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掺铁Pb(Mg1/3Nb2/3)O3-0.26PbTiO3单晶的生长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艳学  罗豪甦  赵祥永 《科学通报》2009,54(17):2483-2488
采用改进的布里奇曼法(坩埚下降法)生长了掺0.3%(摩尔分数) Fe的0.74Pb(Mg1/3Nb2/3)O3- 0.26PbTiO3(PMN-0.26PT)单晶. 系统研究了该单晶的生长、结构、介电和热释电性能, 并与纯PMN-0.26PT单晶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 掺杂晶体的畴宽度明显大于纯晶体; 单晶的矫顽场和剩余极化都明显增大; 在居里温度以下, 介温谱上出现两个大的异常, 温度较纯晶体更接近于室温. 实验结果表明, 掺杂离子通过缺陷偶极对2Fe′Ti -V••o对畴起钉扎作用, 增加了晶体的矫顽场, 降低了晶体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提高了晶体的探测优值, 并保持高的电压响应优值, 这对PMN-PT单晶的实际应用非常有利. 这种高性能的热释电和压电单晶的掺杂改性研究将会更好地增进对其高性能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坩埚旋转下降法生长硫镓银单晶体及其特性观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硫镓银多晶原料合成与单晶生长的方法──两温区气相输运温度振荡合成和坩埚旋转下降生长法.合成了高纯单相致密的AgGaS2多晶材料,生长出尺寸为φ15mm×30mm的AgGaS2单晶锭.对晶体的完整性进行了结构分析,观测到AgGaS2{011}面族的六级X射线衍射峰呈现高级次的衍射强度异常增强的反常现象.对晶体的位错蚀坑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相似文献   

3.
改性Pb(Zr,Sn,Ti)O3反铁电-铁电陶瓷存在着多种晶体结构,随着变化会发生相变而影响材料的性能,研究了铌改性Pb(Zr,Sn,Ti)O3反铁电-铁电陶瓷温度诱导相变中的热释电效应,结果表明,温度诱导相变引起电荷突变形成光锐的热释主电峰,热释电峰的2和位置取地相变的类型和温度,组分和初相态变化 导致的不同相态变化过程形成峰形和峰位不同的热释电谱,热释电谱不仅可以显示极化强度随的变化情况而且可  相似文献   

4.
铁电-驻极体复合膜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景德 《科学通报》1991,36(12):898-898
近年来兴起了研究复合材料在热释电材料中以硫酸三甘氨酸(TGS)单晶粉末和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薄膜最为引人注意。因复合材料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测量物性参数时若只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方法,很可能引起错误。下面介绍TGS-PVDF复合热释电薄膜的热释电系数、热激电流(TSC)和介电谱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沙冬青抗冻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DEAE-纤维素DE-52,丙烯葡聚糖S300柱层析,热处理及等速电泳技术分离纯化了热稳定的冬季沙冬青叶片抗冻蛋白(AFP),获得了电泳纯的分子量约为50ku的AFP,经Shiff试剂检验为含糖的AFGP,显微镜观察冰点熔点差异技术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该蛋白热滞活性(THA),用DSC测定THA在5mg/mL时约为0.35℃.圆二色性(CD)分析表明,该AFGP中a-螺旋为11%,反  相似文献   

