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重庆直辖10年区县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1997-2007年数据,采用区位商、库兹涅茨比率及层次聚类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了综合评价.1997年以来,全市大体可划为4个经济发展类型区:快速发展的发达区、稳定增长的次发达区、快速上升型的中等发达区、低水平的欠发达区,同类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在逐步缩小,而不同类地区间经济差距小幅扩大.总体结论表明,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在缩小,但3大区间的经济差距并没有随着重庆直辖而逐步缩小,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此外,从经济文化基础、环境承载力及政府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亦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放大政策效应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对口支援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扶持龙头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董原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1):15-15,7
开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加速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是缩小中西部与发达地区发展的差距,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与我国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东北地区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缩小区际间经济上的差距,从而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东北地区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合理利用资源与注重环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是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地区发展差距,应有全面科学的认识。加快缩小这种发展差距,国家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贫困地区采取大幅度倾斜政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形式,帮助和支持中西部地区与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则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广西为例,从农业、工业、矿产资源等方面论述了科技进步对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作用。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并赶上和超过它们。  相似文献   

6.
剡谨 《甘肃科技》2008,24(10):3-5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的甘肃省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距,但纵向比,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就如何加快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做一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与我国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东北地区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缩小区际间经济上的差距,从而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东北地区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合理利用资源与注重环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已成为湖南西部各市、州政府的工作重点。基于此,提出了西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应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信息数据库,并加强与其他类型信息机构之间的协作,建立图书馆动态联盟,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世界大国,中国地区发展速度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在今天,随着地区发展水平差距的急剧扩大,随着这种急剧扩大的差距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隐患和矛盾冲突的愈演愈烈,地区发展的差距问题已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已演化为一个社会问题,上升为一个政治问题。如果等闲视之,势必会激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利益冲突,产生一系列经济与政治的严重后果。因此,创造条件,及时有效地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已势在必行。一、中国东西部差距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经济差距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厘清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指数测算模型测度了2014—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用专利授权数刻画城市创新能力,利用面板模型考察了经济差距、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走高,在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下,部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较快;经济差距的存在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安徽地区与长三角边缘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上,经济差距带来的城市创新能力的差异间接影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对城市在制定经济政策、缩小经济差距、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战略性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并以兰州市为例,寻找和分析了目前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关系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及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大局.由于西部教育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与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4—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得出:就全国而言,财政分权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其财政分权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表现来看,东、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其财政分权体制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中部地区则相反。通过面板协整经验分析发现:短期内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并不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长期来看,财政分权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受金融发展的影响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在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两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6月2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七年来中部崛起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中部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部六省发展速度已连续五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杜鹰介绍,这七年崛起的效果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明确指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近年来,全党、全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就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一、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紧迫性由于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西部差距,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血缘关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直接相关.粤西地区是广东省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而珠三角也存在着欠发达地区.粤西地区与珠三角欠发达地区都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血缘关系,并且经济血缘关系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粤西地区与珠三角欠发达地区的对比中发现,尽管它们都属于欠发达地区,但由于经济血缘关系的不同影响,使得两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主要是粤西地区因为距离发达地区更远而对经济发展更为不利.粤西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当地企业应该增强技术创新的意识,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利于粤西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其中有地理环境的因素,也有历史渊源、观念的差异等原因,但政策导向则是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缩小这个差距,就必须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中央在财政上、人才配置上实行向西部倾斜的政策,而西部地区也要自强自立,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抓住开发西部的历史机遇,努力发展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我国整体经济协调、有序、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能否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机遇,推动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经济乘势而上,进而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关系到哈尔滨市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明确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发展思路和任务,是当前我市科技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其中有地理环境的因素,也有历史渊源,观念的差异等原因,但政策导向则是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缩小这个差距,就必须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中央在财政上、人才配置上实行向西部倾斜的政策,而西部地区也要自强自立,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抓住开发西部的历史机遇,努力发展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我国整体经济协调、有序、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