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受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西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文章以林芝地区八一镇为例,探讨旅游业发展对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剖析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并从注重弘扬民族文化,保持城镇民族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促进人口城镇化等方面提出旅游业与八一镇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旅游经济大发展环境下的西藏城镇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龙岩市人口城镇化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着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镇化地区差异大,城镇体系不协调;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后续发展不足等问题.促进龙岩市人口城镇化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城镇发展动力;强化城镇特色,增强城镇吸引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制度创新,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农牧村人地状态、城镇人口容量、城镇人口发展三个方面构建模型,对甘南州农牧村人地关系、资源承载、人口分布以及城镇化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牧区农牧村资源承载力普遍低于半农半牧区,同时,牧区人地压力高于半农半牧区;从中心城镇人口容量和人口城镇化来看,牧区中心城镇人口容量可以满足未来城镇化的要求,而半农半牧中心城镇人口容量与未来全县的城镇总人口量差距较大.依据各县(市)资源承载力和人口分布特点,确定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合理的城镇化策略,提高中心城镇的综合发展能力,加强城镇特色化建设,提高农牧区人口素质是甘南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一个舶来品 ,“城镇化”一词更符合中国国情。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从实质上看 ,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 ,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 ,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城镇化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 ,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城镇化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中国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发展进程、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规律、发展规模、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方向重点;提出了提升城镇吸纳就业、劳动者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等能力的对策措施;创新户籍和人口管理、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成本分担、资金保障、城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机制的关键环节;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构建促进河南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引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7.
廉顺国 《河南科学》2005,23(3):461-464
城镇化包括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两个过程.我国农村城镇化既要尊重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应以县城吸纳为主,这对城镇的合理发展、农村工业化的顺利进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野 《科技信息》2008,(1):177-177
一、人口城镇化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黑龙江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较高。这些人口主要是解放后伴随着现代化大企业建立,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建立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说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萍乡煤矿开启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随着萍乡煤矿的开发建设,落后闭塞的萍乡地区开始由传统乡邑向近代城镇转化。萍乡煤矿对萍乡城镇化影响表现在人口、交通、工商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推动了萍乡城镇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水平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城镇化水平的测量,通常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但随着城镇社会的快速变化发展,城乡人口流动日益加快,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在的城镇人口,故单用城镇人口这一单一指标来测量城镇化的水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有失偏僻.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能比较全面反映城镇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测量广西城镇化发展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1.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40个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悬殊,空间分异格局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沿海高于内陆、沿交通线地带城镇化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后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影响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新定义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内涵,认为人口城镇化水平应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方面衡量,土地城镇化水平应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量和以城镇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比重表示的土地城镇化率两方面来衡量;在对山西省2001年~2010年人口、土地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定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并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了两者的协调性.研究结论:2001年~2010年山西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在不断拉大;2006年、2009年、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量超过其他年份的一倍,但土地城镇化率在经过2001年~2008年的稳定增长后出现下降趋势;2001年至2010年,户籍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2.68个百分点,常住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8.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陕西城市化现状的分析,明确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根据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的原则与规律,提出了陕西推进城市化战略的思路,并从空间布局与规模结构两个方面给出了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陕西省城市土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与进程。方法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以2006年和2016年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基本数据,利用土地城市化率、城市土地扩展面积和城市土地扩展速度分别评价陕西省城市土地城市化的规模、水平与进程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1)陕西省各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性;(2)陕西省城市土地城市化率变化幅度出现正增长与负增长2种情况;(3)陕西省土地扩展面积较大与扩展速度较快的城市集中于关中地区,此分布格局与建设用地增长面积分布格局类似。结论陕西省土地城市化水平在各市间差异较大,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各市区应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省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安徽省城市群建设研究成果的回顾,依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发展梯度理论,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提出安徽省城市群发展应采用"雁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框架,并从社会、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层面,提出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算20年来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得出结论: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分布;整个城市体系的分形表现出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城市体系等级差异虽有缓慢减小的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很漫长。在对这些特征做出解释的基础上,认为应采取促进省内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加强城市体系的产业规划等措施促进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对2014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为了提高两者的协调度,首先要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提升城市化水平,然后在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同时,除了建设好基础型环境外,更要通过加强吸引型环境建设来提升城市游憩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重用轻养。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厦农田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制约着湖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建立耕地预警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该研究立足于陕西特有的陕北、关中、陕南地域特色文化,旨在探讨将其与城镇社区体育有机结合,为构建和谐城镇,和谐陕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心城市体系建设及河南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10,28(9):1189-1193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