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儒家与道家常被看作是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其实,儒道二者在修身思想上有许多一致之处。通过对儒家经典《周易》与道家经典《老子》修身之道作一比较,可看出儒道两家在修身思想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4,(1):47-51
本文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用理科思维解读《老子》,分析《老子》一书中提出的修身之道、治国之道、用兵之道及取天下之道。  相似文献   

3.
《老子》第四章“道冲”之“冲”,本作“冲”,用本字,当释为爆炸。“道冲”,即道爆炸,《老子》的“道冲”论和现代量子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相似或一致。  相似文献   

4.
“道”与“德”是《老子》中重点论述的中心。关于“道”与“德”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伦理形成的认识化渊源。  相似文献   

5.
“宇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道”的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的“道”论相似,“道”的本义似应是“宇宙体积为零”状态;《老子》论“道”的思维方法与现代宇宙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年来很多公务人员不熟悉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学习,提出公务人员应传承和恪守老子“以道蒞天下”的管理哲学思想.老子的“道”是指客观规律,就是指理论包括管理哲学.老子的“以道蒞天下”,就是认为要用“道”(客观规律)来指导国家社会的管理,并普及之.重新阐述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关于“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以道蒞天下”与学理论用理论的价值,特别是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管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晶晶 《科技信息》2010,(25):164-164
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理想的文人就是"圣人",本文从"圣人的内涵"、"圣人"的修身之道、"圣人"的治世之道三个方面阐述了老子的这一看法,表现了老子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和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8.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9.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老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水”、“柔”、“朴”及“无为”等,以后现代主义的语言结构解释了《老子》中的道的作用,并通过《老子》的思想反醒20世纪理性主义(二分法思维结构)的有限,展现出老子思想中共视与开放的思维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认为《老子》的哲学观点:宇宙是网络结构,“道”生发了整个宇宙,“道”贯通于一切宇宙网络之中。“道”是以“阴场”、“阳场”和“冲气场”的形式对万物发生作用。在宇宙网络中是无形控制有形。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的核心话语,老子通过"道""天地"与"人"的比较来完成对人类社会政治的建议与批判。老子在《道德经》里给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在层次上极为清晰的三种秩序与价值,在它们之间互相的张力之中实现了某种平衡,从而游刃有余地出入其间,体现出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以前的研究者多认为老子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自然主义价值系统。此观点有一定道理,但综观今本《老子》,老子的这种价值倾向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天”在老子那里虽然已不具有人格性,但“天”的运行仍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仍有道德的权威性,这体现着老子的理想,形成了以“天”为核心的理想主义价值系统。这一点为以前的学者所忽视。  相似文献   

14.
认为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巨大影响,并从其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道"的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直觉、重了悟的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老子》讲“道”超越感觉经验的有限与浮浅,有助于发展人的想象力、领悟力和整体直观能力;讲“道”的“自然”、“无为”特点,包含着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睿智;讲事物否定的辩证法,使人能自觉恪守柔弱无为的原则,不固执于一得,不逞强于一时;讲得道者“上德若谷”的包容性,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本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同时代的人对老子其人其书的看法就是老子观,它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记》是最早为老子立传,同时也是最先使用“黄老”一词把老子和黄帝联系起来的著作,基本体现了西汉前中期的老子观。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分析了西汉老子观的特点,揭示了西汉中期以前,尽管统治阶级十分推崇老学,但却未形成神化老子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黄帝被大肆神化,“黄老”连称的出现推动了老子角色在汉武帝之后向神仙的正式转化。  相似文献   

17.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其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老子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事物变化发展思想、质量互变思想等辩证法思想有其合理的内核,也有其局限性。因老子辩证法思想具有原始性,因而对中国哲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下,批判地发掘、吸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朝是一个玄风复阐、三教连衡的时代,表现为儒道会通、佛学玄化及诸家思想的大融合。在本体论上表现为道本儒末,体用一如等特征,在圣贤观上既孔老同尊,又认为孔子高于老子,孔为圣老为贤。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刘子》体现了这一时代思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追寻原母神——关于宇宙创生神话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宇宙起源,中国的老庄学说和古希腊创世神话都显示出了宇宙混沌的观念,却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阐释,老庄学说把宇宙之混沌抽象为"道";而古希腊创世神话则把它具象化为一个生育了众神的原母神卡俄斯。无论是老庄学说中的"道",还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混沌神卡俄斯,作为混沌时期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都具有原母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年的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对老子思想的研究。毛主席曾经阅读过的《老子》版本主要包括: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予简注》、张政煨审定的《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释文》、傅奕校订《道德经古本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