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文艺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着不可忽视和无法替代的作用.研究并弄清楚社会主义文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过程中,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2.
刘一达  李婷婷 《科技信息》2012,(31):256-2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生命之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本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众化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大众化,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袁媛 《科技信息》2013,(10):117-1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唱读讲传"活动是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重要载体,是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众化,通俗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指出了明确方向。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  相似文献   

5.
马良 《科技信息》2013,(22):56-5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如何丰富其内容,使其更加丰富、更加饱满、更加具有吸引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来看,意识形态为其社会成员提供了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是实现社会整合的重要途径。为应对国外"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错误思潮和国内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象,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构富强、民主、文明、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统一性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有爱国主义的因素,并且成为这种思潮的本质和主流;同时又有非理性、情绪化的民粹化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展为极端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是信息时代的新现象,是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当前应充分发挥民族主义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更好的地宣传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根据网络思潮的鲜明特点和特有功能,进一步把握网络思潮民族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从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发挥主流网站论坛和青年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网络"愤青"们的思想言论,在网络阵地上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观,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与社会进步、高校稳定发展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更明确地表达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的信息过滤网、社会发展的方向盘、社会转型的稳定仪、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灵魂,党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体现。二者在理论和标志、内涵和外延、继承和升华的关系比较中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建设,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目标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维度是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准绳的。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使之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主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传播全球化所带来全球文化的共享与互动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我们要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将大众传媒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有效发挥大众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大众传媒在强调自身建设的同时,更要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功能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传播和渗透。这就要求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猛烈冲击,规避我国意识形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基本精神依托和精神风貌、信仰气节等意识形态范畴的独立体现。在建构过程中,作为文化传播把关人的编辑工作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积极地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人们的审美文化水平以及是辨别非真伪的能力,对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多样化发展,社交网络招聘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社交网络招聘的风险,采用流程图法,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全面分析了社交网络招聘中的风险因素,进而建立企业社交网络招聘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提出企业社交网络招聘风险的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企业社交招聘风险评价的实际算例,计算得出社交网络各招聘阶段风险及招聘总风险,按照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及建议,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庸俗化、空泛化和淡化的倾向,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舆论导向,创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是加强和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应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浙商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评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程度等几方面来考察浙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现状.总体来说,浙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现状是:主流积极向上,担忧和疑虑并存.对浙商价值观进行引领,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对浙商的教育培训引导,着重加强信仰教育,注重科学素养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提升;重视和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引导、示范功能,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以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就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自觉有序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实现自身政治社会化。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是由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自身内涵和具体实现路径决定的,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主导大学生网络政治价值追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支撑大学生政治情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取向才能与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伦理学教学,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人生方向,观察分析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居于统领、引导地位,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功能,需要建立有效的引领机制解决"怎样引领"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分别构建交流整合机制和实践反馈机制,从而将其引领功能渗透于社会结构机体,实现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功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