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视角评析众多影视的字幕翻译,但对电影《百鸟朝凤》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以《百鸟朝凤》电影字幕为文本,总结该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难点,运用归化、释义、转移等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评析该电影的字幕翻译,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对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文透过哈罗德·伊尼斯的《传播的偏向》一书,对西方文化的传播发展进行分析。以传媒的角度看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大众文化如何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通过《传播的偏向》这本书,我们也能看到伊尼斯并不完全是"媒介决定论"的始端,他的理论更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简要评析了《中国文献学》的理论特征、内容构建、理论创新和突破,研究了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观点,从而揭示了该书的价值和张舜徽先生对文献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继文 《开封大学学报》2012,26(1):42-44,61
作为儒、道两家重要典籍的《周易》传入西方已300余年,其间经历了四次译介高潮。宗教附会一宗教比较与融合一文化传播一文化汲取这一译介理念发展脉络,反映了西方对《周易》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体现了西方多角度阐释《周易》义理、全方位汲取《周易》智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江雯 《科技信息》2010,(26):I0161-I0161,I0163
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文化,如果要成为真正的研究对象,就不能仅止于批评,而需要构建理论的视阈。文章从电视文本的互文性理论入手,细致地剖析了《大长今》的文本旅行,从动态的传播过程中探讨韩剧跨国传播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6.
董秀枝 《科技信息》2008,(2):148-149
《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学派唯一的理论著作,蕴含丰富的修辞学思想。这篇文章以西方修辞学理论为视角,主要从"修辞的定义"、"受众的分析"、"修辞的自我韬晦"、"修辞的文体风格"四个方面重新解读了《鬼谷子》,指出了《鬼谷子》中的修辞思想与西方某些占主流地位的修辞学理论的一致性,从而肯定了这部书中修辞学思想的精妙和先进,强调了该书对于研究西方修辞学的中国学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万一豪 《科技信息》2014,(8):97+101
《武林风》与《梨园春》是河南卫视的两档品牌栏目,它们以厚重的中原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先进的电视传媒为平台,成为电视栏目与地域文化联姻的典范。本研究回顾其发展的历程,并以品牌构建理论为指导,提出品牌认知建立和品牌形象塑造的具体策略,为栏目的发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视角来构建与评析《论语》中"礼"字的原型。通过对"礼"字词源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层面的分析及"礼"字在三个译本中使用频率的统计,揭示出构建"礼"字原型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藏族史学名著《柱间史》的初次发现与抄本传承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史学名著《柱间史》是西藏分裂割据时期最早发掘的一部重要史著,被认为是松赞干布的遗训秘籍。该文献对藏族史学发展史上佛教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评析了这部珍贵史籍的初次发现与原著第一手抄本手稿的传承睛况,对该书年代进行了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评析了《高原情结》的形成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真诚、坚韧、奉献精神的文化思想内涵,并分析了该书内容及形式的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心理学派,在人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介绍评析其著作《文化模式》一书来分析其文化模式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和相对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乡土语言是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西方的影响力,以便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文化参考,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研究结果发现葛浩文在中西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第三空间,将归化与异化杂合,从而使其译本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探讨对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电视节目现状浅析——以《半边天》栏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女性主义日趋成熟,进入到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1995年元旦起,《半边天》节目正式推出。从此,中国电视史上没有女性节目的状况结束了,并很快出现了开办女性节目的热潮。在我国,电视女性节目,从无到有,已经悄然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本文从女性主义与电视研究入手,以《半边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个节目专题化、女性化等特色的解读,探讨电视女性节目在电视传播领域中的传播特点、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扩大女性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影响力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刘咸炘对《诗经》用力甚勤,成果集中体现在所著《诵〈诗〉审记》一书中。该书评析了《诗经》各篇,创获甚多,是民国时期《诗经》研究的重大成果。然而该书生前未曾刊行,故不为学界所知。新近《推十书》的出版,使该书得以面世,其价值亟待寻讨。综观全书,其成就可以概括为前贤著述的公正评述、兼顾各方的学术取径、以意逆志的治《诗》态度、训诂旨意的独到探寻四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述论,以期引起学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王希杰先生《修辞学通论》中的有关重要概念进行了评析和阐发。文章分四大部分,第一,介说了修辞学中零度和偏离及相关的几个衍生概念;第二,比较了零度和偏离这组概念与西方的同名概念及传统修辞学中的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概念的同而有辩处;第三,指出了零度与偏离概念是王先生的语言规范观的理论基础之一;最后归纳了零度与偏离理论对整个修辞学研究乃至语言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冶金录》是晚清金工类的第一本专门译著,该书虽是一本工艺手册,却首次系统的介绍了西方的近代铸铁知识。文章通过梳理文献考察了《冶金录》的底本、版本及其中主要的铸铁知识,比较研究了《冶金录》的翻译,认为该书作为晚清第一本以日用生产工具为例的铸造类的科技译著,有别于此前的几部兵工类专业铸造译著,这些常用冶金技术知识在晚清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著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今西方社会里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和观点,是多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取得的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书在反驳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并注重阐述的通俗性。该书为我们以世界眼光、多种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的英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尝试从明喻、暗喻、俗语、夸张、双关等语义修辞的角度对比评析罗慕士和邓罗的译本。对比发现,两位译者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策略,也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译者的汉学功底。虽有少许过失,但仍不失为我国翻译教学的优秀译例,为《三国演义》走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大获好评,并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文化热潮,对广大受众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下日益高涨的影视文化传播潮流、观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以及此类节目的独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这种文化热潮的发展仍存在总体力量亟待加强、质量参差不齐、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等问题,需在丰富节目内容、精进制作形式以及平衡文化与经济效益等方面下大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形成节目的文化品牌,使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不仅有热度,更有影响力度和传播效益。  相似文献   

20.
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汇集了当下人类学研究者对族群研究的相关成果,该书按照特稿、族群概念、族群理论、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文化等几个板块进行归整,是中国学界有关族群研究的最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