属14种2变种,并对这些原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描述,建立其分类检索表.根据各个种现代科学研究的情况(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和引种驯化),提出今后规范藏茵陈药材的使用及开发更多替代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鉴定獐牙菜亚族植物(包含常用藏药"蒂达"(藏茵陈))的基原植物,实现对贮藏药材的标准化鉴别.本研究利用核基因ITS片段和叶绿体rbcL、mat K和trnH-psbA片段对獐牙菜亚族25种50个个体进行DNA条形码研究,结合4个候选条形码及其组合的种内、种间距离分布及物种鉴别率评价其在獐牙菜亚族植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核基因ITS片段不仅在单片段中鉴别率最高(80%),包含ITS片段的候选条形码组合的物种鉴别率均为100%,考虑mat K+ITS组合对种子植物的物种鉴别效果更好,推荐双条形码组合mat K+ITS为獐牙菜亚族植物的标准条形码.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深刻的改变,许多新的物种或受遗传基因和生态习性的影响,或因形成较晚,迄今仅在高原分布,形成了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种,其中还包括多种独有的珍惜濒危物种,如藏羚羊、藏雪鸡、野耗牛、雪豹、斑榛鸡、西藏山溪鲵等动物物种,冬虫夏草、红景天、藏茵陈、大黄、秦艽雪莲等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4.
正青藏高原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深刻的改变,许多新的物种或受遗传基因和生态习性的影响,或因形成较晚,迄今仅在高原分布,形成了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种,其中还包括多种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如藏羚羊、藏雪鸡、野牦牛、雪豹、斑榛鸡、西藏山溪鲵等动物物种,冬虫夏草、红景天、藏茵陈、大黄、秦艽雪莲等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5.
藏药藏茵陈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近年来藏药特药藏茵陈在资源调查、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及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开发利用藏茵陈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的方法对藏药星状凤毛菊、藏蒲公英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的鉴定原植物.  相似文献   

7.
日前,教育部科技委评选出2 0 0 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由石油大学负责、南京大学等单位参加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大科技攻关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榜上有名。“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项目于1995年11月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批准立项,1997年3月确定为总公司“九五”十个重大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目为油气成藏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及其主控因素和典型区带油气成藏研究基础上,集中研究油气的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充分利用茵陈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茵陈中总黄嗣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茵陈中提取黄嗣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嗣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潮定含量,用茵陈中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潮得样品中总黄嗣的含量C=0.5400mg/ml,回收率为103%,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茵陈中黄嗣类物质的有效途径。茵陈中总黄嗣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中涛,男,汉族,博士。现为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云南大学药物研究院院长。云南省植物学会理事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曾被评为云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获“伍达观”教师奖。多年来主要依托云南省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经验,针对重大疾病,从事天然有机化学和药物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基金等项目10余项,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如:《Planta Medica》、《AnalyticaChimica Acta》、《Chrom…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榕属(Ficus)植物资源的调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统计出云南省自然分布的榕属植物共有73种32变种,比《云南植物志》、《云南种子植物名录》记载的增加了2种3变种.发现其水平分布以滇南区域分布种类最为集中,榕属植物的分布数量随着纬度升高而数量减少呈现负相关的一致性.在垂直分布上以海拔500~1500m的山地、沟谷等地榕属植物种类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佛教密宗(阿叱力教)对云南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对其何时传入云南学术界有诸多说法,要科学地解决这一难题,只有从当时云南与印度及西藏两者之间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考察,可知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并非一次所能完成,其在少数民族中之普及,更有一段漫长的时间,从传播到普及,应有多次方能完成。故其准确的时间在目前应是不可考。文章认为,虽然其入滇时间不可考,但它们都分别代表着中国和印度两大古代文明在云南的交流和融汇,这一点比什么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湘西自治州各地区风味食品"蒿菜粑粑"的2种原料植物——白蒿(Artemisia princeps Pamp.)