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MBBR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脱氮特性,采用移动床生物膜(MBBR)系统,在污水平均C/N为3.5的条件下,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曝气量对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氮和有机物降解的影响,并分析了COD、NH4+-N及TN在移动床生物膜系统中的沿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移动床生物膜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控制HRT为14 h,曝气量为100 L.h-1,溶解氧在4.5 mg.L-1左右时,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53%、78.51%和62.89%;随着HRT的增加,COD、NH4+-N和TN的去除率都相应提高,且NH4+-N和TN去除率增加的幅度更大;随着曝气量的减小,COD、NH4+-N和TN的去除率相应降低,且NH4+-N和TN去除率下降得更明显;NH4+-N和TN的浓度基本上是按进水、反应器和沉淀池沿程降低,且主要去除发生在反应器内,反应器内部水质和其出水水质十分相近,表明该MBBR反应器的流态是完全混合式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脱氮除磷特性,采用厌氧/缺氧和硝化序批式MBBR系统(A2N-SBMBBR系统),在COD/TN平均值为2.98,单个运行周期为12 h的实验条件下,分析了单个代表性周期内反硝化除磷过程中三氮、TP和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并研究了A2N-SBMBBR系统单个代表性周期中DO、ORP和p H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A2N-SBMBBR系统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现象,脱氮、除磷效率分别达到77.86%和76.14%;COD主要在厌氧和硝化阶段去除,TN主要在硝化和缺氧阶段去除,在硝化序批式MBBR中出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在系统运行的缺氧阶段中,有一部分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吸磷反应;厌氧、缺氧阶段DO控制在0.2 mg·L-1以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悬浮填料对污水脱氮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以悬浮填料为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可以有效完成单级生物脱氮.对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在室温条件下,当进水NH 4-N浓度为100 mg/L时,溶解氧DO(dissdved oxygen,DO)为2.5~3.5 mg/L,COD/NH 4-N质量比为12∶1,pH值为8 左右时获得最佳的脱氮效果,总氮TN(Total Nitrogen,TN)的去除率在80%~90%.实验还发现当进水NH 4-N浓度从100 mg/L直接升高至200 mg/L时,去除率从90%降至60%左右.可见反应器对高氨氮废水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市政生活污水多组分多变量处理的要求,构建了两级厌氧、两级兼氧、四级好氧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中试装置。通过DO传感器、pH传感器和ORP传感器在线得到各池各阶段的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值,进而调节污泥回流量、上清液回流量和各点曝气量,实现各段DO、MLSS和ORP的过程控制,创造可调控生境,进一步实现各段COD和脱氮的过程调节。分析了COD和氮去除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当四级好氧池各阶段DO浓度发生变化时,COD的去除率及TN的去除率也都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对四级好氧池各段DO浓度梯度进行设置可作为不同进水水质时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充水期内交替轮换曝气-厌气及两次进水的方法,对城市污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为了探求最优的操作运行决策,本文对间歇活性污泥法硝化及脱氮过程作模拟分析,讨论了31种运行方案与决策,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提供最适宜的运行方式.采用AN-A-AN-A交替轮换厌气-曝气法进水,在充水结束前实现有机氮、氨氮、氧化氮同步降低的过程,从而获得最优的处理效果.采用两次充水的方法效果比充水期内交替轮换厌气-曝气的运行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面临着高能耗、碳源需求量大的问题,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脱氮工艺,但该工艺在处理低C/N污水中的启动和稳定运行较难实现。由于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是将硝化反应控制在亚硝态氮阶段,因此需要对溶解氧(DO)、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与短程硝化脱氮过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现有控制参数研究,对监测数据进行一阶导算法优化处理,对优化处理数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包括pH、DO、ORP等在线监测手段,通过一阶导优化处理数据,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SBR的智能化运行。【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短程硝化工艺的优化控制和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挂膜成功后的厌氧/缺氧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SBMBBR)与硝化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N-SBMBBR)连通成A2N序批式MBBR系统(A2N-SBMBBR双泥系统),运用该双泥系统探讨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反硝化除磷效能。在COD/TN平均值为2.98,单个运行周期为12 h的试验条件下,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24%、72.5%和61.86%,其中TN、TP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7.86%和76.14%,系统发生的反硝化除磷现象表明,A2N-SBMBBR双泥系统对实际低COD/TN生活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组合材料PRB技术处理硝酸盐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硝酸盐溶液浸泡玉米秸秆腐解实验、正交实验,确定PRB反应器的最佳工艺:pH=7,硝酸盐溶液质量浓度为45mg/L,反应时间为360min,质量比Fe∶C为4∶1.按最佳工艺进行PRB模拟实验,研究以Fe0—玉米秸秆的组合材料处理硝酸盐废水,探讨分析Fe0—玉米秸秆组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机理.结果表明:Fe0还原NO3-,消耗溶解氧,腐解玉米秸秆可有效地释放碳源物质及反硝化菌生长的有机物,通过化学和生物反硝化去除NO3-—N并降低副产物NH4+—N浓度.反应器运行72h后,对NO3-—N去除率达到80%,TN去除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9.
