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宗理 《自然杂志》2006,28(5):260-260
病毒当之无愧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生命形式。它寄生于细胞,攻击的主要目标是细菌。病毒控制着微生物的群体数量,并在地球化学过程如碳的循环中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病毒以海藻为食大肆繁衍时,释放出大量的二甲硫,足可影响到云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极地冰帽之下可能冰冻着致命的史前病毒。如果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这些病毒被释放到大气中,就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的流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史前病毒。研究人员在对格陵兰的3个不同地点采集的4个包含着14万年至500年前物质的冰核样本进行检查时,发现了“西红柿花叶病病毒”。为了防止污染,研究人员首先用紫外线对每一个冰核样本外层进行了消毒,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N且对冰核内部进行分析后发现了这种西红柿花叶病毒的核糖核酸,进一步的基因测试显示,这些冰核中包含的西红柿花叶病毒多达1…  相似文献   

3.
1970~2004年全球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董晓楠  应剑  陈应华 《科学通报》2007,52(9):1021-1027
人类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常导致严重的神经综合症。近年来病毒多爆发于亚太地区的热带区域。为了研究人类肠道病毒的进化历程以及遗传变异性,我们搜集了全球在1970年至2004年间分离的532株病毒的序列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完整或接近完整的VP1片段序列(全为891个氨基酸)。经过两两序列比对以及遗传距离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病毒株属于先前分类的B或C型。同时,也观察到一种特殊的不属于任何分型的毒株R13223-IND-01,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病毒分型。在B型和C型病毒中,存在着一些区别于同型其他亚型的“孤儿株”,它们的出现在病毒进化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此外,VP1片段上有6个位于离散位置的氨基酸存在共变异的现象,分析发现这种高比例的共变异与病毒亚型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极地冰帽之下可能冰冻着致命的史前病毒,如果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这些病毒被释放到大气中,就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的流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史前病毒。他们在格陵兰的浮块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作"西红柿花叶病"病毒。这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病毒。这一发现使他们相信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坟墓"中可能埋藏着其他的病毒,比如像古代的流感、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病毒,这些病毒也许已经被埋葬,也许有可能复原。  相似文献   

5.
西尼罗河病毒去年夏季在纽约市的出现使美国措手不及。这种病毒在非洲、亚洲,并日益在欧洲部分地区为人们所知。它能够登上美国海岸,并且在未被鉴定之前的数月时间里造成了致命的影响,这使美国医学界感到震惊。它揭示了在公共卫生基础结构方面存在着几个重大的缺陷,这些结构可能在当今全球化和疾病不断出现的年代里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农历的鼠年。说到老鼠。在我们的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偷偷摸摸搞破坏,传播病毒的脏东西,”这应该是千百年以来人们对老鼠根深蒂固的看法。不过这同时也说明了老鼠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从1亿年前存活至今的毫不起眼的哺乳动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如影随形,展现着它们超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病毒都对人致病,所以病毒分为致病性病毒和非致病性病毒: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改变,如今发现了许多新的对人致病的病毒,或者说,新的病毒找到了更为合适的人类宿主。  相似文献   

8.
正病毒,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词,总是与疾病和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面临着各种病毒的侵袭。狂犬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冠肺炎病毒……这些常常在新闻中出现的名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想象一下,没有病毒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结果没有你想象中那样一目了然。其实我们生活在病毒的世界里,病毒种类繁多,数不胜数。除了数量庞大,病毒还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9.
与病毒共存     
<正>提起与病毒共存的观点,不少人都觉得不现实。病毒的存在就是为了繁衍和传播,而这一切都是要以破坏宿主细胞为基础的。对人类而言,病毒的流行不仅会导致个体的死亡,而且还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尽管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在不断深入。而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遏制了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但是,诸如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狂犬病毒等病毒,仍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而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药物,我们仍无法在短期内战胜这些病毒。因此,与病毒共存的话题也在不断被热议。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10月16日宣布:沉寂数年的埃博拉病毒再次肆虐非洲,在乌干达北部古卢地区,已经有63人感染上了埃博拉病毒,其中43人已死亡,且死亡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自人类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人死于埃博拉出血热。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埃博拉病毒为题材写了一部名叫《热区》的畅销小说,此小说对埃博拉病毒做了可怕的描写,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次…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依靠大气和各种饮食生存着。没有谁能完全生活在一片纯净里.在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危险,肉眼难辨的病原体就是潜在的威胁之一。这些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当然,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可恶的小家伙并非束手无策.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城墙.这道城墙就是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疾病     
《科学之友》2004,(6):60-61
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病毒就一直困扰着生物体。它们四处飘浮,随时伺机感染宿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不同的病毒会导致不同的疾病。一些病毒的攻击对象是有限的,有些病毒只能侵害一种生物,而另一些能袭击多种生物。病毒从不关心它们的拜访是否受到欢迎,一旦它们进入了,多数时候都会因为待得太久而不受欢迎。显然,成为一个病毒的仁慈宿主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范氾 《自然与人》2010,(2):48-53
有一种病毒,它的外形酷似子弹,但杀伤力远比普通子弹大,这就是狂犬病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狂犬病病毒真的像一枚子弹.“弹体”似圆柱体,一端有圆角.外面裹着紧密的脂蛋白。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和去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借助因特网流感病毒数据库平台, 对猪流感病毒的PB1, PB2和PA进行谱系分析, 结果提示, 新近北美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毒株所有的基因都来自猪流感病毒, 但是来自两个不同谱系的猪流感病毒, 其中一个谱系的猪流感病毒约是10年前人、禽、猪流感病毒的杂合体. 依据近期的流行态势, 此病毒将在全球进一步扩散蔓延, 将在人群中长期存在, 也有可能在猪群中流行. 此病毒的扩散可能伴随着人群中原有的某亚型流感病毒的消失.  相似文献   

