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雄性格的摹绘显示了作家心灵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三位作家笔下"英雄"性格内涵的分析,在指出其平民化和世俗化等性格构成的同时,着重探讨其不足之处.主要从"罪恶感"有无的角度来探讨其道德深度,揭示人物传奇性格背后的价值遗缺,最后从普世性价值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英雄性格的美学蕴含.  相似文献   

2.
程海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30-32,35
《亮剑》的英雄主角李云龙,赫然显现性格的二重组合,使英雄从"神坛"走下人间,演示英雄的悲剧。他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又是社会悲剧,既让人仰慕,又让人悲鸣,他的二重性格表现为四个矛盾统一:勇敢机智与狡诈滑稽的矛盾统一;独立果断与粗鲁专横的矛盾统一;自信与自负的矛盾统一;大义柔情与自私狭隘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3.
《原野》是曹禺剧作中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但以往论者以作家不熟悉农村生活为由,否定《原野》主题思想的现实性和深刻性;把作品中使用的表现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成是神秘主义,否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及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人物性格塑造及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等角度来重新探讨《原野》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4.
侯桂新的《文坛生态的演变与现代文学的转折》以"从香港想象中国"为切入点,返回并重构了1937—1949年间香港"南来作家"群体"香港书写"发生的历史现场,围绕文学运动、现代媒体和作家个案的梳理和论述三个层面,将客体实践、中介实践和主体实践贯穿于中国现代作家在其"香港书写"中展现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为"南来作家"群体拟定了基于文化生态和文学史转折的全新经纬。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代表作《尤利西斯》可谓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尤利西斯》在人物设置和故事结构上比照荷马史诗之《奥德修纪》而作。本文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的维度,旨在分析《尤利西斯》通过对男主人公布鲁姆个性形象的塑造,描绘了史诗英雄向现代反英雄的蜕变;同时,文章还将从作家个人生平思想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布鲁姆这一现代"反英雄"形象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英雄神话中蕴含了一个民族的英雄观,即对英雄的认同标准。不同文化对英雄认同标准的差异,折射出其民族的性格、精神和价值取向。文章通过对中希神话中英雄特点的比较,从英雄的性格标准、道德标准和命运标准三个方面,解读中西方文化在英雄认同标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修辞论的角度重读影片《英雄》,可以发现张艺谋艺术追求上的一个明显转变——即从"变叙事"和"寓言体"向"大叙事"和"象征体"的回归。而引发这一转变的动因,则是当代意识形态的现代性焦虑。这是一种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的矛盾心理,影片运用艺术手法为缝合这一心理缝隙提供了一个想象性的修辞方案,但依然还是露出了力不从心的缺口。  相似文献   

8.
周华 《科技信息》2007,(15):150-150,202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千古大英雄。在这位大英雄的身上,也有性格的软弱性。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性格软弱性的主要表现;第二方面,唐太宗李世民性格软弱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和论述,本文试图阐明这样的观点:“人无完人”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历史剧人物性格的塑造应褒贬并提,成功的历史文学作品必须塑造出典型人物性格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现代视角的切入与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民间传说理性的高度和异常繁复的精神意蕴。从活态到固态,从民间传说到作家创作,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格萨尔王》通过"插入文本"和"有意味的文字"重述神话,阐释历史,透视人性,同时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故事的外壳是"人、神、魔大战"的魔幻世界,深层意蕴则是关于神性与魔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相似文献   

10.
在父系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作家按照他们的想法塑造女性形象,无论是表现王侯将相、叱咤风云的男儿天地的《三国演义》,还是描写下层社会、英姿飒爽的须眉英雄的《水浒传》,其女性群体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独特性格。然其整体命运都是悲惨的:她们或成为男子的附属品,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处于男权统治的重重樊篱之中,完全失去了自我,也忘记了找回自我。  相似文献   

