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2002年,以及2005—2010年7个年度的1月份,对三峡库区长江支流小江的冬季鸟类分布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观察统计到鸟类95种,隶属11目29科,其中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鉴于不同类群的鸟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差异,所以,将观察到的鸟类划分为游禽类、涉禽类、傍水栖息类、空中傍水栖息类和岸边活动鸟类等5种类型,对各类群鸟类在三峡库区不同阶段蓄水高程前后的种群状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游禽类的数量和鸟种数呈大幅度增加状态;涉禽类数量小幅度降低,鸟种数大幅度减少;傍水栖息鸟类和岸边活动鸟类的数量及鸟种数,均在蓄水前后出现剧烈变动,急剧降低.回水区水生植物的大量生长是游禽类,特别是骨顶鸡[白骨顶]数量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2月,对上海城区18个公园绿地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108种鸟类,其中留鸟28种,候鸟80种.从数量上看,留鸟是本市城区鸟类的构成主体.冬季是上海城区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季节,而夏季为最低.  相似文献   

3.
白银库伦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6月和2006年3~12月对内蒙古白银库伦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53种,隶属于17目38科.其中留鸟22种,夏候鸟91种,旅鸟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27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12种.繁殖鸟中古北界种类101种,占繁殖鸟种数的89.4%,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具有蒙新区和东北区成分相互渗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鸟类区系演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考察,在乌梁素海至1995年记录到鸟类181种和4亚种,隶属于16目45科103属;至2000年记录到鸟类197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0属;至2005年记录到鸟类221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6属.在实地考察和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鸟类区系演变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乌梁素海湿地环境不断恶化,适于沼泽环境的鸟种不断的增加,而适于广阔水域生存的鸟种的种类相对减少;文须雀以前在乌梁素海湿地在数量上很多,且为留鸟,但在近两年的多次调查中很难见到.  相似文献   

5.
比较厦门东屿红树林区两次鸟类调查数据(2002年1月~2003年1月与1996年1月~1997年1月),分析当地生境的变化对鸟类物种组成及主要鸟类类群数量的影响.与1996年相比,2002年的鹭类、鸥类和鸭类年累计数量分别从2 4443、023和873只减少到352、73和10只,而鸻鹬类从3 088只增加到5 478只.滩涂、红树林面积减少及人为活动增加是鹭类、鸥类和鸭类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鸻鹬类数量增加与新增荒废裸地生境为其提供理想休息场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鸟类多样性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监测指标,为掌握白洋淀冬季鸟类的资源情况,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白洋淀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共记录鸟类81种,隶属于16目34科,其中冬候鸟18种,留鸟35种,旅鸟21种,夏候鸟7种;2)优势种2种,常见种8种,稀有种19种,罕见种52种;3)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4)鸟类种类12月份最多,鸟类数量1月份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12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Pielou指数12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冬季鸟类资源丰富,是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越冬地,应加强对白洋淀的保护与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宁夏沙坡头地区环境结构变化与鸟类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9月 ,对宁夏沙坡头沙漠地区景观类型、植被盖度、鸟类种类和多样性逐月进行了调查 .与 1987年沙坡头地区夏季鸟类种类与数量调查结果相比较 :荒漠半荒漠景观中鸟类种数不变 ,密度 (只· km-1)由 4 3.4 5减至 2 2 .73,多样性指数 (H)由 2 .4 639降至 1.95 00 ,均匀度指数 (D)由 0 .90 60降至 0 .7641;人工林中鸟类种数从 1987年的 8种提高到 15种 ,密度由 2 1.64降至 14.32 ,H由 1.7113升至 2 .1760 ,D从 0 .7697提高到 0 .84 32 ;居民点景观中鸟类种数由 16种增加到 2 1种 ,密度由 5 2 .72增加到 112 .2 4 ,H由 2 .0 4 36提高到 2 .60 10 ,D由0 .7798升至 0 .915 0 .结合 1987年以来沙坡头地区环境的变化 ,讨论了环境改变与鸟类多样性的关系以及鸟类在促进沙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亚太地区途经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迁徙鸟类群落变化、种间关系及迁徙机制,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鸟类群落的年际变化及迁徙物种种群数量种间变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依照《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记录2005—2014年东滩湿地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计算各年度内鸟类日均环志数量、物种比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结果】10 a间共环志鸟类3目(鸻形目、鹳形目和鸥形目)8科51种。年环志种类在32~45种间波动,环志鸟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38~2.79,均匀度指数为0.68~0.76。日均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日均环志59.07只下降到2014年日均环志17.13只。10年间年均环志量均超过环志总数1%的常见种有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黑腹滨鹬(C.alpine)、红颈滨鹬(C.ruficollis)等10种鸻鹬类; 对其进行两两种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有14对呈显著正相关, 其中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环志鸟类迁徙路线上栖息湿地破坏与减少是导致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主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甘肃兴隆山麻家寺保护站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2005年1月,对兴隆山麻家寺保护站6种生境(灌丛、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人工林和农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9种.其中夏候鸟36种,冬候鸟2种,留鸟27种,旅鸟4种.在鸟类区系类型上,古北界44种,广布种22种,东洋界3种.麻家寺站鸟类物种数量存在季节变化,春季和夏季鸟类物种数量较秋季和冬季的多.影响麻家寺保护站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迁徙鸟类数量的变化.灌丛、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为森林砍伐后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灌丛为森林早期演替阶段,能较好地维持鸟类多样性;阔叶林为演替的第二阶段,鸟类多样性和物种总数除夏季外,在4个演替阶段中最低;混交林和针叶林居中.农田和人工林是森林砍伐后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两种生境,对鸟类多样性的维持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南充地区白头鹎种群数量增长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月—2005年8月对南充市及郊区白头鹎数量进行调查,并与该地区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鸟类调查资料做比较.结果表明白头鹎数量明显增长,已由过去的常见种变成本地优势种.对促进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食性、夜宿地、警戒距离、种间竞争及城市的灯光是有利的.白头鹎已经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变成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城市鸟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