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操作性学术规范是防止越轨行为之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充斥学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八十年代具有“国际影响”的“李赋斌剽窃案”到九十年代初“王同亿现象”为代表的“学术垃圾”以及近期某教授的“引用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越轨行为在我国学术界大量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层面上找遍原因后,重新审视学术界的现状,我们遗憾地发现:当前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认识是模糊的、零碎的,尤其是可操作性学术规范的建设更是严重滞后,以至对越轨行为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其实,越轨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行为失去社会控制。学术规…  相似文献   

2.
Heliosphere一词泛指太阳风和同样源于太阳的行星际磁场所占据的整个空间体系。在我国空间物理学界,普遍把Heliosphere译作“日球”。但在天文学界,总觉得译作“日球”容易误解为太阳,特别是对于不了解其真正含义的读者,因为他们往往联想到“月球”指月亮,“日球”应指太阳。台湾学者把He—  相似文献   

3.
北大历史上,曾有“一钱二周三沈”之说。“一钱”是指钱玄同.“二周”是指周氏兄弟周树人(鲁迅)、周作人,“三沈”则是“沈氏三兄弟”沈尹默、沈兼士、沈士远。他们兄弟仨.在北大历史上,以杰出的学术成就,皆为学术巨擘而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4.
维斯特是现代术语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提出的“普通术语学”理论(TGT理论)是指导术语研究的权威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创立之初起,近一个世纪无人能撼动其地位。但是近年来,术语学界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TGT理论的质疑之声渐有耳闻。在这一片质疑声中,西班牙术语学领军人物加布列博士显然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所倡导的“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从几个最根本的方面对TGT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理论一经提出,马上受到世界术语学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力图详细分析TCT理论对TGT理论进行批判的几个根本着力点,从而加强我国学界对TCT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13):42-43
我国多年前一次运载火箭发射行动险遭夭折一直鲜为人知,如今,这起惊天大案——“8291”案件已伴随岁月的流逝,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6.
只需浏览一下当下一些学术期刊的“征稿启事”,就能发现这样的特别说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优先发表”(以下简称“基先”)。对于这条说明“广而告之”、“堂而皇之”的频频出现,人们大都习以为常,然而恰恰是这条“基金项目优先发表”的说明折射出当今学界学术价值尺度的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7.
“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国家级新区已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汉语的“雄安新区”在外宣报道和学术研讨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英语译法。文章通过比对国内外学界对“雄安新区”的英译,分析英语中“area”“district”“zone”“region”“territory”和“borough”等常见表达“地区”意义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得出宜选用统一、规范的表达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站在现代逻辑的角度对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1)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truth)概念主要是指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真理”。(2)从逻辑的观点出发,可以将真理分成语形真理、语义真理与语用真理,就其“真”的程度看,每一前者都高于后者。(3)真理的表述语言可有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之分,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征,一般地说,自然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用与语义真理,而人工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形真理。  相似文献   

9.
非形式逻辑在中国学界遭遇了“论证逻辑”的概论混淆甚至术语转换。这一不必要的转换不但抛却了已然辩护的“非形式”标识,而且还挑开了论证理论中证成“逻辑学”品性的难题。同时,“论证逻辑”只有解读为“论证理论”才具有合理性,但论证理论与非形式逻辑仍不对等而是有种属之别。  相似文献   

10.
但愿中国暂不设社会科学的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官员热衷于倡议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对此,我深感忧虑。 众所周知,由于行政干预和政治干扰,我国的社会科学目前仍缺少成熟独立的评价体系,更缺少国际公认的评价准则。在目前由政治腐败引发的学术道德滑坡、学术规范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只会造成很大的弊端而没有多少好处。 我们已看到,相当多的政界人物已纷纷混入了教授的行列,甚至“书记”们还封给自己博士导师的头衔。中国的“教授”、“博导”已被搞得声名狼藉。作为学术上最高荣誉称号的院士制一设,不知又有多少政要们又要混迹其中? 翻翻历史,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人的自身道德,另一个是学术激励机制。与亿万中下层民众相比,学术人总是接受了更多的教育,生存状况总是要稍好一些,而且民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立德、立言的希望,学术人应当具备高于普通民众的道德操守。我们暂且不论学术人是否有责任攀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样的至上境界。学术人总应当有起码的自尊、自爱、自律。不作伪、不剽窃、不损人利己、不一稿两投等,可以作为在当前迷信权力、迷信金钱的委…  相似文献   

