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向和育人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转化、内化为个体、个人的价值,其意义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是主体自身发展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我国学生评价的主要弊病之一,因而使以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基本功能较难从根本上得以实现。从价值取向、过程逻辑、方法和效果等方面阐明学生评价变革价值选择的主体性意蕴,对当前学生评价中主体性缺失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因此,科学认识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观的转变,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意识,已成为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阐述学校教育评价强调的是教育价值的"增值"、即评价的最终目标在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指出现实的教育评价中仍存在着诸如模糊认知教育评价的价值和意义、漠视被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及无限放大的功利性取向等有悖于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偏差。基于教育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关注与提升人生命意义与生命感受过程的认识,提出教育评价应在努力建构教育评价双方的主体性价值需求、在极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彰显学生价值的舞台主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主体教育思想的由来与意义出发,对主体性、主体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以及主体教育的价值取向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实施健康教育方法之一 其实质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通过建构学生体育主体性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主体性使其成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课实效差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进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苏海燕 《科技资讯》2013,(32):177-178
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现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突出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生命活动的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遣在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商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学生被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正随着我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而逐步形成,学生的主体性也提高到了应有的位置.实施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尊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被压抑.本文就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发挥学生在工程力学课堂上主体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高扬人的主体性,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主体,把整个教育过程视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施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教育理论中的—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另一种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不同维度出发,认为学生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武群堂 《科技信息》2011,(14):I0204-I0205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在中国师生关系发展史上,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均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强调教师或者学生的"单主体"地位。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建构对话式师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实践中,必须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在平等、理解与合作中建构对话式师生关系,通过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创新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升华,创新是学生主体性价值的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育的经典言论,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培养学生自觉的主体行为,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从而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创新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升华,创新是学生主体性价值的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育的经典言论,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培养学生自觉的主体行为,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从而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肖文英 《科技资讯》2012,(9):188-189
本文概述了主体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重点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为主分析了实验教学在培养与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主体教育思想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林剑芳 《科技信息》2011,(13):135-135,111
0引言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主体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变他律为自律,变他控为自控,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遵循主体参与原则,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时候,由于我们对班级中大多数处于中间型的学生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本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人作为教学主体,尊重人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事实;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人本教学技巧--赏识教育、爱之教育、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地位、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工作应当一切为了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体性,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但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完善,即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所以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说,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施的以民族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是通过自身的身心活动,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体育教育通过自身身体性认知过程中,“是人把自己身体的健康、强壮和优美作为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