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练秉泰 《科技资讯》2013,(18):98-98
本文介绍了钢管砼柱的结构受力体系,主要构造的处理.地震作用的影响,以夏钢管砼轴压杆件作为网架压杆的晨盖结构设计。对钢管砼的特点和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钢管砼普遍应用在大型、高层,超高层及高耸钢结构中,带来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本文从体育馆的建筑构遣中简述了钢管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某输水隧洞位于过江段的淤泥质软土中,采用外衬管片—内衬砼—输水钢管三层复合结构,为了解其受力特性,利用ANA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建模计算分析。对比了3种不同填充砼高度的复合结构形式在管片拼装、混凝土浇筑和钢管安装及通水运营等阶段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3种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相近,受到填充砼及输水钢管自重影响而略有差别。进入运营期后,内水压是不同结构管片、填充砼、钢管受力形成差异的原因,作用在钢管上的内水压能够通过填充砼传递到管片上,传递效果的强弱、范围及应力集中现象决定了复合结构各部分的最终受力情况,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庞振平 《科技信息》2007,(26):100-101
某塔式建筑物外钢框架结构采用24根钢管砼柱子,从该工程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对钢管砼结构柱的施工技术作本文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钢管砼拱桥在我国的应用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在这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它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工程成品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桥梁形式之一.本文主要以某工程为例,对钢管砼拱桥中的尼尔森双吊杆结构体系的设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种钢管砼-钢箱组合梁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不足 ,提出一种钢管砼 钢箱组合梁形式 .钢管砼 钢箱组合梁是用小径钢管砼取代砼板 ,将受压的砼板从单向受压状态转换为三向受压状态 .在梁的下翼缘可以施加预应力提高极限承载力 ,同时在梁承受负弯矩处可对小径钢管砼施加预应力来缓解砼的开裂 .理论分析表明新型截面较传统组合梁可以更大限度发挥材料的利用率 ,并提高极限承载力和延性 .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管与砼膨胀系数的差异(分别为1.2×10-5/℃和0.7×10-5/℃),阐述低负温(-5℃至-17℃)下钢管砼柱砼顶升法施工原理、热工计算、外加剂选择以及开孔排气、压力灌浆等关键工艺方法步骤.最后,作出砼强度数理统计分析和技术经济效果评述.可供同类结构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现浇砼结构应用钢管支架支模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通过用合理的结构计算方法和构遗措施,解决了高层.大跨度.重戴砼结构施工难题在实践工程中应用,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支模架整体坍塌的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具体阐述了钢管砼结构的施工工艺,重点介绍了大直径钢管的加工技术和框架节点连接翅片的制作和施工措施.指出准确、精密掌握翅片加工和安装工艺是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针对钢管与砼膨胀系数的差异(分别为1.2×10-5/℃和0.7×10-5/℃),阐述低负温(-5℃至-17℃)下钢管砼柱砼顶升法施工原理、热工计算、外加剂选择以及开孔排气、压力灌浆等关键工艺方法步骤。最后,作出砼强度数理统计分析和技术经济效果评述。可供同类结构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钢-砼组合结构构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钢管砼及型钢砼-钢筋砼组合的结构提出了许多问题.据此,对这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本文是对近8年来研究工作的归纳、总结.其中,提出的较优化的钢筋砼环梁节点、钢加强环节点、钢管砼柱与钢筋砼柱节点、钢骨砼柱与钢筋砼梁节点、钢骨砼柱与组合梁节点及组合梁设计方法、预应力叠层空腹桁架等,都已应用于实际高层建筑中.文中提出的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为基础,钢管混凝土柱构件采用3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钢梁采用双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使用非线性分析程序IDARC分析钢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程序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进一步研究了轴压比、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和钢材强度等对骨架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铜瓦门大桥是一座主跨238 m、桥面宽10 m、宽跨比1/23.8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该桥设计采用了只由两根钢管混凝土弦杆和钢管腹杆组成的平面桁架拱肋.稳定安全性成为该桥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首先根据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要理论,在充分考虑材料性能、结构几何参数和计算模式的不定性基础上,建立了拱肋5个典型截面稳定性失效模式下的功能函数,获得了拱肋局部稳定性的可靠指标,各可靠指标均满足公路桥梁结构构件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延性破坏目标可靠指标要求.