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There+be”引出的表存在的句型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型.其中“there”起语法主语的作用,无词义,不重读.它引出的句子既不同于重读“there”(指示付词)引出的句子,也不同于“it”引出的句子。“There be”与“to have”在句子结构及含义上也各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意主语的后面常常带有各种形式的后置定语使句型复杂化.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后置定语取决于语言的内在含义,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在“There+be/seem/appear…”结构中当表意主语带有后置定语时,其表达方式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极不相同.因此有必要了解其翻译方法,以便进一步掌握此句型,达到汉英互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式英语问题在中国的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就词汇而言,中式英语的主要问题在于大量存在多余的词,这些多余的词可分为“多余的名词”、“多余的动词”、“多余的修饰词”、“同义重叠”、“重复指标”等类型。其问题根源在于使用在英语表达过程中受到汉语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俄语“名词十不定式”词组和英语“名词+带to的不定式(或介词+动名词)“词组进行对比,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同义对称结构的一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英语动词的体性一般把动词简单地定义为“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因而也就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两类。如Eckersley父子在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一书中就说到:“动词是句子中最基本的表示‘动作’的词。……同时,还必须包括‘不存在的动作’即‘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Quirk等人在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中,,也把动词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两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会丧失本身的一些语法特点,而取得名词的一些语法特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把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叫做“名物化用法”。另外有些文章把这种临时“变性”叫做“事物化”或“名词化”——不管哪种叫法,总是承认动词或形容词一充当了主语或宾语,就取得了名词的语法特点。但是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而临时“变性”的结果。因此与其说名词,动词的名物化用法(或“事物化”、“名词化”的用法),还不如说句子的主、宾语位置能使非名词的词具有名词的性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从动词派生出动作名词(ACTION NOUN),它在英文中出现频繁,与中文比较有所异同,熟悉它将更能很好地理解句子. 英语中动作名词与动词一般具有相同的含义但属于不同的词类,英语中动作名词经常可以更跟普通名词一样受修饰性短语的限制或修饰,从而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其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两者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汉语喜欢用大量的动词。请看这样一个英语句子及其译文: 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s on meagre food, in cold caves, by dim lamps. 党的干部吃简陋的饮食,住寒冷的窑洞,靠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 在上面这句英语句子中,只有"worked"一个动词,而译成汉语,就有"吃"、"住""靠"及"工作"四个动词;其中,"吃"、"住"及"靠"这三个动词都是由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的。英语介词有时可译成汉语动词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回答是肯定的,本文想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索。现将笔者在乎时教学和阅读中之所见,整理出来,以求教于同行。根据英语介词短语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在以下四种情况下,英语介词常可译成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初学会的英文否定式是肯定句的主语之后加上助动词+not+行为动词而构成,这种结构指的是用否定词not去否定谓语动词,进而否定整个句子,在汉语中用不,不是,无,没等词表示否定意义去否定被否定的部分。例如:Hecantbethere.他不可能在那儿。由于和汉语形式基本类似,仅是增加了一个助动词和否定词。因而无论是记忆还是掌握都比较简单,但随着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增多,才发现英语否定结构的表达形式真是千变万化。英语中用某种结构表达的否定概念,在汉语中可能以同一种结构形式表达,也可…  相似文献   

9.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因此 ,在进行英汉翻译过程中 ,被动句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中被动句主要依靠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 ,由“助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表示句子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 ,即是受动者 ,而施动者常有by短语引出。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 ,因此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 ,突出了行为对象 ,减少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10.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使用人数最多的古老语言。在这两种语言中,不仅存在语法、句法的差异,而且在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语词的词性上也并非一一对应。通常,我们将汉语中的实词按词性分为名词、动词、形容同、数调、量词和代词。而在英语中,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调、数词、代词与汉语相同时外,却没有量调这一重要词类与汉语量间相对应。在表示与汉语星们相应的意思时,英语是以词或们组特有的搭配形式与汉语中的量词相对应的。熟悉、了解和掌握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对于我们提高英语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水平,是十分重要的。量调,是汉语的…  相似文献   

12.
郑大伟 《科技信息》2007,(31):455-456
中式英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就词汇而言,在于存在大量多余的词,这些多余的词可分为"多余的修饰词"、"多余的名词"、"多余的动词"、"同义重叠"、"重复指称"等类型。其问题根源于使用者在英语表达过程中受到汉语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及句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艳文 《科技信息》2007,(35):229-229,233
“名词+名词”结构经常在文章中提供大量信息。然而不同语域中的“名词+名词”结构有着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旨在传统语法理论和语料库研究的基础上,对科技英语和普通英语里的名词+名词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名词+名词结构在不同语域中的特点.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名词与普通英语中的名词+名词做了详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科技英语中存在较多名词+名词结构.并且其分布和构成也和普通英语有很大区别。最后,对名词+名词所表现的语意关系进行分类总结,使得科技英语和普通英语中名词+名词特点更加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4.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如“很”、“非常”一般的用法是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来加强程度,但是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我们把它统称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这是一种很有意思,但是又颇有争议的语言现象,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我们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但这一结构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就是名词丰富的内涵意义。某些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由于在特定的语言发展历史中获得了特定的性状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转喻、凸显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动词没有词形变化,动词可直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致使汉语呈动态特征。英语在正式文体中习惯于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动作,而且谓语常用弱化或虚化动词,致使英语呈静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英语,特别是科技英语中,句子的某个中心词常常被若干个后置定语或定语从句所修饰.这是因为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任何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为了对它进行完整而明确的阐述,可以借助各种修饰结构(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定语或同位语从句等)像滚雪球一样引出一长串修饰成分.而汉语讲“意合”,各个成分用意义串联,往往不需要连接词,一般句子较短.汉语中,一个名词,通常不用“叠床架屋”式的多重修饰语,因为过长的前置定语会使句子拖泥带水、冗长臃肿、晦涩难懂.  相似文献   

17.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分类可以看出,汉语词类中有数词和量词之分,英语只有数词之说。汉语中,量词具有独立的语法和修辞特点,英语中起着量词作用的是名词。在句式上,二者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汉语的基本数量句式可概括为“Num+Q+N”或“N+Num+Q”.英语的基本数量句式为“Num+N”和“Num+Q+of+N”的形式。英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都具有夸张、比喻、委婉等修辞功能,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核心成分(kernels)是语言结构的基本成分,各种语言在核心结构上要比在表层结构上远为接近。英译汉中,透过表层深入到核心成分,通过“逆转换”(back-transformation),揭示英语原文中暗含的因果、让步、条件等逻辑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扩译,将原文中的短语,单词扩译成句子,或将原文简单句扩译成复句,有助于将英语中一些与汉语迥异的语言结构转换成道地的汉语表现形式,使译文准确、自然、通顺。  相似文献   

19.
田薇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42-45
英语中,名词属格有两种形式即’s属格结构和"名词+of+名词"结构。由于这两种结构表达的都是所属关系,在译成汉语时都译成"的",所以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以往的研究和努力都是在划分两种属格的语义关系,通过区分语义关系的不同来找出两者用法上的差异。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探讨两种名词属格的属性及其互补性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清晰明了地掌握两种结构的使用规则,在应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的“尽力”一词在英语中拥有多种表达方式,探讨并掌握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提高该词在英文中表达的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及习语等维度对“尽力”一词在英语中的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