6.
胡彬 《科学通报》2000,45(12):1280-1284
RGD序列普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并能为许多整合素蛋白所识别。利用ELISA,SPR等技术,对表面固定的人工合成生物素-含RGD环六肽〔cyclo-(Arg-Gly-Asp-D-Phe-Lys-Gly-)〕与人血小板整合素蛋白αⅡbβ3的结合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含RGD环六肽与生物素基团之间的间臂长度在1.48 ̄2.2nm时,RGD序列才能有效进入αⅡbβ3头部的反应中心并发生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的废热可以被铁电体在变温和变电场的热释电循环中转换为电能.然而,铁电体的极化强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一直是待解的难题.本文根据电场作用下铁电体中偶极子在三维空间转动的唯象理论,引入偶极子的耦合效应解决了极化强度在一定初始条件下随温度和电场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了奥尔森热释电循环中温度和电场对极化强度和热释电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如下结论:热释电循环的等高温线与电滞回线的上曲线重合;等低温线在电滞回线的中线与上线之间,由所加最大电场决定;热释电循环时,低温端的温度越接近居里点,以及高温端的温度略高于居里点,会有较高且较为稳定的热释电转换效率.上述结论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具有高热释电品质因数的ADTGSP晶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昌水 《科学通报》1988,33(12):903-903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新的热释电晶体ATGSP,即掺有L-丙氨酸和磷酸的硫酸三甘氨酸晶体,简称ATGSP。该晶体与TGS晶体相比,具有较高的热释电系数,低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热释电品质因数较TGS晶体有明显的提高,现已利用该材料试制出了高质量的红外探测器和摄像管靶面。但是ATGSP晶体的居里温度仍为49℃,因其偏低而影响到器件的应用温度范围。为了提高ATGSP晶体的居里温度T_c,我们研究了氘化的ADTGSP  相似文献   

9.
储层解析气研究的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永昌  张晓莹  沈平  刘文汇 《科学通报》1998,43(17):1895-1897
GC-C-MS(色谱-燃烧-质谱)同位素在线分析仪的出现以及对这一仪器的开发,使10^-2 ̄10^-3μL量级的烃类气可以较好地测定其碳同位素。应用这一技术,测量了吐哈盆地艾参1井三叠系油砂层脱附气C1 ̄C3的碳同位素组成,其值分别为δ^13C1=055.1‰,δ^13 C2=-38.6‰和C3=-35‰。根据吐哈盆地天然气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盆地的地质背景,认为该储层解吸气为该层原油受生物  相似文献   

10.
铁电材料制备的红外探测器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热释电体的无电场本征模式和铁电体的场致增强模式.利用铁电体的唯象理论,通过引入偶极子耦合,得到了两种模式热释电系数的理论公式.其数值模拟表明,在热释电体的本征模式中,热释电系数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接近居里温度时急剧增大.在铁电体的场致增强模式中,热释电系数由场致诱导极化的温度效应和偶极子的转动效应产生.在低温区,低电场时以偶极子的转动为主形成一个尖锐的峰,增大电场后变为以场致诱导极化为主.温度升高,以偶极子转动引起的热释电系数峰向高电场方向移动,在顺电相,以场致诱导极化为主.铁电体用于热释电效应时,保持温度稳定性的基本方法是温度越高,施加的电场越大.  相似文献   

11.
La0.7Sr0.3Mn0.9Fe0.1O3纳米固体中的压致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凡磊 《科学通报》1998,43(5):491-494
在高压压制的La0.7Sr0.3Mn0.9Fe0.1O3纳米固体内部观察到明显的压致晶粒碎化现象,在4.5GPa的压力下,其内部的平均晶粒尺寸下降46%。随着晶粒尺寸的下降,纳米固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下降40%而矫顽力增加35%。La0.7Sr0.3Mn0.9F0.1O3纳米固体的这种压致晶粒碎化现象与其晶粒内部存在的氧缺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HSC70mRNA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使用注射方法把HSP70反义cDNA导入到高粱不育系(3A)和可育系(3B)幼穗中,并分别进行热激或常温处理,发现常温时3A花药细胞中最缺乏HSC70mDNA的。此时3A为不育;当热激处理时,3A中出现HSC70mDNA,此时3A由不育变为可育。在3B花药细胞中,不论是常温不是热激条件下都出现HSC70mDNA。对花药细胞线粒体总蛋白量测定表明,3A幼穗经热激处理后,它的线粒体总蛋白量是热激前的2  相似文献   

