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成 《世界知识》2010,(4):26-28
<正>近年来,伊朗热点问题一个接一个,像一部看不完的电视连续剧,主要原因有伊朗社会转型中的不确定性、伊朗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和伊朗所在的海湾地区丰富油汽资源招致外部势力介入的复杂性等。此外,还有对伊朗问题的远观与近感之别,对伊朗问题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等等。伊朗问题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2.
内贾德在伊朗大选中以较大的优势成为新一届总统,他的当选有多方面原因,其中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对伊朗政策的变化是内贾德获胜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新保守派代表,内贾德上台必然会对美伊关系的未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李维汉作为决策者和政策的强力推行者,亲身经历了"左"倾错误的整个阶段.他屡犯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其思想和认识根源,亦与其独特性格和特殊经历,以及共产国际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既要防止右,但主要防止"左"的今天,对李维汉的"左"倾错误原因探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月8日,伊朗著名政治家、政坛"大老"拉夫桑贾尼因突发心脏病在德黑兰去世,享年82岁。1月10日,伊朗为其举行国葬,德黑兰万人空巷,参加葬礼、自愿送行的民众据称达250万,其规格规模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史上仅次于霍梅尼的葬礼。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及主要政治、军事和宗教领导人悉数到场,是笔者所知近年来伊朗各级高官公开亮相最集中的一次。拉夫桑贾尼去世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伊朗体制的稳定,但其政治意蕴相  相似文献   

5.
雷希颖 《世界知识》2012,(21):40-41
近期,伊朗货币里亚尔对美元的汇率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波动,一度大跌超过40%,随后在伊朗政府的强力干预下逐步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这是自2006年西方国家逐步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以来,伊朗汇率经历的最大一次波动.在此之前,虽然里亚尔也一直在贬值,但这个过程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是2010年6月西方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正式生效后,也未见如此激烈的波动.因而,本次波动引发了全世界对伊朗经济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伊朗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iteSpace为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到关于伊朗油气资源的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结果显示:该领域的国外主要研究人员、机构都在伊朗,发文数量、质量都高于国内水平;主要发文期刊来自美国和英国,刊物的质量及影响力高于国内水平;国外研究热点前沿主要集中在伊朗的不稳定因素和太阳能、风能的评估利用等,国内研究热点前沿主要集中在中伊能源合作、伊朗油气储量产量、国际政策环境对伊朗的影响等.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加强研究力度,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创办并提升期刊质量;加大对伊投资力度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两伊战争是中伊关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两伊战争对伊朗而言是惨痛的经历,对中国而言是恢复中伊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契机。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初期实行非理性的外交使之陷入国际孤立,其后由于战争的艰苦环境迫使伊朗改变对外政策,尝试改善与各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尤其重视与战略上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伊朗的关系。该时期中伊两国关系从一开始的冷淡甚至敌对逐渐走向深化合作,其原因除了两国文明的共同性及历史传统之外,还在于两国利益的契合点与互相需求:伊朗在国际孤立的困境迫使其需要外国的支持,在联合国上为其说话,战争环境下对进口武器弹药的需求,冷战格局下对抗美苏霸权的考量;中国认为伊朗地缘政治对本国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工业可以满足伊朗需求,中国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更合伊朗心意。  相似文献   

8.
孙冰 《科技资讯》2007,(34):156-156
任何事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探索中循序发展,文化如此,艺术亦如此.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发展也遵循一定规律.本文通过对比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研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探索推动中国山水画构图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笔者的话:伊朗——古称波斯——曾经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如今伊拉克的泰西封、土库曼斯坦的马鲁、阿富汗的赫拉特都曾作为政治或文化中心先后闪耀于波斯历史;远至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亦处于其文化辐射下。但是19世纪以降,因遭英俄携手瓜分,伊朗如今的领土仅缩成一只波斯猫状。抱着了解伊朗前世今生的念头,笔者从西南胡齐斯坦省一路向北,暴走于伊朗各地,看遍伊朗世问百态。  相似文献   