然后采用与结构可靠度几何法相结合的响应面样本选取的新方法,进行了整体稳定性的可靠度研究,计算结果为平面桁架式拱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进一步证明平面桁架式拱肋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窄拱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竞争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应用OpenSEES通用程序建立变截面平缀管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有限元模型,试件的分析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以柱肢坡度为计算参数,对四肢变截面平缀管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开展抗震性能研究,探讨了构件的耗能能力、骨架曲线、结构延性、刚度退化等方面的受力性能和规律,并与等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轴压比、试件高度(长细比)、平缀管竖向间距、柱肢含钢率、支主管管径比、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变截面平缀管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抗震性能的影响,为钢管混凝土计算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桥墩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结构跨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建筑物抗扭性能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运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建立约束扭转状态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有限元实体模型,模拟其受扭全过程的荷载-位移曲线,并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选取含钢率、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和长细比作为参数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探讨这4个参数与抗扭承载力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细比对约束扭转状态下的钢管混凝土抗扭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强度和钢材强度对抗扭承载力的影响基本是独立的,而混凝土对钢管混凝土抗扭承载力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安溪县兰溪大桥主跨跨径为80m的下承式钢管砼刚架系杆拱,这种结构既具有固定拱施工方便的优点,又由于系杆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水平推力,使下部结构工程数量较省.本文介绍了兰溪大桥主跨的方案设计要点和计算要点.结构受力分析和面外弹性屈曲采用SAP93程序进行空间分析,面内稳定验算采用钢管砼等效简支柱简化计算方法,系杆和吊杆则参照斜拉桥中斜拉索的规定进行验算.同时介绍了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6.
钢管混凝土拱桥四管与六管拱肋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更好的选取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钢管数目及布置形式,根据国内已建成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构造了两座400m跨度,宽27.5m,拱轴线形一致的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一座为四管拱肋,另一座为六管拱肋),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两个全桥模型,分析了它们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并讨论了拱肋刚度、含钢率和力学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发现,六管优于四管.在满足结构要求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对拱肋的刚度选取主要从静力方面考虑,用钢量相当时,采用含钢率大的拱肋形式.  相似文献   

17.
拱桥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石拱桥、钢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简要回顾了其发展,介绍了应用现状,分析了应用前景.对混凝土拱桥,介绍了国外在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的研究现状,对材料、结构构造以及施工架设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重点介绍了波形钢腹板-混凝土拱桥新桥型的试设计研究.对钢管混凝土拱桥,介绍了应用与理论研究进展,对结构与构造、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钢管混凝土模型拱的弹性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一钢管混凝土模型拱桥为例,首次进行了此类桥型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探讨了结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的判定方法,初步建立了适合拱结构的动力稳定性判别准则,并研究了初始几何缺陷和地震加速度输入方向对动力稳定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实际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钢管混凝土的体积形变研究及其膨胀模式的改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钢管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特性,认为冷缩和徐变收缩是造成膨胀钢管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是按照弹性回伸机理进行补偿收缩的。针对膨胀钢管混凝土的特点,开发出储能延迟膨胀剂,采用该种膨胀剂改变了钢管混凝土传统补偿收缩模式,使钢管混凝土按照延迟膨胀模式进行,减少了自应力的损失,有效利用了膨胀能,大大提高了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钢管混凝土拱桥温度应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温度应力为分析对象,编制了钢管混凝土构件截面热传导差分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编制求解钢管混凝土拱肋温度应力的有限元程序,定性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