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定位及其表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子银  陈受宜 《科学通报》1999,44(7):727-733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种窄叶青8号第1链cDNA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个与植物抗病基因同源的序列:Osr1,Osr2和Osr3,三者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2.
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联运  舒红兵 《科学通报》2001,46(8):617-619
TRAIL(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是 1995年发现的一个新的 TNF(tumor necro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1].它能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因此具有被开发成治疗肿瘤的蛋白药物的可能性[2~4].本文将评述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机理并讨论这一领域在将来应解决的一些问题.1TRAIL及其受体 通过从EST数据库中搜寻与TNF同源的蛋白,Wiley等人[1…  相似文献   

3.
水稻减数分裂相关基因OsDMC1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兆军  王台  种康 《科学通报》2001,46(10):838-842
酵母DMC1基因是一个在减数分裂前期 I表达的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其产物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所必需的.根据在酵母Dmc1与拟南芥AtDmc1中保守的氨基酸motifs合成的简并性引物,以cDNA作模板,通过套式PCR(nested PCR)和RACEs克隆了水稻中酵母DMC1的同源基因 OsDMC1.OsDMC1全长的 cDNA是 1348 bp,编码 3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OsDmc1). OsDmc1与 Dmc1和AtDmc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是51.8%和81.7%.OsDMC1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有少量表达,而在叶和幼芽中不表达. 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的 OsDMC1.  相似文献   

4.
MBLL 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蝇的mbl基因编码一个核蛋白,含有2个Cys3His锌指基序。mbl基因的突变将影响果蝇所有光感受器细胞的分化。根据与mbl基因高度同源的人EST AA086139设计PCR引物,筛选胎儿脑cDNA点阵文库,得到一个人cDNA,命名为MBLL。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 CD2分子的信号传递功能,以编码CD2胞内区(Thr211-G1n336)肽段的cDNA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的cDNA序列.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鉴定该蛋白在体内与CD2胞内区结合的特异性.克隆并鉴定了一个与CD2胞内区特异性结合的胞内蛋白分子,与v-fos转化效应蛋白(Fte-1)同源 Fte-1参与细胞转化、生长、蛋白合成及向线粒体转运蛋白质.蛋白数据库检索表明,Fte-1具有蛋白激酶PKC的结合与作用位点,提示Fte-1参与CD2分子介导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6.
将小鼠Cacng2基因的编码区与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一个与小鼠Cacng2基因在 435 bp中有 75%同源的 EST(GenBank: W29095).在该 EST中设计引物与 cDNA文库载体臂上引物行巢式 PCR和 RACE反应,在人脑前叶皮质 cDNA文库和人脑 Ready cDNA中获得 cDNA序列 1545 bp,其中包含一个 948 bp的可读框,编码 315个氨基酸.该可读框经确证命名为 CACNG3.CACNG3基因与大规模测序中定位于16p12-p13.1的BAC克隆AC004125完全一致,从而将该基因定位于16p12-p13.1,并由此获得它的基因组结构,编码区由4个外显子组成.经RT-PCR分析,CACNG3在成人脑和胎脑有表达.运用PCR-SSCP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视网膜色素变性伴耳聋和癫痫家系进行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  相似文献   

7.
RGD序列普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并能为许多整合素蛋白所识别.利用 ELISA,SPR等技术,对表面固定的人工合成生物素-含 RGD环六肽[cyclo(-Arg-Gly-Asp-D-Phe-Lys-Gly-)]与人血小板整合素蛋白α_(Ⅱb)β_3的结合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含RGD环六肽与生物素基团之间的间臂长度在 1.48~2.2 nm时, RGD序列才能有效进入α_(Ⅱb)β_3以头部的反应中心并发生结合反应;反应的平衡解离常数为 1.1μmol/L.为在固体表面研究整合素蛋白介导的细胞吸附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8.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张顺利 《科学通报》2000,45(10):1104-1108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2纳米管由2~5个单层TiO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4.2~5.9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这379m^2g和1.431cm^3/g),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P-25TiO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2材料。  相似文献   