15.
吕宝忠 《自然杂志》2007,29(5):265-269
非常有名的病毒学家曾断言病毒是死物,你相信吗?本文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述评了病毒的起源、演化以及病毒与人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超级癌症”的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英文简名(AIDS)的音译。所谓“获得性”。是指这种“免疫缺损”既非遗传,也不是先天性因素造成。现在已经查明,健康人如果受到一种特殊病毒的袭击,就会产生“获得性”,并被摧毁其免疫系统。这种特殊病毒就是艾滋病病毒。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陈炯  陈剑平 《科学通报》2001,46(17):1463-1468
测定了一个从浙江余杭大蒜中分离到的Allexivirus属成员的基因组全序列,单链正性病毒基因组含8451个核苷酸,6个ORF,与其他Allexivirus属成员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62.8%~64.8%;ORF1~ORF6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7.6%~78.5%,55.4~66.2%,56.7%~66.4%,40.3%~55.6%,66.3%~79.9%和52.2%~68.8%,进一步分析显示,此病毒与其他病毒的差异和该属中远缘病毒间的差异相似,外壳蛋白核心区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3.9%~79.8%,远低于该属不同病毒的国际分类标准,应归类为Allexivirus属的新成员,命名为大蒜病毒E,病毒不同编码蛋白序列的进化树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了该病毒与其他病毒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治疗癌症的各种方法,现在已有10多个研究小组正在尝试用病毒治疗肿瘤。他们培养对正常组织无害的病毒,或者改变致病性病毒的遗传特征,然后把它们投放到肿瘤内,期望这些病毒能够杀死癌细胞,同时又不损伤正常的组织。这里所说的病毒的作用机理,不同于那些把有关基因带入癌细胞、进而矫正癌细胞的遗传错误的病毒的作用,其秘密就在于,这类病毒只在癌组织内进行复制和传播,并随之杀死癌细胞。好比在癌组织内引起一种链式反应,最终蔓延到肿瘤的边缘,而不影响周围的正常组织。目前研究人员已发现6种这类…  相似文献   

19.
谢艳  周雪平  张仲凯  戚益军 《科学通报》2001,46(17):1459-1462
从我国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上表现曲顶症状的植株上分离获得病毒分离物Y1,经粉虱传毒及粒子形态观察,证明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用14种单克隆抗体进行三抗体夹心ELISA测定,结果表明Y1与我国及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报道的双生病毒的抗原表位型均不同,对Y1基因组DNA-A的全序列进行了分析,全长2746个核苷酸,其中病毒链含有两个ORF,互补链含有4个ORF,Y1与其他双生病毒基因组DNA-A全序列、基因间隔区序列及各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表明,Y1是一种新的Begomovirus病毒,定名为烟草曲顶病毒,英文名为Tobacco curly top virus,简称TCTV,TCTV全基因组与印度报道的番茄曲叶病毒和番木瓜曲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达85%,而其CP基因与巴基斯坦棉花曲叶病毒分离物72b高度同源,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达98%。  相似文献   

20.
正当科学家们警觉地关注埃及禽流感病毒(H5N1)发生的行为变化时,现在又检测到另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禽流感病毒以来,病毒学家就一直在跟踪这种病毒。自从1917~1919年那场灾难性的大流感爆发以来,尽管科学家们对流感已了解很多,但有一点仍没弄清楚,即引起大流感的病毒的不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