11.
魏金枝的小说《活路》讲述了一个伪保长改过自新的故事,小说刚发表即引起著名作家许杰的批评,魏金枝随即进行了辩论,阐明了自己的"不是写唯一的英雄"的观点。今天我们回顾其内容,从中研究发现,作品《活路》其成功之处,可谓老作家魏金枝的匠心独运。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小说具有"人性及其灵魂的完美建构";从作品的情节安排方面来看,小说体现了"空白处"的妙用;从叙事角度来看,第一人称叙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语言方面来看,作者采用方言写作更符合人物身份。《活路》是魏金枝的又一篇乡土小说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和末世论倾向。在《玛特辽娜的家》中,作家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角度描述了苏联农村的末世景象,同时塑造了玛特辽娜的"圣徒"形象。作家借玛特辽娜之死拷问人性、涤荡道德,以期建成精神空间的"诺亚方舟",避免人类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宋法刚 《科技信息》2010,(15):163-163,404
在"金钱让中国电影丧失思想"的文化讨伐声中,《投名状》、《集结号》相继与观众见面,与商业票房上的巨额收入相比,社会各界更看重的是影片闪烁着久违的思想的浪花。本文认为,两部影片的思想深度不止于对"兄弟情谊与现实理性"的悲情的反思、对"每一个牺牲都有意义"的温暖的人性抚慰,而是对"手段正义与目的正义"、"集体利益与个体价值"的双重肯定。两部影片的同一性在于,通过两种平等的伦理力量的冲突,拒绝了单元价值的皈依,选择了二元价值的平衡。这样的意识形态定位对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既避免了单元价值选择的肤浅与偏执,也修正着价值多元化的混乱与无序。  相似文献   

14.
刘耘 《海峡科学》2006,(8):45-47
托尔金(Tolkien)在<魔戒>中塑造了众多迥异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弗拉多(Frodo).托尔金塑造的英雄弗拉多和传统理念中的英雄有较大的差异,为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弗拉多这一形象是作家创作心理的投射,和作家的人生履历密切相关,这也表明作家独到深刻的人生体验是其艺术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李勇 《科技资讯》2010,(11):242-242
每位作家都会选择一种文化立场来观照和构筑笔下的世界,从而形成其不同的写作观。在"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作家中,鲁迅和沈从文代表了文化启蒙和描写乡土诗情的两级,论文从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及作者相同的写作对象迥异的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挖掘了《孙子兵法》中兵家思想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结合当下竞争情报活动的情况,从《孙子兵法》的"十三篇"中提取一些竞争情报方法,以探讨如何应用兵家思想来进行竞争情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符号学原理的角度并以"项王故里"为个案阐述了英雄故里所代表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其中的符号象征性意义及其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开发此类名人故里教育价值的对策,强调要寓教于乐,把名人故里作为地方教育资源加以珍惜、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秦宇庆  邵慧燕 《科技信息》2009,(36):I0138-I013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最为出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一直以来就是评论的热点。而《地狱变》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与人性的矛盾也是众多评论者追捧的焦点。笔者将从作品中各个具有鲜明矛盾性格的主人公入手,分析其矛盾性格所代表的本义,以此为入口来探寻芥川龙之介的矛盾性格以及矛盾人生,并对其对于解决艺术与人性矛盾的方法及选择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9.
"作家细读"是作家传记的着力点,甚至是其目的。传记作者通过"作家细读",对作家生平中有意义的但被历史叙述有意或无意遮蔽、擦除的"琐事"、"心事"的深度解读,从而揭示作家隐秘的心灵纹理以及情感脉络。注重作家细读的作家传记无疑构成了对文学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张莎 《科技信息》2012,(8):177-177
日本作家泉镜花为世人创造出一个不同于其他作家所描绘的独特的"镜花世界"。其作品不仅展现出日本传统美的特质,更反映出其对永恒美的不懈追求。本文试通过泉镜花早期的短篇小说作品《外科室》来分析其歌颂永恒美的纯粹与执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