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该文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国立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需求与研究的不对称、产学研协同效能不足、政府发挥作用有偏差等现象,对国立科研机构产学研模式进行优化选择,引导加强国立科研机构与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并从运行机制、合作模式、实践成效这三方面探讨了中科院与湖北省的产学研合作现状。  相似文献   

2.
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对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地区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异质性强.在对中原城市群已有的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及其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高效协同创新.综合科技平台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治理主体、治理介质、治理关系方面分析了综合平台治理体系结构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集成机制、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基础机制,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建议从强化平台考核与平台开放合作方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对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地区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异质性强.在对中原城市群已有的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及其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高效协同创新.综合科技平台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治理主体、治理介质、治理关系方面分析了综合平台治理体系结构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集成机制、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基础机制,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建议从强化平台考核与平台开放合作方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等行为主体的关系,分析了区域创新主体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构建了区域创新动力系统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创新视角,通过分析区域创新体系中各主体要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联及其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主体要素互动关系模型。通过创新主体互动关系模型分析得出: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式应为立足产业变革前沿,转化企业创新优势;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政策工具创新;密切联络科研机构,挖掘同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中介组织,促进创新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6.
科教融合反映了当前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对于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而言,科教融合的关键是不断深化协同创新,探索与其它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机制与模式。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教融合历程为例,探讨研究型大学与国立科研机构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与路径,以期推动我国高校不断加强科教融合,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开展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强化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沈阳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地方区域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协同创新优势。“沈阳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促进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加强学校机制体制改革、成立协同创新组织、加强校企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探索了区域内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了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与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企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学视角来看,多种创新主体以及外界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政府、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中介等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不尽相同,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各有差异,因此明确创新主体角色及其功能定位,是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首要任务。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创建合作与共赢的文化氛围,使主体之间形成相互认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将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分为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展的四个二级指标,建立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并对联盟的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继而,基于模糊宗派博弈模型对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有利于保持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收益分配设计方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多主体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创新绩效;联盟稳定有效的条件是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具有宗派性质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收益的无剩余分配是保证联盟稳定的必要条件,且适度让渡宗派成员收益提高非宗派成员收益能够有效提高非宗派成员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联盟稳定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