10.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23,(14):47-49
<正>7月4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举行伊朗国旗升旗仪式,欢迎该国正式成为上合组织第九个成员国。进入2 0 2 3年以来,伊朗在外交领域动作频频,不时有积极消息传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3月10日,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并于6月6日正式重开其驻沙特使馆。6月17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也在七年来首次访问伊朗,据报道,沙特驻伊朗使馆与驻马什哈德领事馆将于7月后正式重新开放。当前,伊朗的外交“成绩单”在国际舞台上颇为抢眼,而这由内外多重因素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11.
伊朗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iteSpace为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到关于伊朗油气资源的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结果显示:该领域的国外主要研究人员、机构都在伊朗,发文数量、质量都高于国内水平;主要发文期刊来自美国和英国,刊物的质量及影响力高于国内水平;国外研究热点前沿主要集中在伊朗的不稳定因素和太阳能、风能的评估利用等,国内研究热点前沿主要集中在中伊能源合作、伊朗油气储量产量、国际政策环境对伊朗的影响等.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加强研究力度,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创办并提升期刊质量;加大对伊投资力度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12.
至少有两个国际大热点或者悬念将继续在2012年发酵:一个是局势持续紧张的叙利亚问题,另一个则是愈演愈烈的伊朗核问题.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在国际社会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而未果的情况下,大多数以色列人已对通过国际制裁来终止伊朗的核活动不再抱有希望.此情之下,以色列的决策者们必然陷入一种两难困境:要么接受一个将拥有核武器的伊朗;要么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去终止伊朗的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近来,伊朗核问题不断升级,不时有消息说美国正在筹划对伊朗动武,以消除伊朗核威胁,甚至有消息耸人听闻地说美国的战机已经进入阵位,特种兵也已潜入伊朗境内,俨然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临战景象。不管这些消息有多大的真实性,美国目前不容忍伊朗开发、拥有核武器却是百分之百的事实。由此引出的一个简单问题:美国为什么不容忍伊朗搞核开发?答案有多种,有人说美国担心冷战后的核不扩散体制被撕开缺口,其他有核野心的地区、国家将如法炮制;有人说美国企图借核问题搞垮伊朗,确保其大中东战略和反恐战争顺利实施;还有人认为美国意在通过放大伊…  相似文献   

14.
1984年 7月26日-8月10日 26日为期3天的南亚5国铁道部长理事会第2次会议在达卡闭幕.利比亚宣布取消禁止政党活动的规定.伊朗在海湾上空击落一架伊拉克飞机.据《人民日报》8月10日讯,伊朗宣布,伊拉克接连在海湾攻击伊朗海上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也门内乱逐步跃升为地区冲突,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对立加剧,与沙、伊两国均有渊源的巴基斯坦也不由自主地被迫卷入。一方面,沙特希望巴基斯坦出兵帮助剿灭什叶派胡塞武装;另一方面,伊朗希望巴基斯坦恪守中立,积极发挥调停作用。对巴基斯坦而言,沙特是其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盟友,作用难以替代;而伊朗是利益交织的重要邻国,对其国内  相似文献   

16.
时紧时松的两伊战争迄今已拖延了5年又一个多月。这是战后中东历时最长,规模最大,伤亡最多,损失最重的一场战争,不仅还没有显露结束的兆头,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它从主要地面战斗发展到袭击海上油轮,进而袭击后方城市非军事目标,再进而袭击经济命脉石油设施,步步升级,形成陆海空全面对抗。从今年8月15日开始,伊拉克出动空军频繁地集中轰炸伊朗最大的石油中转站哈尔克岛。截止10月6日,伊拉克对该岛已进行了22次轰炸。岛上的三个输油码头,有两个已遭破坏。伊朗石油出口大受阻碍,日输出量已从180万桶降至70万桶(亦说100万桶)。伊朗一面加  相似文献   

17.
外刊要论     
伊朗俾路支省叛乱的发展AlexVatanka(简氏信息集团编辑)FatemehAman(美国Farda电台记者)伊朗东南边陲的俾路支省暴力事件频发,并呈不断扩大之势。逊尼派穆斯林组织真主旅(又称“安拉之战士”)在实施暴力事件中首当其冲,其特点是暗杀或绑架伊朗政府派往俾路支省的军事人员和政府官员。从2003年起引起各界关注。真主旅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大案,甚至企图暗杀在当地访问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伊朗俾路支省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宗教格局中逊尼派居于多数,这些因素都成了当地不断发生叛乱的主要原因。内贾德对叛乱的强硬立…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4月29日至5月6日,笔者有幸随同云南省友好代表团访问了孟加拉国和伊朗。这是笔者第一次踏访这两个国家,也对其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个国家的巨大差异性。首先是主体民族的体质特征差别。孟加拉国的主体民族孟加拉族是南亚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98%,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伊朗的主体民族波斯人据称是雅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2月,我在德黑兰巴列维王宫向几位伊朗朋友提了一个问题:迄今最有名的五位伊朗人是谁?他们庄重地说出波斯帝国缔造者居鲁士大帝、诗人菲尔多西、萨菲王朝的中兴之君阿巴斯大帝等几个名字,最后他们以比较怪异的语气和神色提到伊朗现政权的缔造者霍梅尼。2014年6月,我在利雅得的一栋私人别墅内见到其主人,他是一位沙特商人,亦是一名警察,在探讨商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感知到警察身份  相似文献   

20.
<正>伊朗国庆日是在每年2月11日。由于中国春节假期等原因,伊朗驻华使馆2017年的国庆招待会在大年三十前两天提前举办了。我受邀出席并致辞,因为拜"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伊关系发展所赐,这几年两国电影界的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强,我和自己创办的闪亮公司为之做了一些实事。和伊朗还是很有缘分的。20多年前我下海创业,办公室就设在伊朗驻华使馆旁边的华都饭店,天天路过使馆,觉得十分神秘。2000年我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创办《世界电影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