9.
丁亮  张德清  徐伟  金祥林  朱道本 《科学通报》2001,46(14):1166-1169
如何控制基于有机分子的自旋单元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并导致自旋间铁磁性相互作用,以及增加自旋相互作用的维数和强度,从而使有机化合物呈现宏观铁磁性,并具有高铁磁相转变温度,是有机铁磁体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了含有4个氮氧自由基的铜碘络合物Cu2I2(p-PYNN)4(p-PYNN:p-Pyridine Nitronyl Nitroxide)和 Cu4I4(m-PYNN)4(m-PYNN:m-Pyridine Nitronyl Nitroxide)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并讨论了磁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Cu2I2(p-PYNN)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668(3)nm,b=1.4280(3)nm,c=0.7273(1)nm,α=90.18(3)°,β=101.86(3)°,γ=91.09(3)°,Z=1.Cu4I4(m-PYNN)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5569(9)nm,b=1.6247(7)nm,c=1.5103(9)nm,α=94.48(5)°,β=116.15(5)°,γ=83.07(5)°,Z=2.通过SQUID磁强计对两个化合物的磁性研究表明,Cu2I2(p-PYNN)4  相似文献   

10.
部分抑制CDK4基因的表达导致V79-8细胞的G1期的延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79-8细胞是一个没有可测定G1和G2期的变异细胞株,其母系细胞V79有G1期但没有G2期,为了探讨V79-8的G1期缺乏是否与CDK4的调控有关,研究了CDK4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构建反义CDK4质粒转染V79-8细胞筛选得到V79-8-asCDK4细胞,通过研究V79-8-asCDK5与对照组细胞2的细胞2生长曲线,测定其细胞的GT(细胞倍增时间)用FCM测定细胞2周期中各个周期时相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11.
杨晓勇  滕俊琳  金杨  潘宁  陈建国 《科学通报》1999,44(16):1731-1737
将插入MAP2ccDNA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能诱导细胞长出类似于神经元所特有细胞突起,其内部充满足了微管束,为了研究神经元内微管结构体系的稳定性与MAPs的关系,我们分别用微管解聚药物nocodazle和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已经出突直怕sf9细胞。  相似文献   

12.
硅酞菁染料与SiO2介质的结构关联及强光限幅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氯硅酞菁染料(SiPcC12)中的活性氯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H_2(CH_2)_3Si(OC_2H_5)_3,KH550)中氨基的亲核取代化学反应,把硅酞菁染料连接到KH550中.反应产物与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CH_2OCHCH_2O(CH_2)_3Si(OCH_3)_3,KH560)相复合,随着系统物质的水解和聚合反应的进行,SiPc成功地嫁接于无机网络中,使得本来极难溶的酞菁有机分子以较大浓度以单体形式掺杂到无机介质中,制得较好物化性能与光学性能的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表征了SiPcC1_2与KH550的化学反应产物用波长532nm,脉宽8ns的 Nd~(3+). YAG激光对获得的不同 SiPcCl_2掺杂浓度的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效应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 Hansen)和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ondii)是两株能有效抑制桃、油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的拮抗菌.研究了拮抗菌的β-1,3-葡聚糖和几丁酶活性在in vitro 和in vivo上的诱导.结果表明,以葡萄糖+细胞壁制品(CWP)作为碳源时在Lilly-Barnett基本培养基中诱导的( -1,3-葡聚糖活性最高,其中膜醭毕赤酵母和季也蒙假丝酵母的最高值分别达114.0 SU(specific activity unit, 比活单位)和103.2 SU,而以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时诱导的β-1,3-葡聚糖活性则最低.在Czapeck 基本培养基中,膜醭毕赤酵母诱导的几丁酶(外切及内切几丁酶)活性显著地高于季也蒙假丝酵母,如膜醭毕赤酵母外切几丁酶最大活性达3.13 SU,显著地高于季也蒙假丝酵母的最大活性(2.24 SU).酵母菌悬浮液和碳源也能诱导桃果实伤口处β-1,3-葡聚糖和几丁酶的产生.研究表明β-1,3-葡聚糖和几丁酶在抑制病菌时都有一定作用,并可能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桑建利  王永潮 《科学通报》1999,44(2):184-188
利用反义RNA抑制乳腺癌细胞中CDK4基因的表达,观察分析了此基因与癌细胞增殖速率,成瘤性以及与cyclinD1,cyclinE和CDK2表达的相关性,当CDK4表达受到抑制后,细胞的增殖速率和致瘤性明显降低,显示出CDK4在乳腺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yclinE基因的表达水平有较大程度的下降,cyclinD1和CDK2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较小,可以推测cyclinE的表达依赖于CDK4的诱导  相似文献   

