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内蒙古和甘肃省几个地区草原生态治理情况的调查表明草原生态退化形势依然严峻。依据调查情况分析了我国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和项目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认为草原生态治理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提出了草原生态治理的制度建设尤其重要,应以草原生态科学为治理基础,把减轻牧区人口压力与发展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等完善草原生态治理的政策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定西科技》2005,(1):13-14
为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在全省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的意见》,结合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现就在全市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3.
2003年乌盟盟委、行署提出在全盟全面实施禁牧舍饲养畜的战略构想,全盟各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全面禁牧舍饲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元月,定西市人大立足加快定西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关于在全市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决定》发出后,各县区积极响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四难”。  相似文献   

5.
肃南县牧区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德 《甘肃科技》2006,22(2):21-22
肃南县牧区现状由于超载过牧严重,致使草地生产能力下降,草原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扬沙和沙尘暴危害加剧。通过建设节水、高产、优质灌溉饲草料地,对大面积天然草场实行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禁牧等手段,实现牧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紫金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实施情况,对本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就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政策提出了建议.对做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发挥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新丽 《科技资讯》2014,(33):234-234
众所周知,内蒙古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草场牧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加强牧区治理,协调它与其他地区的健全发展,就成为了实现现代化治理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内蒙古牧区在社会治理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创新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很大的差距,针对这样的现象,该文就结合我国内蒙古牧区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了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其进行完善,以提高内蒙古牧区的综合水平,促进牧区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在当代的新近变迁,主要体现为政府和牧民通过实施退耕、退牧和还草、还林工程,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本文介绍并讨论了关于这一举措及其效果的两种不同观点:完全赞成的观点和不完全赞成的观点。不完全赞成的观点把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问题放在天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度其内在关联的系统中来考察,强调指出:指导政府决策的草地生态科学还不够“科学”;不减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和生态恶化;要充分认识牧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禁牧政策对于草场的恢复效果,采用MODIS卫星提供的遥感影像解译合成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56户禁牧与非禁牧草场连续8年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在控制降水气温因素的情况下禁牧对草场生物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研究样地牧民的入户访谈调查,分析牧民对于禁牧效果的感知作为补充.研究表明,虽然禁牧草场与自由放牧草场的生物量在禁牧前后出现差异,使得草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相较于当前的退化水平,由禁牧带来的植被恢复对于草场的整体状况改善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并非禁牧时间越长草场恢复得越好,禁牧后4年中的遥感影像分析表明,草场的生物量呈现年际波动的特征.而禁牧时间过长,由于打破了原有草地生态系统中“草-畜”的关联关系,反而有可能不利于草场的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禁牧政策对于草场的恢复效果,采用MODIS卫星提供的遥感影像解译合成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56户禁牧与非禁牧草场连续8年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在控制降水气温因素的情况下禁牧对草场生物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研究样地牧民的入户访谈调查,分析牧民对于禁牧效果的感知作为补充。研究表明,虽然禁牧草场与自由放牧草场的生物量在禁牧前后出现差异,使得草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相较于当前的退化水平,由禁牧带来的植被恢复对于草场的整体状况改善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并非禁牧时间越长草场恢复得越好,禁牧后4年中的遥感影像分析表明,草场的生物量呈现年际波动的特征。而禁牧时间过长,由于打破了原有草地生态系统中"草–畜"的关联关系,反而有可能不利于草场的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采用偶遇抽样法随机取得30份有效问卷.在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禁牧前与禁牧后畜牧业成本的差异.结果表明,禁牧前畜牧业成本为60.68元/只(山羊)或61.68元/只(绵羊),禁牧后则达到了204.17元/只;禁牧后劳动力投入费用增加了123.47%,集中体现在饲喂用工投入加大;禁牧后饲草料的投入增加了309.68%,主要由圈养后饲草来源变化引起;禁牧前在圈舍、机械购买方面投入很少,禁牧后机械购买率达到64.29%,禁牧前不存在附加投入,而禁牧后普遍存在.禁牧后畜牧业成本增加,提高了畜牧业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农户放弃畜牧业,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由此提出必须调整畜牧业结构,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对衣、食、住、行的标准要求是越来越高,在无形中促动着工、农、商的发展,当然人们并没有忽略生态平衡的问题,对于畜牧业来说,在我国草原工作指导方针提出禁牧舍饲、保护生态,植物秸秆合理利用原则,实现生产、生态双赢政策时,就给绒山羊舍饲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安定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试点区(县),通过生态修复,植被盖度增加,蓄水保土功能加强。可持续能力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在法规制度、封禁管护、治理模式、产业开发、机制革新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益的做法。要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政策。推进“五大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省、州的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始终把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组织实施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多种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围封转移战略。第一步三年奋斗目标,2005年是实施围封转移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开局之年,要按照州委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一转双赢”目标,把围封转移战略实施推向新阶段,开创牧区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方面,各类项目的布局要进一步集中,转移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下大力气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要把生态民建设与转移牧区人口相结合,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城镇生态防护体系和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与原有重点项目区的完善提高结合,尽可能提高综合效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实现永续作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生态建设研究成为,我州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拓宽了同外交往的渠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改善我州草原生态环境状况,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切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正确处理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关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方法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退耕还林进展情况的回顾,深入分析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影响,寻找应对的措施。结果退耕还林的实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使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建设尤为重要而迫切;封山禁牧的推行,使得传统的放牧形式受到挑战;同时,国家提供的钱粮补助也为调整和发展主导产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赢得了宝贵时间,生态条件的改善也优化了农业生产环境。应对措施就是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解决农村烧柴问题。结论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而产业化建设又是确保退耕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巩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二者一定要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2013-2015年,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针茅草原,季节轮牧区、按月轮牧区、连续放牧区和过牧区4种不同放牧方式及禁牧区(对照区)下啮齿动物进行了专门调查,对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啮齿动物群落相似性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使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放牧增加了啮齿动物数量,使优势种出现了差异.连续放牧区和过牧区优势种为草原黄鼠;按月轮牧、季节轮牧和禁牧区优势种为黑线仓鼠.2.不同的放牧方式导致了啮齿动物群落相似性不同。按月轮牧与季节轮牧相似性指数最大,连续放牧与过牧相似性指数最大;禁牧与过牧相似性指数最大.3.连续放牧和过牧增加了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按月轮牧和季节轮牧降低了群落多样性.本研究认为,季节轮牧能够控制啮齿动物个体数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不断投入,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纵观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工程变更多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到农业综合开发预期效益目标的实现,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亟待努力加以解决。本文讲的工程变更主要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建设内容在材料、构造、尺寸、标高、技术指标以及建设内容增减、建设位置变化等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面对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气象局生态调查项目,走访了一些单位,查阅大量资料,初步了解了草原现状、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与草原的和谐发展。中国草原面积广阔,但存在沙化等诸多问题。创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从树立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培育人才,构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入手。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方行为体的参与,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草原保护建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是保障和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从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入手,系统阐述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基本构想,包括制定技术指南、建立大数据工程、分区工程、预警体系工程、制度体系工程、保障体系、草原专项和国家级示范区工程,提出尽快启动和实施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等六点建议,以实现草原生态、产业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