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1911年6月7日,两位清末风云人物张謇与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洹上村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会晤。可是,有关这次会晤的背景、内情及会晤在两人关系史上的作用等问题,至今未见专文进行探析,笔者不揣冒昧,试以此文求教于专家学者。一洹上会晤是张謇促成的。1911年6月6日,张謇在进京途中,电约袁世凯:“别几一世矣!来晚诣公,请勿他出。”从而导致了两人在袁世凯当时的住址——謇上村的会见。“别几一世矣”,系张謇对两人自1884年后,已有二十八年未曾会面的感叹。张謇袁世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南通市城区东南濠河之滨,有一片风光秀丽的园林建筑群,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作为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名声遐迩。然而,也许人们还不知道它同时还是我国最初的自然博物馆。1894年,张謇(读jiǎn)在北京考中了状元,但当他目睹了  相似文献   

3.
张謇虽有“同、光间书法第一”的美誉,但书名不显,原因就在于“为事业之功所掩没”。他以功用为书,使书法在审美与实用上得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显示了书法贴近社会生活的艺术功能。张謇的书法“立意沉醉,外柔内刚”,是他坚韧不拨、独立自强人格力量的写照,也充分反映了张謇所独具的美学性格。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的戏剧活动,与“书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存我国最早的一个南戏剧本《张协状元》,第一也(末白)[满庭芳]词中说:“《张协状无传》,前回曾演,汝辈搬成,这番书会,要夺魁名。”第二出(生唱)[烛影摇红]中说:“九山书会,近日(日)翻腾,别是风味。”可见这个剧本是“九山书会”改编搬演的。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卷首《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下注云:“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枸丹邱著”。《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另外二个剧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张实业救国。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深刻影响了近代南通,也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甚至让世界为之动容。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1987年开始至今,已举行过三届,第一届和第二届在南京召开,第三届在北京召开。在张謇逝世80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在张謇的故乡南通召开。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5日至28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史学会、南通市人民政府、南通大学主办,南通大学、张謇研究中心承办,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张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协办。来自日本、美国、德国、中…  相似文献   

7.
去年秋天,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筹备工作会议。会址所以选在南通,是因为第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包括有自然科学内容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早在七十五年以前就创建在这里。状元创业前清末年的甲午状元张謇,是上海强学会会  相似文献   

8.
清末主张维新变法的状元张謇,曾上书清朝政府,清求在京师和各省建立博物馆,作为“上可以保存国学,下可以加惠士林”的教育救国的改良措施之一,而未被理睬。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宪法终于庄严地载明,国家要发展博物馆事业,开展群众  相似文献   

9.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唐乾宁二年进士,授校书郎,有《灵溪集》。宋潘若同《郡阁雅言》云:“王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可见王贞白在唐末诗坛上非同凡响。但对于这样一位诗人,史料典籍中却很少论及,甚至还没有人对他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笔者爱就辑得的一些材料,试图对诗人作些简陋的考辨,以期引起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一、关于王贞白的生卒年王贞白的生卒年,各种材料上均无有记载。前不久笔者有幸获见《王氏宗谱》,谱中关  相似文献   

10.
莫与俦(1762—1841年),字犹人,号杰夫,贵州独山人。其父莫强是一秀才。莫家是一书香之家,颇有点资产,算得上小康。1798年(嘉庆二年),参加贵州乡试中举。次年到北京参加会试,成进士,以新进士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汉学名家阮元、朱珪是这次会试主考,而著名学者纪昀、洪亮吉则是同考官,他们都很嚣重与俦,洪亮吉评价与俦说:“理直气壮,必以名节者”(《遵义府志》卷二十《宦续》二)。在名师的教诲下,与俦得治学门径。经过三年的学习,参加散馆毕业考试,以知县被委用,先署四川茂州(四川茂汶),后改盐源知县。在这  相似文献   

11.
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认为《张协状元》剧编写于元代杭州。针对杨文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逐一解读剖析,可以推断《张协状元》为南宋中期戏文且只能产生在南戏故乡温州。  相似文献   

