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兵团杂交棉区试的8个杂交棉品种(系)的7个产量及品质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确定了3个反映杂交棉产量及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其函数式,并通过计算杂交棉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杂交棉进行比较,进而选择出产量和品质性状最优的两个杂交棉是7-2和新陆早33号。  相似文献   

2.
抗虫杂交棉湘杂棉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杂棉3号(原名湘SK5-1)系湖南省棉科所最新选育的抗虫杂交棉品种,集高产、优质、抗虫于一体.2001~2002年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省大面积示范均表现增产增收.2001年在长江流域棉花10个品种区试中,湘杂棉3号666.7m2产皮棉129.27公斤,居参试组合第一位,本地大面积示范,666.7m2产量均为121.2公斤.  相似文献   

3.
采用AMMI模型对2010年兵团杂交棉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5.36%的互作平方和,G1(7-2)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G4(新陆早33号)、G5(标杂A1)平均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G2(绿亿22号)稳产性较差,平均产量较低。从AMMI模型互作效应值可看出,G5(标杂A1)除E1(五师89团)和E2(六师农科所)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G2(绿亿22号)、G8(4025)对E5(八师148团)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对5个大白菜品种在4个试验点进行田间试验,重点比较了品种81—5和青杂3号的农艺、品质性状和抗病、抗冻能力。品种81—5苗期生长势、成株紧实度、单株重及亩产量几项性状均明显优越;品质性状总体上看也比较好,表现是含水量和纤维素含量低、蛋白质总量和维生素C及糖分含量高,但游离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8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低;对软腐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耐贮性和抗冻能力均较强,原生质体对冻害损伤的抵抗力较品种青杂3号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1个棉花新品系的生育期、植株性状、经济性状、亩产量进行比较,惠远2号、硕丰165、天云杂3号F2、西部9号综合表现好,为新品系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分组试验,测试了通蓖杂3号、通蓖杂4号、通蓖杂5号、通蓖杂6号、通蓖5号、哲蓖4号等6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一般性、特异性等特征.结果表明,通蓖杂6号、通蓖5号两个品种表现优良,可安排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青海大红番茄为对照,引入6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西宁地区温棚栽培的中、晚熟番茄品种。结果表明:中杂9号、中蔬6号、中杂8号在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和产量方面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该组合一进入生产实践就表现出极强的杂交优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受到棉农及专家的青睐,也受到省有关部  相似文献   

10.
杂交棉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标杂A1是八师推广的杂交棉品系之一。在近几年的试验推广中,结合标杂AI品系的特征、特性,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家能源高粱南方区试13个甜高粱品种的分析,研究认为:能源高粱品种在珠三角的特殊环境中,生育期延长,杂交种比常规种明显,但生长正常,即可能源用更可青饲青贮。抗涝性较好的品种Pac8381、L0203、L0205、锦甜杂1号、L0204,高光效品种辽饲杂1号、305A/306,能源较好的品种Pac8381、L0205,生物产量较好的品种305A/306、锦甜杂1号、沈试202,籽实产量较好的品种锦甜杂1号、辽饲杂1号、晋甜07-1,综合性状均佳的品种Pac8381、辽饲杂1号为理想的能源高粱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个杂交品系的试验示范,掌握各个品系的适应性、产量等性状,为选择出优良杂交棉品系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棉花“洞A”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洞 A”雄性不育株是自然突变而来,经研究为隐性核基因控制,定名为msc(?)msc(?)。四川省南充地区农科所、省棉花研究所已先后培育出“洞 A”、“751A”、“473A”两用系,并筛选出川杂一、二、三号三个杂交棉品种。其中川杂一、二号在南充地区推广十万亩,获得了好的收获。为了探讨“洞 A”雄性不育小孢子败育的时期和表现,曾对“洞 A”小孢子母细胞的变化,减数分裂和小孢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相似文献   

14.
通过11个辣椒品种(组合)比较试验,分析了辣椒农艺性状、产量间差异性,其中杂2天、杂24、辛香王子、天兵J号在遵义县山岔镇表现良好,干(鲜)产量高,适宜于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标杂A1的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棉标杂A1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推迟,但最大积累速率增加,标杂A1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在初花-盛铃期,持续时间40d左右;棉花总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棉花的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棉花单铃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施N300kg/hm2处理的最高,其次是施N 300和150kg/hm2处理,不施N处理最低。本研究条件下杂交棉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55%,氮肥适宜用量为310~340kg/hm2。  相似文献   

16.
对 4组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F1代的性状差异性研究表明 :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衣分和籽、皮棉产量主要表现为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核质互作效应不明显 ;铃重、子指、衣指、2 5 %跨距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是否受核质互作效应的影响 ,则取决于特定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郑杂5号西瓜,以早熟、丰产、品质好而著名全国。是当前早熟型西瓜最佳品种之一。荣获1989年全国早熟西瓜品种一等奖。深受广大瓜农及消费者的欢迎。郑杂5号为杂交一代种,株势生长强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试的11个棉花品种(系)的7个产量及品质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确定了3个反映区试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其函数式,并通过计算区试棉花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棉花进行比较,进而选择出产量和品质性状最优的3个区试棉花是天云0769、天云杂1号(F2)及新陆早38号优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五水平有重复的最优回归设计,选取种植密度、缩节胺用量和打顶时间等可调控因子进行杂交棉的栽培技术研究,以探索影响杂交棉丰产栽培的关键因子及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对籽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打顶时间>种植密度>缩节胺用量;杂交棉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X1≤1.48万株/667m2)、适宜的化控量(X2≤8.3g/667m2)和打顶日期的延后(X3≥ 7月7日),籽棉产量出现300kg/667m2以上的几率增加;过大的种植密度(X1≥1.72万株/667m2)、缩节胺化控超量(X2>16.7g/667m2)和过早的打顶时间(X3≤6月25日),高产的几率较小(Y≤200kg/667m2).在2007年特殊气候条件下,当种植密度在0.60~0.84万株/667m2,缩节胺化控量为7.2g/667m2,打顶时间在7月10号时,杂交棉七杂五可获得345.70±0.53kg/667m2最高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棉铃虫、红铃虫的危害,棉区干旱问题,一直是制约棉花增产的主要因素,因此选育出抗虫耐旱杂交棉新品种是当务之急.湘文1号杂交棉具有高产,铃大,吐絮畅等优点,又具有抗虫耐旱、耐病等重要特性.1选育经过1993年从种植泗棉2号棉花品种的田块中,发现变异单株,经三年的提纯复壮,表现出植株高大,茎杆光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