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序曲第二号“流水”》是1955年朱践耳受到古琴曲《流水》的启发,借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调,进行重新组织与整理而创作的。从(《序曲第二号“流水”》的曲式结构、和旋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复调等方面入手,分析整首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让演奏者更好更准确的把握其音乐思想,弹奏时能够紫兰熹硼粘首喜乐稚品拍喜乐内涵  相似文献   

2.
肖邦使"前奏曲"这种体裁第一次摆脱了过渡性作用和附属的地位而成为独立的钢琴小品,并赋予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根据肖邦前奏曲中一段式乐曲的曲式结构、调性领域以及高潮的安排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可总结出肖邦前奏曲和声的安排和布局谋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19世纪比利时出生的法国作曲家弗朗克《交响变奏曲——为钢琴与乐队》为研究对象,从曲式学,以及相关理论、方法与资料,在对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音乐文本研究,以阐明作曲家在音乐表现上如何为适应浪漫主义戏剧性冲突的题材要求来对古典主义的经典体裁形式、曲式结构、和声功能、调性布局等进行的探索和突破。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理解这部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把握它的音乐风格提出了个人看法和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钢琴传入中国以后,艺术家们对钢琴创作的技法和调式调性、曲式和声等方面都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不仅在表达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民族意蕴,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在世界的舞台上还占有一席之地.该文主要就钢琴音乐作品中音调、青色及演奏中的民族特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自是中国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专业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大多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试图从其两首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创作的作品入手,就旋律的线条;和声的功能、色彩、织体写法;曲式的乐句、段落结构及调式、调性等作曲技法逐一解析,梳寻作者如何运用精练的乐语来表现歌曲内容与歌词的意境,以更好地感悟由而形成的清雅乐思和深邃风韵。  相似文献   

6.
文章逐一分析了《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三个乐章中结构、调性、节奏、风格、曲式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歌曲曲式结构的整体构思、调性布局的合理运动是作品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基础。中、外作曲家在艺术歌曲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先进技术的借鉴与融合,显示出作曲家合理的音乐运动思维逻辑,其技法特征符合创作的艺术规律与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廖萌 《科技信息》2011,(20):I0227-I0227
本文通过对潮州筝曲《平沙落雁》在曲式结构、调性特征、演奏手法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寻求潮州地方音乐的色彩特征并做总结归纳,从个人的心得体会来看潮州筝的演奏。  相似文献   

9.
《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通过对音乐作品结构、和声现象分析与探索,达到让演奏者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演奏者对立体音乐的思维意识和音乐语气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柴科夫斯基《四季》音乐的深刻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作曲家韦伯作为浪漫乐派的奠基人,开创了标题音乐的先河,在他大量的音乐作品中,1819年创作的标题钢琴作品《邀舞》用写实的手法生动描写了一个盛大的舞会场面。作品音色清澄,和声流畅、质朴富于表现力,曲式略显复杂而不乱,节奏性强,生动如画,结构自由,性格鲜明,音乐语言为感情服务,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表现作品,是高师声乐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分析与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文章认为应从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调式调性、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和演唱风格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6至1797年间,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篇幅第二长大的作品,其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情感细腻,饱含热情。本文主要针对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调性变化、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沧源佤族民歌是研究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材料,分析具体作品的旋律形态特征、节奏节拍特点、调式调性特点、曲式结构特点、演唱形式等发现,它虽然还处于较原始的形态,但正是这些因素让佤族民歌散发出原始、古朴、单纯的气息,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沧源佤族民歌是研究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材料,分析具体作品的旋律形态特征、节奏节拍特点、调式调性特点、曲式结构特点、演唱形式等发现,它虽然还处于较原始的形态,但正是这些因素让佤族民歌散发出原始、古朴、单纯的气息,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通过对音乐作品结构、和声现象分析与探索,达到让演奏者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演奏者对立体音乐的思维意识和音乐语气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柴科夫斯基《四季》音乐的深刻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手法是我们研究欧洲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发展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和声手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个性化的“主和弦”彻底打破了传统调性和声的功能,二是强调和发展了三全音音程在音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符辉  赵玉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251-251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31.No.1第一乐章,从曲式结构、和声和"钢琴奏法"方面简要分析作品的浪漫主义因素,探讨其作品中显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在音乐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钢琴曲《童嬉》是朱践耳先生1992年创作的组曲《南国印象》中的一首。作品采用云南哈尼族童谣《赶街去》的主题音调创编而成。钢琴曲《童嬉》无论是对原民歌主题音调的继承、曲式结构的布局安排,还是和声、复调、织体、调式、调性等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的综合运用等,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创作方法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9.
《台湾舞曲》是江文也的成名之作,于1936年获得柏林第十一屆奧林匹克国际音乐比赛的特別奖,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交响音乐作品,在中国交响音乐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之前已有很多学者从曲式、调性、和声等不同的角度关注过这部作品,不过,从旋律创作思维的角度探讨江文也的此类作品的成果尚不多见。从作曲家的创作经历入手,进而探析其创作理念、创作行为方式对《台湾舞曲》旋律创作特点的影响,对挖掘出隐藏在他音乐创作背后的旋律创作思维就显得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而和声分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视角下和声语言的内涵及学习层次均有不同。初级阶段和声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包括判断调式调性、判断和弦及转位及判断终止式等5方面,准确把握这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提升教学的目的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