13.
PbTiO_3薄膜的热释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朝靖 《科学通报》1994,39(6):502-502
铁电PbTiO_3薄膜具有优良的热释电性质,因其有介电常数ε_r小、热释电系数γ大、居里温度高、体积热容量小、γ和ε_r的温度系数小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外已用溅射法制备的PbTiO_3薄膜作成了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我们用sol-gel方法在单晶Si衬底上制备了PbTiO_3薄膜,并简要报道了它的电学性质.本文着重研究 PbTiO_3薄膜的热释电特性,主要介绍极化条件、烧结温度、膜厚等工艺因素对介电、热释电性质的影响,以及热释电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优化了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4.
Rh(100)上Sm膜及Sm/Rh表面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稀土金属Sm室温下在 Rh(100)表面上的生长过程.发现室温下Sm膜的生长服从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XPS证明为三价的“金属态” Sm.但Sm膜经 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C(52~(1/2)×2~(1/2))R45°和 C(2×2)超结构的有序表面合金;同时,芯能级 Sm3d5/2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了0.7eV,表明有电子进一步由 Sm向衬底 Rh传递,导致在 Rh上吸附的 CO分子的热脱附峰温增加.  相似文献   

15.
c轴取向PbTiO_3薄膜的制备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顾豪爽 《科学通报》1992,37(17):1561-1561
一、引言 钛酸铅PbTiO_3,是一种优良的热释电材料.特别是c轴取向的PbTiO_3薄膜,c轴就是极化轴,热释电系数r约为2.5×10~(-8)C/cm~2·K,热容量小,沿c轴的相对介电常数8_r~6小(约100),热释电品质因素较PbTiO_3,晶体有明显提高.因此有希望成为高性能指数,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材料.目前,人们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已生长出口轴取向PbTiO_3薄膜.  相似文献   

16.
按照我们提出的掺镁LiNbO_3晶体阈值效应模型,对一致熔化组分晶体,阈值掺镁浓度应为5.3 mol%。最近,我们测量了掺镁LiNbO_3中OH~-红外吸收带的偏振性质,其结果再次验证了上述模型。  相似文献   

17.
硅藻质氧化硅的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共存粘土矿物对碱性的缓冲作用,使硅藻质氧化硅开始大量溶解的pH值比非晶质SiO2高2 ̄3;硅藻质氧化硅在温度大于40℃时溶解度成倍增加,它暗示着世界上大型硅藻土矿床分布在中、高纬度区的原因;硅藻质氧化硅的溶解度与时间无明显的关系,这说明了每个硅藻土矿床中硅藻质氧化硅的含量决定于它形成以来最后一次环境介质条件,而与经历的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8.
岩石热开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颙  吴晓东  张福勤 《科学通报》1999,44(8):880-883
岩石受热后,由于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热膨胀不同,矿物颗粒边界会出现裂纹,这就是岩石的热开裂现象,岩石发生热开裂后,其内部形成的新的裂纹网络,明显地改变了岩石中的流体的输运特性,碳酸盐岩在110 ̄120℃温度下,渗透率增加了近10倍,岩石热开裂现象可在3次采油中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中生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江西省12个中生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它们具有低的εNd值(-13.8 ̄-8.3),高的ISr值(0.71069 ̄0.7398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2087 ̄1635Ma),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证实了这些花岗类可能主要是由所在区域内基底变质沉积岩衍生的,赣南-闽南地区存在一个东西向的中生代花岗岩类低TDM带,对其成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0.21~4.18GPa和20~350℃下H2O的电导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0.21 ̄4.18GPa和20 ̄350℃下测量了固相和液相H2O的电导率。结果表明:(1)不同的固相H2O具有不同的电导率与温度压力关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是连续的,但是在2.11GPa与2.58GPa压力之间存在着不连续现象,这与相应压力下的冰Ⅵ和冰Ⅶ是对应的;(2)液态H2O的电导率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高而增大,但随压力的不同分别在0.57GPa与0.9GPa和2.11GPa与2.58GPa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