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解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坚实基础,它将使生态文明真正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而落到实处。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激增、粮食紧张、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我国自身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21世纪的中国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生态文明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发展模式。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3.
刘英 《创新科技》2014,(14):114-115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它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载负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不仅对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的产生过程进行阐释,还针对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必要性,制定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凸显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观、人与自然的平等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观;其时代价值升华了"生态人"理论的人学价值,深化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陈克猛  刘栋  鲍玮 《科技信息》2010,(15):161-161,170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明新形态,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考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是一种推崇顺应自然,以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自然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林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针对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并结合生态文明内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从生态环境破坏原因、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意义出发,提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嫱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2):171-172
绿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不仅是时代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体育自身发展的趋势。发展绿色体育,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要求。绿色体育不仅促进了生态文明要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促进了生态文明要求的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发展绿色体育,就需要加大教育力度,培育体育生态意识;制定法律法规,确保体育长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林业对抓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尤为重视。对重大和疑难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并且不断丰富、完善防治技术和方法。此举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文明是在乡村建立生态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和谐"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人的文明密切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推行循环经济、实行合理消费、坚持文明行为、确立和谐关系、建设生态社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树立科学、生态的发展理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径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和文明发展阶段。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于欢  李楠  刘畅 《科技信息》2013,(1):443-443,44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单独一节专门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改变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发展认识上的重要转折。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文明观指导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坚持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使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得以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入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们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科学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则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向"生态化"发展,社会消费趋向文明。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不仅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本底,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重要建设内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评估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科学研究薄弱、国际交流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耿彦波 《太原科技》2007,163(8):1-2,5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新世纪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十分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明确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和文明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不但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状态。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包容性发展也应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解为目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框架中跳出来,着眼于转变人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大幅度发展,当前地球生态环境遭受到了重创,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这一新文明形态的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储备人才,在以后的国家发展过程中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我们就要紧抓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进经验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决定着我国以后的生态教育发展方向和程度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甚至是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生态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与生态文明理念相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执政方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特点或特色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最终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始终把满足人的生态文明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