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试图将复杂系统的计算理论与方法体系具体落实到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中.主要观点是利用大型计算将计算机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实验室,通过整合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和平行系统等方法,形成复杂社会经济问题的计算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最终目的是为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提供决策分析和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传染病、谣言与计算机病毒、社会标签、网络通信以及社会群体等的社会动力学研究概况,阐述了复杂网络、系统动力学、人工社会以及ACP(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执行)等社会动力学研究中常用的4类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动力学在公共安全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状况,并强调了现有社会动力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人工生命到人工社会--复杂社会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介绍了人工社会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及其思想基础,并对其应用和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文中简述了社会学研究的历史阶段、主要问题和困难,人工生命和人工社会方法的有效性,并着重描述了Epstein和Axtell的工作,以及相应的涌现方法在复杂社会系统研究中的中心作用。本文还讨论了目前对人工社会方法的各种批判意见及其回应。  相似文献   

4.
分析平行应急管理系统对人工社会建模的内在需求, 提出采用网络本体语言对人工社会建立语义模型的方法. 将语义网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智能体模型和人工社会关系网络描述中, 建立应急场景客观世界和社会关系的本体概念集合, 实现智能体的知识和推理规则的语义描述, 提高智能体的智能性和协同能力. 最后以学校暴发H1N1传染病流行为情景, 构建了学生群体社会关系网络的语义模型, 以此为例阐述人工社会的语义建模方法、语义推理方法和语义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演化问题单纯应用静态、还原思想为主导的理论框架难以解决,管理问题的实验也因为风险和道德等问题很难进行.利用人工社会思想和计算机技术构造人工组织系统进行计算实验,可以提供一个间接实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工作包括建立演化计算实验模型,讨论实现方法和结果.初步成果表明这一方法对研究组织行为等管理问题是有效的,有助于研究复杂现象背后的基本机制、人的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模的需要探索新的方法,面向应急管理的人工社会元建模方法尝试利用元模型描述人工社会基本要素,利用领域建模方法刻画应急管理领域模型,采用模型变换和代码生成支持计算实验.本文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为案例,利用人工社会元建模方法构造了人工社会元模型、突发事件模型、应急管理模型,并采用仿真模型代码生成技术直接产生计算实验模型代码框架.案例的构造过程表明面向应急管理的人工社会元建模方法是一种自洽的、贴近应急管理问题研究的建模方法,可以在集成项目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行系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计算实验平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在平行系统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性能、可扩展、可定制、开放交互的突发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计算实验平台设计框架,讨论了平台体系结构、人工社会构建、人工社会培育、计算实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平行系统协同演化、应急管理情景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该平台集成突发事件计算实验的各类基础资源和工具,通过组合和配置,可以支持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人工社会建模、计算实验与平行控制和管理。平台将实现基于突发事件情景的应急建模、培训、措施评估、平行管理与控制,能够大幅提升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响应及管理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世界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泳  马永开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4):1084-1087
小世界社会网络模型是一种描述现实社会系统的理想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小世界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模型中,每个社会参与者都具有一个连续型参数来描述其对于信息的态度,正的态度对信息传播有正反馈作用,而负的态度对于信息传播有负反馈作用。同时,引入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概念用以描述社会参与者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传播模型在不同随机度和规模的小世界社会网络上进行了计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参与者态度的正负反馈作用以及对于全局信息的权重对于信息的传播均衡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与人工社会方法:人工人口系统的设想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提出利用人工社会的思想,结合复杂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人工人口系统以及相应的人口计算试验手段和人口管理平行系统的设想。主要工作包括人工人口系统的基本框架,计算试验与人口政策的评估、平行系统与人口的控制与管理,以及基本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思想与框架体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阐述了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思想。从分析人工交通系统与仿真交通系统的差异和关系入手,提出了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系统构成和框架、主要建模和研究方法,以及分析手段和可能的应用方式。人工交通系统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基于代理的方法与编程技术、Petri网及其衍生模型、复杂系统的语言动力学描述、元胞自动机及其广义形式,以及模糊逻辑、神经元网、遗传演化程序和自然计算在内的计算智能方法。此外,还提出了将计算试验方法和并行系统方法用于交通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效果,并讨论了有关人工交通系统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process of systems learning can be nurtured in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 posit that in order to mobilize systems learning at 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an integrated, holistic approach must be pursu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hallenge of not only teaching the systems thinking concepts but also using their actual applications in practice is more than just an issue of pedagogical improvement. The cultural and material issues integral to the use of systems thinking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I argue that our efforts to improve our pedagogical practices to foster systems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can benefit from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which represents a system of ideas about learning. The qualities of systems pedagogy resided in social constructivism are proposed as a framework to think with in designing the meaningful systems learning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how to create the cultural and materi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process of systems learning can be nurtured.  相似文献   

12.