12.
古考场觅趣     
南京著名的秦淮河畔,江南历史陈列馆独具特色。该馆坐落于南京明清时期闻名的“江南贡院”遗址上。贡院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用作考试的场所。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只供县、府学考试之用。明朝时,集乡试、会试于此。鼎盛时期拥有考生考试的号舍20644间,是全国最大的考场。清初设“江南省”,故叫“江南贡院”,是安徽、江苏两省乡试之所。据史料记载:仅清一代,科考先后举行112科,其中经江南贡院中举、会试中状元者,江苏省49人,安徽省9人,占全国状元总数51.78%,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祝允明、郑板桥,都是该院的考生。现存的…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与张謇对中国早期现代企业所制定的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法,不乏相似之处,但受身份和个人经历的制约,却又存在差异,也必然导致管理的结果不同。无论是张之洞还是张謇,都成功地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他们的管理思想与实践都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为追求理想爱情而与封建礼法在心理和在行动上产生的“情”与“礼”的抗争是以一种胶着状态进行的,互有增长,互有低落,最后,崔莺莺与张珙的理想爱情得以实现,虽是张珙与崔莺莺的共同努力,但还是建立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前提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杜甫在湖南的三年,是“江湖行路难”的三年,也是“乱离难自救”的三年。当时他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处境十分困难,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诗歌创作却从未停止。“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泊岳阳城下》),他一进入湖南就这样庄严地宣告了。他早年曾说过:“诗是吾家事。”把写诗看成是世代相传的事业;到了湖南,这一思想又有新的发展,“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宿凿石浦》),他要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把自己的诗视为优患中的发愤之作,以比于文王蒙难演《易》而作彖辞(《易》之卦辞),孔子莫容赞《易》而作系辞(卦辞传注)。就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支持着他,所以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67年中师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成为一位中学教师。由于学浅才疏,虽有满腔热情,但工作却难令人满意。1980——1985年,我有幸参加了曲师大中文本科函授学习,拓宽了知识,提高了水平,才使我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在”变为“自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自1985年以来,我担任高中三年级语文课教学,我任课班级学生语文高考成绩一直居全县之首和全区前茅,受到多次嘉奖。在科研方面,五年来,我曾在省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二十余篇,还与人合编合著了《美学教程》,《语文美育概论》等几本书,已经出版。总之,几年来,我是沿着“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刘锜是南宋抗金名将,与韩世忠、岳飞等齐名,“世称张、韩、刘、岳。”(按:“张”即张俊)他不仅抗金战功卓著,威名远播,也是宋朝经略西北边防、抵御西夏的一员良将。然而近现代以来,对刘锜这一人物的研究十分欠缺,使其人其事远不如韩世忠、岳飞那样为人所熟知。笔者曾撰《刘锜家世考述》(载《文献》1992年第4期),又与徐规先生合著《刘锜事迹编年》(载中  相似文献   

18.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日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世常言也。”这就是说,“谚”是经过普遍流传、约定俗成,又有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言语。 我们今天研究的谚语,古代称之为“谚”。  相似文献   

19.
一、冬烘“冬烘”一词,辞书解释不尽相同.新《辞海》释为“懵懂浅陋”,新《辞源》释为“糊涂,迂腐”,《汉语大词典》则综合此两种解释为“过迂腐,浅陋.”至于该词为何会有此词义测均付诸阙如.“冬烘”一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说当时有个叫郑薰的侍郎主持一次科举考试.他误把一个叫颜标的考生当成了鲁公颜真卿的后代,并将他取为状元.时人作诗嘲讽他说:“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八《误放》、十三《无名子谤议》)  相似文献   

20.
黄谦福,广东翁源人,生年不详,1928年秋病逝于韶关。他1928年曾将所搜集整理的136首山歌寄给张清水,希望张清水仿照钟敬《客音情歌集》(岭东的)的体例,也编一本《客音情歌集》(北江的)。张清水难以遂愿,便在1929年抄录其中的40首投寄《民俗》,“发表出来给大家欣赏情境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