12.
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作为国联教育考察团成员来华,与中国学界进行了广泛交流。他亦受到我国物理学界的热烈欢迎。本文叙述朗之万在华科学活动,他与中国物理学家的学术交往,及其在中国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术界以一种开放态度积极融入世界科学发展潮流,朗之万对中国物理学走向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术规范与匿名审稿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关于学术规范的论题经由《学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暨《中国书评》等学刊的着力提倡 ,在学界获得了广泛回应 ,引发了一波波激烈的讨论和深入思考。这一现象似可视为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科学如何获得其独立性或自主性问题的延续和展开。为促进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的繁荣 ,围绕《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所倡导的“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这一命题 ,多位学者就当下中国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陋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 ,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就目前讨论的情状来看 ,人们普遍痛责的“学术失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胡新和“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14两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20位学者与会,就有关问题作了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7月13日上午,在中国...  相似文献   

15.
1954年前后自国外传到我国南方一种淡水塘养鱼类,水产部费鸿年教授看到其形似鲫鱼,原产非洲,曾称为非洲鲫鱼。后来鱼类学界认为该鱼不是鲫鱼,甚至不属鲤形目而属鲈形目。因此曾简称“非鲫”,含义指不是鲫鱼,又表明它原产非洲。稍后还曾一度称之为“越南鱼”,因...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在世纪之交新增“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栏,我认为十分必要。这不仅因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失范、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说明共建学术规范,确已势在必行,而且更因为在某些学术领域内出现了作者、编者、新闻媒体共同失范、违规的严重问题,甚至冠冕堂皇地诉诸法律,来保护他们的越轨行为。可见,整饬学术道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是一名音乐工作者,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由于我对文艺界的诸多越轨行为忧心忡忡,因此,想借贵刊专栏倾诉我的肺腑之言。在音乐创作上对于作者的劳动性…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我国各项学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学术界有一种极坏的风气正在迅速蔓延,突出表现为: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篡改史料或伪造文物);对待批评者进行人身攻击;以高价购买书号推销假冒伪劣图书。目前学术风气之坏,有人认为是商品经济浪潮冲击的结果。这样的解释,很难回答为什么商品经济比我们发达很多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极坏的学术风气并不比我们“发达”,可见商品经济是否发达与学术风气之好坏并不成正比。我认为,这是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在学术领域的反映。我同意杨玉圣先生的说法,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玻璃技术萌芽于西周,到了战国时期已生产出真正的玻璃。我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而明、清以来人们所说的“琉璃”是不透明的,与真正的玻璃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学者的类型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学者队伍真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余年的分化,群体内部的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学者概念,笼统地谈论学者的道德,已不能客观地反映目前学界的真实情况。因此,重新界定学者概念,当是讨论学术规范和道德问题的必要前提。 目前我国的学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传统意义上矢志为学、心诚不二的学者。这种人坐拥书城、孜孜求道,深入社会,体察民情,心系国家,信仰真理,淡泊名利、珍视名节、学术精当、言中无私、行端立正、德高望重,在学术圈内圈外都颇受人敬重,…  相似文献   

20.
学术规范与学术独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学术界提出重建学术规范的问题,最初着眼的是学术表达的技术层面,比如强调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反对抄袭和剽窃,批评不实的炒作等等,这都是有益的。但学术规范的重建,仅仅强调技术层面,有它的局限性。中国的学术传统可以上溯两千多年,而现在学术界心目中的规范,主要是20世纪从西方引进的。学术规范毕竟不同于工程技术规范。在人文领域中,学术和思想是互相渗透的。思想创造本身往往不受规范约束。有些形式上完全符合规范的论著可能因为思想的苍白而一钱不值,有些充满思想活力的论著又可能不合乎常规的表达范式。在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