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面对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气象局生态调查项目,走访了一些单位,查阅大量资料,初步了解了草原现状、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既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又是一道生态安全防护带,也是游牧民族和草原文化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繁衍速生息提供服务。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政策与人文因素和严酷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本文从制度与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揭示了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人文因素,提出牧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性理论,为了改变草原治理模式,确保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为全球变化在草原地区的响应研究提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方干旱区草原是我国草原的主体,也是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结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草原项目,总结归纳相关研究调查材料,着重就北方干旱区草原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草原区有关气候、水资源、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6个资源特征,阐述了有关草地面积、质量、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以锡林郭勒草原生态工程治理为范例,总结了干旱区草原植被恢复与改良的技术体系和生态工程切入点,进一步提出了干旱区草原保护和改良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与草原的和谐发展。中国草原面积广阔,但存在沙化等诸多问题。创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从树立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培育人才,构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入手。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方行为体的参与,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草原生态补偿的有效性及效率,基于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的五维框架,利用内蒙古赤峰、通辽两市10个旗县的调研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基础设施受损状况""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劳动力人口数"等因素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则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当前草原生态补偿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建议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补偿方式,因地制宜制定补偿标准,探索草原生态补偿减贫新思路等,以期为后期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及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娜 《甘肃科技》2012,28(21):1-2
草原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价值及甘肃省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并对甘肃省草原生物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禁牧舍饲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草原治理项目政策调研组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5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正蓝旗、西苏旗进行了调研。对禁牧舍饲项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保护内蒙古草原及牧区的生态环境,解决牧民生计问题提出了延长项目期限,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设立草原建设综合直接补贴,扶持牧区中小龙头企业,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牧区牲畜保险试点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口生态压力过大,且持续增长,是导致我国草原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央草原治理财政预算增大,但退耕工作尚未与有效卸载当地人口生态压力相结合,持续增长的人口生态压力,以及新的退耕压力,有逐渐转移到剩余土地上的趋势。这种情况急需改变。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必须有人口、社会、经济等配套措施的支持。一、沙尘暴的根本成因:人口生态压力大,且持续增长、排解不畅近年频繁的沙尘暴表明,我国草原整治工作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据国内专家估算,到9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全国草原土地平均超载程度已达到84%,即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载畜量的84%。  相似文献   

9.
人口生态压力过大,且持续增长,是导致我国草原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央草原治理财政预算增大,但退耕工作尚未与有效卸载当地人口生态压力相结合,持续增长的人口生态压力,以及新的退耕压力,有逐渐转移到剩余土地上的趋势。这种情况急需改变。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必须有人口、社会、经济等配套措施的支持。一、沙尘暴的根本成因:人口生态压力大,且持续增长、排解不畅近年频繁的沙尘暴表明,我国草原整治工作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据国内专家估算,到9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全国草原土地平均超载程度已达到84%,即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玛曲县天然草原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黄河首曲天然草原退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针对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因地制宜的退化草原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政府政策、产业及创投资源情况、金融信息数据三方面研究分析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治理体系和评价机制角度提出完善京津冀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学芬 《甘肃科技》2016,(12):36-38
从当前碌曲县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现状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牲畜超载放牧、沙化、退化、盐碱化草场面积逐年扩大,鼠虫害严重,草原生态保护人员队伍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提高认识、依据《草原法》建立健全适应当地草原生态保护的规章制度、建立专职的草原保护队伍、积极争取草原保护类项目、核减超载牲畜、配备先进设备、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以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利益,以及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本文为甘肃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提出5点建议:一是自然保护区红线不可逾越;二是开展全省土地类型制图和数量质量调查,制订生态治理规划;三是重视自然灾害预防和治理;四是增加对生态脆弱区农民的补贴和扶持力度;五是持续深化改革,提高科研政策、科研机构和科研经费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内蒙古大学建校60周年,回顾60年前跟随恩师李继侗先生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从事草原生态学工作,有幸同草原上的农牧民亲历了最华美的草原风光,领悟到草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是不可取代的.我国北方草原是人民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北方各民族发展的文化摇篮,是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北国疆土的生态瑰宝.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草原地区在今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生态安全地带.二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也是新型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北方草原地带的景观生态多样性与资源禀赋,使草原生态-产业-文化复合系统可以发挥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社会的耦合效应及多项功能.但是,长期以来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缺乏完整的理解,特别是草原的巨大环境效益和潜在的能量与物质资源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草原在"一带一路"中的沿边地理区位、草原生物多样性、光能风能资源和人文社会资源都是在草原构建新型产业基地的巨大优势.因此,一定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扬草原文化的精髓,走向草原发展的科学创新之路.要因地制宜地治理草原退化,实行休牧与轮牧,实现草原的更新复壮.也要进行草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开发适宜的土地,建设节水的人工草地与饲料地.还要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建立草原保育及生态补助的激励机制.总之,要发挥系统耦合效应,构建草原新型绿色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完善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体制,切实依靠科学技术,严格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草原地区实行"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休牧轮牧,建设草地,夏牧冬饲,异地育肥,增加投入,集约经营,改善管理,确保安全,系统开放,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农牧产业和建立新型产业体系的同时,保护好草原生态安全的目标是指日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体系建设重要的一环,需要与之对应的战略框架,用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工作和科学实践。基于此,通过文献梳理,讨论了生态文明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凸显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属性。在明确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形成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法国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其实,草原碳汇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PEST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挑战,对我国草原碳汇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我国草原碳汇发展的SWOT-PEST分析矩阵,其目的是提出支持我国草原碳发展的相关建议,为加快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在领导干部草原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中的运用,结合实例研究了地理信息技术在调查草原资源资产基本状况、审计基本草原划定和林草重叠以及核实违法征占用草原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并从实践视角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草原管理方式对草原生态方式的依赖性,推进性,草原生态方式促进草原管理方式的改革;草原生态方式和草原管理方式的协同性,草原生态方式和草原管理方式渗透到草原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科学构建草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方式是草原管理方式发展的主线;草原管理方式中对代际发展、阶层发展、区际发展的管控;草原管理方式对草原生态方式的制度保障性,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应融入草原管理方式改革创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振宇 《科技信息》2011,(24):308-308
本文通过调查煤矸石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及对矸石的化学和生物分析,指出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方案和绿化措施,以达到边排边治的有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正宏 《甘肃科技》2014,30(21):145-147
以时空替代法对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中藻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为进一步的生物结皮理论研究和沙化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玛曲县草原沙化地区生物结皮的野外考察、采样、实验室培养、种类鉴定,首次对该地区藻类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等特征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中确实有藻类存在,垂直分布从上层到下层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