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分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直以来科学哲学领域争论较大的焦点问题。自标准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关于科学分界的理论大致经历了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分界、以多元标准重建分界问题4个阶段。整个科学哲学的发展表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用来万无一失地进行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我们一定要防止在分界问题上的思想僵化和其他绝对主义的倾向。科学分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科学哲学及科学史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乔治·萨顿为了科学史事业奉献一生,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开创科学史专业教育,创办国际著名科学吏刊物Isis和Osiris,威立美国科学史学会等,因此被后人誉为科学史之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萨顿的个人传记.《乔治·萨顿的激情》一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资料收集,通过萨顿对人生、婚姻、事业充满激情的这个视角再现了萨顿为科学史奋斗的历程.在写作方法上,作者超越了“功德碑”式的传统方法,开创了科学技术史人物传记写作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著名科学史学家萨顿把科学史定义为:“客观真理:啦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乔治·萨顿为了科学史事业奉献一生,除著书立说之外,他还开创科学史专业教育,创办国际著名科学史刊物Isis和Osiris,成立美国科学史学会等,因此被后人誉为科学史之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萨顿的个人传记.<乔治·萨顿的激情>一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资料收集,通过萨顿对人生、婚姻、事业充满激情的这个视角再现了萨顿为科学史奋斗的历程.在写作方法上,作者超越了"功德碑"式的传统方法,开创了科学技术史人物传记写作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意义上,科学理论结构是科学哲学的核心,它一直是科学哲学家们最关心的课题,各派科学哲学家们试图通过对它的研究来展示自己的主张.本文通过对标准科学理论的研究、阐述了科学理论所面临的困难,并对当前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式作了进一步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说到问题 ,人们并不陌生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 ,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提出的科学问题 ,它的作用却非同一般。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照爱因斯坦的观点来看 ,科学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新概念、新规律发现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科学问题的界定及特征所谓科学问题 ,指的是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还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爱情——霍尔顿眼中的爱因斯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严勇 《创新科技》2007,(11):42-42
<正>杰拉尔德·霍尔顿(Gerald Holton)是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著名科学史家、文理科学院院士,获得过密立根奖章、乔治·萨顿奖章,曾任美国科学史学会理事、主席。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要紧紧围绕人生发展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不断促进自身的科学发展。然而大学生中存在诸多非科学发展的倾向,如重硬实力提升,轻软实力培养;重自我价值追求,轻社会价值创造;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高校党建绿化工程是对解决大学生非科学发展问题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发现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想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套固定的模式;另一种是想通过对科学发现的合理重建,证明科学的合理性。本指出这两种倾向的不足,认为应该研究科学发现中的创造性,这是最实质的探讨。对此,可从认识论和人本体论两个层面进行。通过认识探讨,说明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是人的能动的认识活动;从人本体论的探讨,阐述了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文化因素对科学创新有重要的影响,学以致用的科学价值论、德为先的人本倾向、中庸的处事哲学以及官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制约着中国文人对科学的执着,让中国文人在追求科学创新的过程中背离科学精神,使中国科学创新之路举步唯艰.当今,培植催化科学创新的文化元素,营造有利于科学创新的文化氛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评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科学数学化趋势的新见解,进而提出了对科学数学化产生原因。发展特点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性认识。这一趋势是当代科学发展不可忽视的方面;这一趋势也是科学愈加走向成熟的标志。文章对未来趋势,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初克劳德·申农逝世了本文对申农的生平做了总体的介绍,申农是许多科学领域的先驱他在开关理论中引入了布尔代数,他是通迅理论之父,他还做过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实验,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他的工作与信息科学的关联,此外,也描述了他对n-grams的运用.最后,我们对n-grams 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做了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13.
2 0 0 1年初克劳德·申农逝世了 .本文对申农的生平做了总体介绍 .申农是许多科学领域的先驱 :他在开关理论中引入了布尔代数 ,他是通讯理论之父 ,他还做过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实验 .这里 ,我们着重介绍他的工作与信息科学的关联 .此外 ,也描述了他对n grams的运用 .最后 ,我们对n grams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做了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刘知几及其《史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唐代著名史学家史学评论家。他 20岁考中进士; 42岁时,始任史官,撰修国史。 《史通》是刘知几终生所萃的史学名著,也是我国最早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史学思想贯穿于《史通》之中,其核心,是著名的“才、学、识”三长理论。《史通》中,刘知几史学思想突出的方面,一是史法上“秉笔直书”的精神;二是史现上对传统思想的大胆批判。  相似文献   

15.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精神应当是批判,科学是理性不断做出假说,而这种假说不断遭到批判,即被证伪。因此,波普尔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而应当是他的“可证伪性”原则。根据他的这一原则,波普尔表述了他的真理观,用逼真度取代“真理”作为对科学进步的量度。从证伪主义出发,波普尔最终建立了他的“猜想—反驳”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一生致力于科普创作和科普事业,是第1位到达延安的“红色科学家”,被周恩来总理赞誉“高士其代表科普”。回顾了高士其的科普创作生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涵:科学和文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结合,科学文艺作品应兼顾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要尽力扩大与科学相结合的文艺体裁范围,不同体裁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高士其科普创作思想对当前的科普创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继李约瑟、何丙郁之后,古克礼于2003年就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学术背景?什么原因引起他对中国科技史的兴趣?怎样能在天文、数学、医学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游弋同时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他同李约瑟的关系如何?他对李约瑟研究所的现状与未来有何看法?他怎样看待中国科技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问题?通过访谈,古克礼博士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实验科学的始祖,一生官运亨通,但其志在为自然科学发展清除障碍,开通道路。他批判经院哲学,建立其唯物主义理论大厦;倡导辩证法及归纳法,构建人们的思想模式;独创全新的实验法,为科学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法论体系;大力推崇科学,高喊“知识就是力量”。但他终究是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代言人,其思想言行受其阶级性、时代性的限制,不可能不带有局限性,如好侵略、轻视劳动人民和体力劳动、机械论、思想的中庸性等,不可能不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当前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存在着方法论基础薄弱、数学统计方法运用的泛滥和混乱、辨证思维方法运用深度和广度的欠缺等主要问题,提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数字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向着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定性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0年来八大山人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其动态进行简要的综述,分为二部分:一、八大山人名号及其身世、生平、交游的研究;二、八大山人思想与艺术成就的研究,主要有画作的形式结构、笔墨趣味、画境等研究、画作分期研究、山水画研究、书法、诗歌、禅学思想研究、作品真伪研究、八大的影响以及比较等方面研究的概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