异养硝化菌提高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配置污水,研究兼性细菌较多的活性污泥.首先在进水NH4-N浓度为200mg/L,COD浓度为1000 mg/L,溶解氧10.0 mg/L条件下筛选培养出好氧异养菌占优的脱氮性能较强的活性污泥.然后通过控制SBR反应器曝气量(溶解氧先后为2 mg/L、6 mg/L、2 mg/L),创造利于某些好氧异养硝化菌生长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样本优化法识别的河流溶解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影响河流溶解氧的3个重要因素(流量、水温、pH)建立了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此模型可成功预测黄河水中溶解氧(DO)的浓度.过程中选取四种方法对学习样本进行预处理,利甩处理后的数据训练网络.结果表明采用方法四归一化后的数据预测DO含量效果最好,同时表明线性插值后学习样本的大小对网络预测的精密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并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气泵和砂芯曝气头供气,通过气体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曝气量为0.20m3/h,沉降时间为20~30min,温度为室温,在12~22℃的范围内变化,pH值为7.0±0.1.进水NH4+-N和TP浓度分别为200mg/L,60mg/L,COD容积负荷为5.87kg COD/(m3.d).对COD、TP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3%,对NH4+-N去除率达87%.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溶液pH值对聚丙烯酸(盐)/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PAAAM树脂)吸液性能和吸附Cu2 和Fe3 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蒸馏水中,当pH值从2增加到4时,PAAAM树脂的吸液倍率迅速增加;当pH值在4~10时,吸液倍率基本不变;在pH≥10时,吸液倍率迅速减小.在NaCl、Na2SO4和Na3PO4溶液中,当pH值从2增加到3时,三种电解质溶液中的吸液倍率相同;在pH值为3到12时,吸液倍率逐渐增加,且按盐溶液顺序QNaCl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简记为:PMCS)溶液或膜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紫我光照时间的增加,PMCS溶液和膜的荧光光谱峰位依次蓝移,荧光强度依次降低,并用GPC,XPS及IR光谱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PMCS溶液或膜。结果表明,其荧光光谱峰位蓝移及荧光强度降低,与聚硅烷发生了光降解和光氧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祁连山北麓自然垂直带(2 500~3 000m)高山草甸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土壤(0~60cm)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土壤水分入渗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碳氮在不同深度土壤中含量并不相同,在表层含量较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递减,且随海拔的上升,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2 800~2 900m2 700~2 800m2 600~2 700m2 500~2 600m.不同海拔高山草甸土壤水分初渗速率随土壤碳氮含量呈同步正相关关系,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但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递减率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作用,运用正交分析法考查活性炭用量、废水pH值及吸附时间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改性活性炭最佳工艺条件:改性活性炭单位吸附量为6.7 mg Cr6+/g活性炭,吸附时间2 h,pH值4,净化率为99.97%.相比原活性炭,改性后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净化率提高了20%,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了66%.  相似文献   

16.
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α-乙基己酯为载体,考察了料液相pH、膜相载体浓度、反萃相盐酸浓度及温度对液膜迁移镧离子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萃取和反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2 kJ*mol-1和26.6 kJ*mol-1.结果表明,镧离子的跨膜迁移过程可以两个串联的准一级不可逆过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测定了制胶废水的可生化性,比较了三种不同的生物处理法对制胶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制胶废水具有较高的可生化性,适于用光合细菌进行生物处理.用自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制胶废水,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废水的CODcr去除率比在单独厌氧或好氧条件下要高.在预处理和厌氧-好氧条件下,废水的CODcr总去除率达到97.7%,出水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产的多氯联苯(PCBs)组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变压器油和Aroelor 1254中PCBs同系物组成为基础,计算中国PCBs产品同系物组成,结果显示中国PCBs产品主要以低氯代PCBs为主,CB-18含量最高为15.66%;三氯联苯含量最高,占56.48%,高氯代PCBs比例比国产变压器油略有增加,但远低于Aroelor 1254.中国PCBs产品高氯代组分比例低于全球PCBs产品.中国PCBs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占总PCBs的百分比为15.3%;三种类二(噁)(口英)PCBs,CB-77、CB-105和CB-118,占总PCBs的2.6%,其百分含量TEQ值为9×10~3%,稍高于Aroclor 1242的7×10~3%,但远低于Aroelor 1254的3.4×10~3%.中国大气中PCBs同族体分布与中国PCBs产品基本一致,中国表层土壤中PCBs中高氯代组分明显高于中国PCBs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