Contemporary systems activ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at stressing feasible and practical short-term measures, and that which is more ideal-aware, focussed on mid-longer term futures, and typically involving on-going community or social systems design.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key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but then invites closer collaboration in the cause of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 that systems thinking could make for a longer term future, with Y3K (Year 3000) as a metaphor for this. This analysis, which derives from work undertaken at Asilomar 1995 and Fuschl conversations in 2000 and 2002, finds that contemporary social system design, which is driven by western culture and is action-oriented, needs adaptation before it could contribute to greater future global harmony. A truly comprehensive systems design process must accommodate a wide range of possible parameters in terms of culture, and appreciation of time and progress. An emerging paradigm as basis for thinking and engaging in social systems design work of the future is offered, which also has relevance to general systems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AI)与人的关系由"辅助"到"互助"和"融合"不断深化.相应地,社会调控对象向着能力不断增强的AI系统以及AI赋能的人和组织演变,社会系统将呈现"信息-物理-社会"的高度耦合,调控环境也相应转换为人机融合的复杂社会系统.这一显著变化将倒逼法律体系的变革,对社会系统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人文社科与科学技术相关方法的交叉融合.论文基于对人机融合社会系统发展的研判,在分析法律体系、控制论、人工智能等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法律规制和系统控制的角度,提出将调控工程系统的控制科学与调控社会系统的法律充分结合,在系统科学框架内研究处理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中的系统调控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探讨了以人为本、优势互补、系统分析、量化支撑、算法规制、博弈控制等若干调控原则和可尝试的前瞻领域,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一思路可望量化表达公平正义等法学基本问题,优化调控系统技术指标,促进人机融合社会系统实现其安全稳定、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和谐发展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将2-D广义Roesser模型化成正常模型以及将非主项系统化成主项系统的问题,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个判别条件和具体方法,然后以实例对结果进行了说明.本文给出的各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系统的等价变换,计算量不大.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水资源系统工程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资源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指出水资源系统工程的实质就是处理各种水资源系统问题的方法论,据此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工程新的理论框架,它由水资源系统优化方法、建模方法、预测方法、模拟方法、评价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法组成.该理论框架在各种应用系统工程研究中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首先给出了复杂系统的定义,并对复杂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识到没有可用来描述复杂系统的足够精确的模型,基于还原论的现有控制理论和方法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这类复杂系统问题的平行控制方法,阐述了其ACP思想、基本原理和优势等。同时对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做了简要描述,证明平行控制理论的产生是必然的。并阐述了平行控制理论的核心技术。最后介绍了平行控制系统平台及其在乙烯生产和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描述了平行控制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Conventional OR/systems practice, it is argu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upon assumptions which make it unsuitable for guiding interventions in nontraditional organizations. Any methodology or method rests upon a social theory,upon craft knowledge, and upon a theory of how change can and should be brought about. Conventional OR/systems is not explicit about any of these matters. Reflecting on why conventional methods often fail to work with nontraditional organizations, however, enables us to get beneath the iceberg and unearth what is being taken for granted. It is then obvious that the nature of many organizations in the social economy requires a different type of practice. Soft OR/systems is a response to the failings of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but goes only some way toward meeting the criticisms.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稳定与安全预警系统的理论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概述了中国社会稳定与安全预警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重点介绍了该预警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即在预警系统设计过程中 ,综合、集成、借鉴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其中 ,创造性地应用了社会物理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 ,以此作为研制预警系统的总体理论框架 ;依据研究组独创的社会稳定与安全五大支持系统理论 ,设计出了“四级叠加 ,逐层收敛 ,系统耦合 ,规范权重 ,识别阈值 ,统一排序”的预警指标体系 ;最后 ,就预警系统内部模块的结构、功能与系统运行流程作了一定程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y and how systems approaches can help in evaluating the design of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s social learning platforms. It focuses on the prototypes created by the research project Virtualis, whose objective is to promote social learning on environmental concepts and practices amongst a variety of stakeholder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s thinking and practice that did help in formulating such evaluation processes. It illustrates how both a peer systemic evaluation process (within the research team) and a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process (involving potential future users of the ICTs) were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