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曾经记得台湾地区一位歌手姜育恒在《驿动的心》里唱道:“这样漂泊多少年,这样漂泊多少天,从终点回到起点,到了现在才发觉!”就像现在的顺口溜一样:“投一单上一当,当当上得不一样!”在当今业内有些人上一当,有些人上了几次当!试看一下当今直销界,有多少人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大批直销难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96-96
《中国直销》的各位记者、编辑:首先祝你们国庆、中秋快乐!看了10期杂志上关于未拿牌企业现状调查的报道,我深有感触。我曾经经历过两三家公司,其中就有未拿牌的公司,虽然公司业绩也不错,但是做起来总有种提心掉胆的感觉,没办法放开手脚,在向新朋友介绍公司时,也常常因为没有牌照而显得底气不足。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     
Q1:专家您好!我了解直销的时间不长,也许是运气比较好吧,加入第一家公司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小团队,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让我觉得找到了致富之路。但也有直销朋友提醒我说,我现在的公司还没有拿到牌照,一旦公司出事,投入就血本无归。我自己也考察了一下,这家公司正在申请直销牌照,而且公司高层也诚心想做直销,  相似文献   

4.
中国直销:请问直销法出台对天狮来说具有什么意义?李金元:国家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对直销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直销企业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名正言顺的为自己争取发展机会,天狮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直销企业更是对两个条例的颁布感到振奋。天狮从1995年创立以来,经历了1998年的禁传和后来的海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市场转型的经验。因此,我们对达到《直销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要求有信心,我们也具备这种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次接触到直销这种商业模式起,张小伟就一直对直销有着理智而准确的认识。1997年,正值那场传销风暴的高峰期,张小伟在朋友的怂恿下加入一家销售摇摆机的传销公司。出于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张小伟付出极大的热情去了解它,在了解了直销文化和直销精神后,他很是看好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景,随即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在这个事业中。虽然他的热诚和努力最终化为黄梁一梦,但他并没有对直销从此灰心丧气,而且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并不是像竹篮打水一场空般的没有半分收获,“直销在国外已经被证实了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只是由于操作不正确,让它暂时误入迷途。有了这段经历,我更坚信自己当初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既禁止了“团队计酬”的奖金制度,又将直销人员的奖金上限订为30%,让直销公司和直销人员在销售的奖励制度上没有太多的弹性运作空间,原来上下级直销商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也随之消失;上级直销商辅导下级的经济动机不存在了,理论上“直销团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但是很多成功的直销团队,其成员之问已经有多年共吲奋斗的经历,团队成员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直销团队是否会自然解散呢?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值此直销公司努力争取直销牌照的关键时刻,直销团队的未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本文试着从直销团队的功能和价值来探讨直销团队的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7.
兵书上说:谋时不如乘势!我觉得现在巾国直销业的形势正是如此,我们无论怎么想方设法的去找寻所谓的机会或者先机,一旦拿不到牌照,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今天是法制下的直销,不是2005年以前业界混乱的局而,已经不是乱世出英雄的时代了。新形势下,要进入直销或者要转换公司的朋友,需要特别清醒的分析,不可以盲目抉择!  相似文献   

8.
《当代地方科技》2006,(11):58-60
近似中国的韩国直销史 韩国直销业和中国直销业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韩国,刚刚出现的直销企业也曾受到政府的严厉抵制,韩国政府甚至一发现有人从事直销活动就予以逮捕。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尤其是看到美国对直销行业全面放开,韩国政府才逐渐缓和了态度。这其中一波三折的经历像极了中国直销:  相似文献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当年的这句话没想到应用在当今的中国直销界如此合适!回顾《直销管理条例》颁布两年多来,且不要说刚进八这个行业的人看不懂,就连直销界的一些所谓大师所做的一些预见也大多数成为泡影。直销行业的发展与现实的节拍越差越远,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的一些基本规律被无情地破坏掉了,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5,(2):76-77
问:直销法规为何迟迟没有出台?它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出台?问:只要有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的公司都能挺进直销业,从事多层次直销吗?比如也在生产药品和保健品的海尔集团。问:双轨制是否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直销制度?为何传言中的直销法规中没有涉及直销制度方面的文字内容?问:推介我从事直销的朋友说,每个人在直销行业里都可以成功,然而我几个月来一直找不到成功的方向和感觉,我觉得他的话有误导之嫌,请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直销?是不是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问:在当前许多直销公司里,不乏“专家”、“教授”,有的人还自称是“直销科学家”,让人难辨真伪,请问这些人的名衔是自诩自封的还是国家认可的?如何整肃直销界的学术“伪”风?  相似文献   

