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西藏大学学报》2013,(3):203-204
藏族宗教文化的神圣性与象征性特点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灵魂,宗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特征,除了一般文化所具有的共性外,还有其民族区域的特殊性和神秘性,即以信仰对象的神圣者为中心,以信仰为本位,以宗教道德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神佛的观念解释世界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对神佛、菩萨、高僧的信仰崇拜是希望的寄托,以解脱成佛为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2.
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对藏族的洁净观念进行了初步的文化解读,认为宗教的神圣原则和内外有别的原则是藏族社会,特别是藏族农村社会具有普遍性的关于洁净的两个基本原则,把握这两个原则将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藏族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云南迪庆藏族、丽江纳西族的服饰和居民建筑与云南滇西北特殊的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等相衬,形成了独特的服饰和建筑风格.在迪庆藏族、丽江纳西族的服饰和居民建筑中蕴藏着藏民族与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希冀,也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文化,值得我们去探析解读它.  相似文献   

4.
宗教旅游本质上是以游客为中心的相关行为主体在神圣与世俗交织而成的宗教旅游场域中进行的一种神圣与世俗的双重再生产活动。这种双重再生产包括神圣的世俗化生产与世俗的神圣化生产。在宗教旅游场域中互动的行为主体之间不仅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还从整体上归结为一个大写的"人",与宗教旅游场域中无处不在的神圣因素进行互动互构,从神圣因素中里获取资源,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5.
《米拉日巴传》中的经济社会与宗教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拉日巴传》记叙了藏传佛教噶举派11世纪时期尊米拉日巴的生平。传记的目的在于显示米拉日巴解脱和成佛的道路。但同时以学的方式记录了11、12世纪藏族民间经济和宗教生活的大量资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佛教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藏族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传汜描述了这一时期世俗和神圣两个层面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对宗教社会的影响和选择,是佛教取代苯教。最终扎根于藏族社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其服饰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藏族服饰的设计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步变迁,形成了现代的藏族服饰特色。本文从不同朝代的特点论述了文化对藏族服饰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艺术给予人的是美,是美的享受和美的精神,是教人从善。因此,艺术如同宗教一样是神圣的,是崇高的。艺术家对于艺术应该如同圣徒对于宗教,是敬仰的,是敬畏的。在其艺术创作中应该怀着类似于宗教情感般的热情。但是,艺术的神圣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被亵渎,被衰减,成为了物质生活的陪衬和玩物。所以,我们要以爱来重构当今世界的审美价值,重树艺术的神圣,以爱来重新唤起艺术家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关怀,重新唤起艺术家及世人对艺术的神圣激情。  相似文献   

10.
藏族服饰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服饰艺术独特而瑰丽,显示了藏民族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通过对衣与饰两个层面的考察研究,文章概括了藏族服饰的艺术表现力,包括服饰结构形态、色彩、图案及配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美学原则和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藏族服饰蕴藏的丰富的审美涵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和新梅 《科技信息》2010,(15):213-213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xi Dongba Religion,which are Nature worship,Gods worship and Ancestry worship,the influences of Dongba Religion on the ancient culture of the ethnic,such as Naxi women’s costume,the pictographic characters,"Sanduo"Festival and"Burning the paper parcel "Festival,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2.
“影响的焦虑”是哈罗德·布鲁姆用来分析诗人与先驱诗人关系的理论,它解释了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范稳在接受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以藏人的视角体悟藏传佛教的悲悯和大地的灵魂,创作出了体现“神灵现实主义”的《悲悯大地》,这是超越影响的创新.“英雄叙事”是作家在“反英雄”创作潮流中的逆向书写,英雄最终归于庄严、博大、静谧的大地,这是身处现代都市的作家在感性英雄崇拜的驱使下对自然的皈依.  相似文献   

13.
从个人与群体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民间宗教生发与延续的深层结构,是民间宗教研究的重要方法。转经习俗是藏传佛教在民间社会盛行的信仰实践与信众日常化的朝圣仪式。转经人作为该习俗的文化主体,其丰富的个人宗教体验不仅以"灵验"主题的口头神性叙事得到自我认同与集体传播,同时折射了个体心灵世界中的强音与弱音,满足了人们差异又多元的世俗心理需求。融入到民众生活内部的、大量宗教体验的深刻存在,是转经习俗得到稳固传承的隐形动力,甚或成为藏传佛教长期扎根于青藏高原的民间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布赖特提出的“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为依据,从语言中最敏感的词汇的角度出发,结合西藏历史实际,对当代藏语词汇中具有时代性、标志性词汇的发展变迁情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指出了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是汉传佛教中颇具地位的佛教圣地,同时在藏传佛教中,五台山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藏传佛教的早期传入和兴起的过程,展现出藏地和藏传佛教修行者与汉地五台山的密切关联。这使得五台山也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载着藏传佛教的诸多圣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可归纳为"气之精神",中国古代服饰普遍贯注了"气之精神"。古代服饰稳定的形式、总体特点以及用色制度等都体现了一脉相承的"气"的完整性和稳固性,然而另一方面,这种"气之精神"也不可避免地给服饰的多样化发展带来限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一精神和黄埔精神一脉相承,它们是华夏儿女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既体现了各自特色:"精诚团结"是黄埔精神最鲜明的特点;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把"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黄埔精神和八一精神,与中国梦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些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特质和魅力,必然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成为引领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实习、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和熟悉藏医人体三因(隆、赤巴、培根)和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藏药药效物质基础、传统方剂配伍规律和藏药炮制技术等的初步研究。在充分掌握传统藏医药对人体、疾病、治疗三者辩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了解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方法,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藏医药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把藏医药传统"师带徒"临床实习、野外采认药等实践活动与现代医学室内实验相结合,构建起由"实验+实习+实践"所组成的"三实"结合模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藏医药实验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进程中的西藏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珍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4):91-93,124
西藏和平解放至今,近60年的发展证明,西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西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章主要针对西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因素,以及就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现代转型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四部医典》这部巨著是长期的医疗实践的结晶,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高原文化特色。文章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藏医学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三要素”学说是藏医学的理论基础;藏医用“外緣”和“三要素”的平衡紊乱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认为外界的原因如导致“三要素”失衡就会引起机体的病变。“三要素”的辨证关系,也是机体器官功能的辨证关系。研究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藏医学遗产、促进藏医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