15.
一种快速高效分离和纯化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的方法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利用2型腺病毒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2,AAV-2)能够抵抗氯仿的特性,采用“氯仿处理-PEG/NaCl沉淀氯仿抽提”3个步骤分离,浓缩和纯化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整个纯化过程可在4h内完成,最终从5个转瓶生长的4*10^9个载体生产细胞中可得到5*10^3病毒颗粒/mL,SD  相似文献   

16.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_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_2纳米管由2~5个单层 TiO_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 4.2~5.9 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可达379 m~2/g和1.431 cm~2/g),对染料活性艳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 P-25 TiO_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_2材料。  相似文献   

17.
邵源 《科学通报》2000,45(11):1163-1167
为了探讨CD2分子的信号传递功能,以编码CD2胞内区(Th4211-Gln336)肽段的cDNA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cDNA序列,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鉴定该蛋白在体内CD2胞内区结合的特异性,克隆并鉴定了一个与CD2胞内区特异性结合的胸内蛋白分子与v-fos转化效应蛋白(Fte-l)同源,Fte-1参与细胞转化、生长、蛋白合成及向线粒体  相似文献   

18.
宫颈脱落细胞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体玉  李俊  慈云祥  董建强  阚秀  郭振泉 《科学通报》2000,45(17):1841-1845
应用Fourier红外光谱(FTIR)分析方法,对354个宫颈脱落细胞的普查样本进行分析。根据970和1170cm^-1吸收峰出现与否,可将谱图分为两大类:T1和T2.T1占83.1%,被诊断为正常细胞或在正常范围内的良性变化的细胞(PapⅠ)。T2占16.9%,其中,被诊断为PapⅠ和不正常的样品分别占28.9%和71.1%。不正常的样品中有3例(占5.0%),分别诊断为严重炎症、宫颈疤痕和宫颈  相似文献   

19.
胡彬 《科学通报》2000,45(12):1280-1284
RGD序列普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并能为许多整合素蛋白所识别。利用ELISA,SPR等技术,对表面固定的人工合成生物素-含RGD环六肽〔cyclo-(Arg-Gly-Asp-D-Phe-Lys-Gly-)〕与人血小板整合素蛋白αⅡbβ3的结合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含RGD环六肽与生物素基团之间的间臂长度在1.48 ̄2.2nm时,RGD序列才能有效进入αⅡbβ3头部的反应中心并发生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20.
P15INK4b/MTS2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构建的稳定高表达P15INK4B的人肝癌细胞,研究了抑癌基因P15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首先将抑癌基因 P15的 cDNA构建到高效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 pXJ41-neo中的 EcoRI/XhoI位点,构建成 P15真核表达质粒 pXJP15.通过脂质体法将 pXJP15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进一步用 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高表达P15的人肝癌细胞模型SHT及相应的表达空载体的对照细胞模型SVXJ.通过Northern,Western分子杂交分析,表明SHT细胞中P15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证实成功地建立了P15高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模型,与对照组相比,P15高表达的SHT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光度术和MI值测定表明P15阻抑细胞由G1期向S期和由G2期向M期的转换.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癌基因c-myc,c-fos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可能是P15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