11.
从1990年美国雅芳公司进入中国以来,中国直销行业已经进入第19个年头,并经历了自由发展阶段、限制发展阶段、全面禁止阶段和立法后的开放阶段。在这长达19年的时间中,行业从开到放、再到关、再到放,可以说,中国直销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的波折,特别是某些非法传销企业一度给中国直销市场造成的混乱局面,致使中国直销行业长期以来的整体形象不佳。  相似文献   

12.
不是我想走,其实我想留。海外奔波多年的陈湛其实也渴望稳定安逸的生活,但是一颗不满足的心让他不得不继续走在路上。责任与梦想并不是陈湛与中国直销暂时诀别的最终理由,为什么一去不回头,陈湛说:“从上至下,中国直销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 从安利早期行政钻石到天狮成功系统创始人,再到美罗国际执行CEO,陈湛经历了中国直销的太多荣光和尴尬。虽然一个典型直销人因中国直销现实而不得不远走他乡,但陈湛还是对中国直销充满眷念。他希望把自己的感受都说出来,期望能获得一些关注和理解,更是期待有些改变。 看着眼前的陈湛,想起了艾青先生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服务热线     
Q1:我目前所做的直销产品是电器方面的,但是朋友告诉我说:“直销条例中规定的直销产品没有电器方面的产品,而是包括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保健器材、小型厨具等。”我所在的这家公司是专门生产节约用电方面产品的,公司方面说这个产品可以做直销,而且以后会拿牌,现在的市场也做得很不错。所以我很迷糊,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公司?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做下去?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中国直销市场,单凭公司的产品和制度取胜已经落后,甚至有强大的企业文化也不一定能成功,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契合,更彻底的本土化和灵活的执行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服务热线     
咨询台Q1:专家您好!我了解直销的时间不长,也许是运气比较好吧,加入第一家公司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小团队,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让我觉得找到了致富之路。但也有直销朋友提醒我说,我现在的公司还没有拿到牌照,  相似文献   

16.
孙国理是多才的,要不为何能在A直销公司全国分红中获得第二名?孙国理也是多艺的,要不为何能表演、唱歌、乐器样样皆通?曾经在A公司里的经历已经成为一段美好的序曲,但孙国理现在依旧登台上演地方戏、演奏吉他,而这样的美好音符只是问插在直销的舞台表演上,因为,对于孙国理来说,直销与艺术,才是他生活中的并蒂花。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付出与回报成正比。那么作为直销企业付出成本不大,且获利颇丰,这不是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吗?这当中肯定有谁在默默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笔者于2004年初全身心投入一家直销公司,从消费者过渡到经营者,在经过长达两年多努力后,才明白,直销公司何以低成本也能获得市场,是因为把大部分的风险与成本转加到了直销商身上。根据经验得出。  相似文献   

18.
背景资料:一群曾经的直销老人,在经历过爽安康的疯狂之后,重归直销。“我们要做规范的直销人”,在此理念支撑下,钟辉2004年5月份创立日晖121体系,熊和平同年12月开始全盘协调系统运作。目前,该系统正配合日晖公司的国际战略全力开拓东南亚市场。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行业转战直销的朋友们、在直销行业中奋斗过一段时间的朋友们、重新选择过团队或公司的朋友们,下文这样的感觉你们熟悉吗?如果您或者您的合作伙伴正在经历这种状态,那么您要警惕,“职业枯竭”——一种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已经出现在你身边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混乱新生活     
“我经历了一个无耻的骗局!”虽然事情已过去几个月了,曾在沈阳新生活实业有限公司北京经销二部工作过的梅女士依然很激动。7月20日,她向《中国直销》讲述了自己加入新生活公司后的那段经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