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CM建筑材料的热特性及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参渗入相变物质(PCM)的建筑墙板材料进行稳态及多层壁非稳态导热试验和差热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PCM建筑材料的三维态导热模型,模型具有模块化化结构并生成程序库,着重考虑了温度场和PCM的分布对导热的影响,经以对瞬态试验模拟的试验,确认了模型的前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建材渗入不同有机相变物质制成的储能建材的热物性进行了测量.主要试验包括差热分析、稳态和瞬态导热试验以及建筑模型对比试验.分析和比较了试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相变物质储能建材应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PCM储能建筑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不同建材渗入不同有机要变物质制成的储能建材的热物性进行了测量,主要试验包括差热分析,稳态和瞬态导热试验以及建筑模型对比试验,分析和比较试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相变物质储能建材应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在高压汽水试验回路上进行的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水分离器模型,在锅炉实际启动过程中介质对筒壁瞬态传热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为P=3~11MPa,质量流量M=0.2~0.35kg/s,干度x=0.2~0.8.在此参数范围内通过试验研究,由导热反问题方法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动态过程中介质对分离器模型内壁的放热系数关联式,并按模化理论推广到实际设备,为计算动态过程中汽水分离器热应力和优化启动程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不同测试方法对青藏工程走廊带内多年冻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指导冻土工程的热工设计和为走廊带内冻土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搭建了稳态对比法、稳态热流计法、瞬态平面热源法和瞬态热线法冻(融)土导热系数试验测试平台,运用理论模型对稳态对比法测试过程中径向漏热量进行了估算,分别从测试结果准确性、适用土性类别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对各类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稳态对比法试验结果与文献理论值相差较大,测试过程中径向漏热量无法忽略;稳态热流计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的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80%以上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小于±15%;瞬态热线法测试结果整体偏小,冻、融土平均偏小17.75%和15.03%.考虑到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间短,样品需求量小,因而是一种合适的青藏工程走廊带冻(融)土导热系数大规模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转速、平均有效压力、压缩比、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对柴油机缸内瞬态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试验在柴油机燃室壁面6个位置各安装1支快速响应薄膜式热电偶,在对应各测点沿竖壁一定深度布置镍铬一镍硅普通热电偶,分别测量壁面瞬态温度和坚壁一定深度位置的平均温度.在实测基础上以温度为边界条件,根据一维导热模型计算瞬态传热率.文中对实验结果作了扼要分析,得出了多参数对瞬态传热影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焊接电弧计算机动态测试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焊接电弧瞬态过程,设计了以计算机(PC)为基础的焊接电弧动态测试与分析系统.该系统由符合IBM-PC总线标准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和面向对象的Windows应用程序相结合,实现对焊接电弧瞬态过程各物理量的实时检测和多任务分析.  相似文献   

8.
冰箱中空气流场和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有限元程序FIDAP7.6,在Karlsruhe大学的IBM/6000SP并行计算机上,对冰箱内部的二维稳态空气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热负荷、冰箱内部搁板与蒸发器及门之间的间距、内部搁板的导热系数对箱内温度分布与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维稳态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参数对冰箱内部温度场与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热镦棒料温度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电热镦粗棒料工艺中通电加热的导热机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非稳态、有内热源及变电阻率的导热微分方程式.通过实验,给出了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傅里叶变换法,求得了定解问题的解析解,经试验验证,与实测值偏差小于5%,可用作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从配套加工一类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排队模型中引进了对负顾客的服务,利用补充变量、频度转移和更新过程等传统方法,在得到该模型稳态队长分布的基础上,求得该模型虚等待时间稳态分布的LST,并进一步用停时和Wald公式作工具,获得了瞬态下,模型的平均实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1.
NaOH/KOH二元体系蓄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NaOH/KON二元体系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 相变材料(PCM)的熔解和凝固等现象,获得了二元体系组成对相变点的影响曲线图,计算了PCM的固-固相变潜热和分别处于液相,混相和固相状态时的导热系数。实验表明,二元体系的相变包括固-液相变和固-固相变,这两倍分的相变潜热值较大;相变过程中会有空穴的产生和不凝气体的存在;NaOH/KOH二元体系导热系数的实验值小于理论值,这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提出相变控温储能材料机敏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技术途径.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相变材料掺入使之与混凝土结构一体化,利用相变材料在特定温度范围的热效应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场,从而机敏控制温度应力防止温度裂缝.通过自行设计的温度测试系统,对相变控温混凝土控温性能进行实测研究,结果表明:相变材料不但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绝热温升值,而且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从根本上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附加相变微胶囊对织物内热湿传递的影响,发展了一个新的含有相变材料的织物热湿耦合模型.模型考虑了相交区间对相变及传热过程的影响及加热/冷却率对相变材料特征温度和相变热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纤维对蒸气的吸附/解吸现象引起的热湿耦合作用.使用等效热容法对相变微胶囊的相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用控制体积法对方程进行了离散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含有相变微胶囊织物内的热湿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4.
带相变储能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相变材料(PCM)+水的太阳能联合储能方案,将其应用于24 h供热水的传统太阳能加电辅热热水系统中,建立PCM+水联合储能的数学模型。将该系统应用于昆明地区的情况进行全年模拟分析,对比有无PCM时储热水箱中水温的变化、热损失及电辅热耗电量。结果表明PCM联合储能的热水系统,储热水箱中水温波动小;即加入PCM联合储能对水箱中水温有"削峰填谷"的作用,热损失和电辅热耗电量均减小,全年节电率达17.7%。分析了相变温度与PCM体积比(PCM体积与水体积之比)对水箱储能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水箱储热性能随相变温度和相PCM体积比变化的规律及其选取范围。  相似文献   

15.
对两组二元相变物质混合物C22H44O2+C16H34和C18H38+C16H34渗入民用建筑材料基体所形成的储能建材,进行了差热分析(DTA),得到了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给储能建材相变温度的优化提供了必要手段.基于节能目标建立了相变温度的寻优数值模型,分析了气候的影响及寻优的效果.对相变物质建材表面的结霜趋势进行了讨论,建议以使用相变物质混合物作为控制结霜的一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组合式相变围护结构夏季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组合式相变房间的方法,即在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上布置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分别用于在冬季和夏季通过发生相变改善室内热环境.搭建了组合式相变房间试验装置,对其进行了夏季工况的试验研究,测量并计算了相变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以及不同朝向围护结构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热流密度,并与普通房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种新型相变房间能有效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其围护结构换热性能也与普通房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相变储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在建筑材料中加入相变材料制成具有储存潜热能力的围护结构的方法、相变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和节能效果.并探讨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以实现建筑节能和热舒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泡沫塑料复合保温材料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粉煤灰泡沫塑料复合保温材料(FP材料)的传热机理.材料导热系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保温材料设计和制备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热化学烧蚀二方程模型为基础,用烧蚀与传热耦合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梯度功能材料的烧蚀及热防护机理。以新研制的C/C/Al2O3碳陶梯度功能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此类材料的烧蚀率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符合良好,进而分析了材料组分的梯度分布对于烧蚀边界条件下试件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