和鼠麹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的可食用部位茎与叶,采用常压烘干法、灼烧法、微波消解-ICP-AES测定法、微量凯氏定氮法、蒽酮比色法、酸碱消煮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索氏抽提法进行各营养成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2种植物水分质量分数86%~91%,水溶性总糖质量分数6.75%~13.51%,粗纤维素质量分数20.30%~31.90%,粗脂肪质量分数3.70%~6.25%,粗蛋白质量分数5.22%~10.23%,灰分质量分数0.84%~1.30%,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99~188μg/g;2种植物所含矿质营养元素丰富,其中以Mg和Fe的质量分数最高;2种原料植物茎中水分、水溶性总糖、粗纤维质量分数都高于叶,粗脂肪、维生素C质量分数则是叶中高于茎,灰分、矿质元素在茎与叶中的质量分数差异不大;整体而言,鼠麹草中的水分、可溶性总糖、粗脂肪质量分数高于白蒿,白蒿中的粗纤维、粗蛋白、灰分、维生素C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高于鼠麹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树鼩(Tupaia belangeri)体表寄生恙螨的种类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方法:选择云南省20县(市)进行现场调查,用鼠笼加食饵诱捕树鼩,收集其双侧耳廓和外耳道的恙螨幼虫,进行分类、鉴定。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生态优势度指数(C’)对树鼩体表寄生恙螨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用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及聚块指数(m*/m)进行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捕获树鼩229只,其体表共采集恙螨13 609只,隶属于3亚科10属68种(不含4种待定种)。总染螨率为33.6%,总螨指数为59.4,其中中华纤恙螨、树鼩纤恙螨、永胜纤恙螨、小板纤恙螨、乡野纤恙螨、于氏纤恙螨、王氏纤恙螨和西盟合轮恙螨8种为优势种。用上述3种空间分布型指数对树鼩体表的8种优势恙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均呈聚集分布,除西蒙合轮恙螨CA=0外,其余均大于界限值0或1。结论:云南省树鼩体表恙螨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物种多样性高8,种优势恙螨呈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14.
西藏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在河滩流动沙地上不同地面处理措施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的多年植被恢复试验中,进行不同地面处理措施下各流动沙丘恢复植被的植物种组成和生长状况的野外实地调查,分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2011年、2016年对试验地植物优势种的抽样调查,探讨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沙地植被恢复情况。【结果】2008年以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恢复的存活植物种数可达10种,花棒、籽蒿和藏沙蒿在个体数量与生长状况上均优于其他植物种,且不同处理措施间植物的生长与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秸秆沙障植物物种数量最多,而植株生长状况对照较好。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石方格及塑料方格>秸秆沙障>无处理措施。【结论】花棒、籽蒿和藏沙蒿可以作为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早期演替阶段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秸秆沙障既能保证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同时利于植物生长; 但在人类活动干扰较为严重的区域,则可以铺设石方格及塑料方格,以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促进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沙地植被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5.
西藏红景天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景天属(Rhodiola L.)植物共有9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高寒地带,生长于海拔3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带。西藏自治区有该属植物32种,几乎遍及全区各县级行政区。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被开发为多种高原保健品。然而,野生资源处于严重威胁的境地,其资源永续利用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概述了西藏红景天的生物学特征和地理分布。针对当前对红景天植物的利用,提出了保护野生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滇藏民间商贸交流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滇藏民间贸易发展的驱动机制、滇藏民间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滇藏民间贸易的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构建促进其发展的机制等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滇藏民间贸易不仅是促进云南和康藏地区区际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动力,而且也是滇、藏、川、青等中国西部相邻民族省份间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分区即为不同等级的区域生态系统的确定。它表示陆地生物圈或其某一部分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不同等级的区域生态系统空间格局有不同的尺度和形成背景。区域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动态功能。本文根据云南实际,提出三个等级的分区单位,说明其含义,并提供了全省的生态区和生态亚区的系统并予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德夯风景区淀粉、油脂植物资源的情况,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其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声破碎辅助无溶剂微波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云南西双版纳产的姜黄、蓬莪术的挥发性成分.从2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3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及其衍生物.结果表明,云南西双版纳产的姜黄和蓬莪术中的药理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有的远高于文献报道,其品质较好,初步说明了其在云南推广种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广西猫儿山叶蜂昆虫区系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猫儿山进行叶蜂区系调查,鉴定整理出叶蜂昆虫134种,隶属3科63属.昆虫区系主要起源于东洋区,东洋种占总种数的65.67%.猫儿山叶蜂共计15种分布型,其中华中特有种所占比重最大,达58.96%.广西猫儿山与湖南有90个共有种,与四川有43种,与河南有39种;与云南(24种共有)的关系也比较密切,与西藏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