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式是冷轧最常用的轧制压力模型之一,为提高模型精度,对该公式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资料的校核和上机计算表明,影响压力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区的影响未予考虑,使在某范围内给出的值偏低,所用的摩擦规律未被实验证实,而且在大压下量薄轧件轧制时,给出的值偏高。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公式不能在所有轧制情况下与实际相符,且作者提出的一些论点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平面应变剪切压缩模型导出了异步冷轧轧制力的近似上界解和全面考虑轧辊与轧件弹性变形的计算机辅助下界解,阐明了异步轧制降低冷轧压力的机理并给出了可供工程分析、计算之用的理论公式。本解的分析表明,异步冷轧的降力作用随两工作辊的差速比 i,摩擦系数μ及辊径与轧件厚度之比 R/h_0 值的增加而愈趋显著。比较理论计算结果与作者的实验数据,证明二者符合情况良好。本文还藉助计算机对“搓轧”区内的单位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前人理论中的问题,并证明了本文所用下界解压力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用现有计算公式计算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裂缝宽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符合程度,建立了精确度较高的计算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裂缝宽度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消防水带压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带的压力损失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部分进行研究,其中局部阻力损失细化为弯曲损失和接扣损失.主要分析沿程阻力损失系数、粗糙度、局部损失系数、水带压力、水带直径和流量对水带压力损失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大量实验,对水带压力损失公式进行简化,得出了水带压力损失的简化公式以及查询图表.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土压力公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按照现有的极限状态分析方法,推导了土压力计算公式,Rankine土压力公式为其特例。按有效应力法与总应力法对土压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与分析,同时与已有文献的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得出的解答具有广泛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验证了三辊楔横轧中轧件轴平行部对轧辊变形楔平直部分碾压力的存在,它是楔横轧时轧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出了辗压力作用面积公式和多元回归得到的辗压变形影响系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输水管道中压力波波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考虑管道的变形以及液气两相流体体积变化的情况下,根据连续性的原理,推导出泄漏管道中压力波波速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气体体积浓度对压力波波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对压力波波速的影响很大,少量的气体存在就会使压力波波速明显降低。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管道中波速预测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的气体爆炸泄爆实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泄爆过程中影响容器内压力峰值的主要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输入,对压力峰值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非线性关系进行模拟,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容器内气体爆炸泄爆压力峰值预测方法。对模型的有效性及预测性能进行验证,表明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将模型的预测性能与现有的经验、半经验公式以及泄爆设计准则进行对比,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容器泄爆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隧道衬砌外水压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甘肃木寨岭隧道为工程实例,考虑地下水渗流流速对于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运用线性渗流定律及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推导出隧道衬砌外水压力及隧道毛洞涌水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其他经典、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通过对推导公式的解析,得出了影响隧道衬砌外水压力大小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是:衬砌渗透系数>注浆圈渗透系数 >注浆圈厚度>渗流流速,其研究成果可对隧道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泵管截面偏心变形和磨损缺陷对混凝土泵管爆破压力的影响,避免泵管在尚未到达使用寿命前发生爆管事故.方法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混凝土泵管截面的偏心程度与磨损缺陷几何尺寸对混凝土泵管爆破压力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及管道爆破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泵管的截面偏心度、磨损深度对爆破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冷轧薄带钢在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缺陷问题,在分析了冷轧薄带钢通用的压力数学模型及其缺陷的基础上,采用Stone公式构建并分析了冷轧轧制压力数学模型,并重点从生产工艺的角度对冷轧薄带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对于冷轧薄带钢的生产及其工艺的改进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计算冷轧薄板接触弧长度和轧制压力时,不仅考虑轧辊弹性变形,而且也考虑轧件弹性变形。把变形区分为入口弹性区、塑性区和出口弹性区。应用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塑性条件和平板压缩理论导出了入口弹性区和出口弹性区单位宽度轧制力公式及塑性区平均单位压力公式。应用弹性接触理论和变形区的几何关系导出了计算冷轧薄板接触弧长度公式。最后给出了考虑轧辊和轧件弹性变形时计算冷轧薄板的总的轧制力公式。本文公式比目前广泛采用的Bland—Ford公式和M.D Stone公式简便,不用迭代和查表能直接计算出接触弧长度和轧制压力,因此计算精度较高。不仅适用于一般工程计算,而且也能为在线控制的电子计算机提供较为精确的轧制力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对温度或压力的偏导数公式讨论了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利用化学势变对温度或压力的偏导数公式讨论了温度、压力对相平衡的影响。结论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取决于摩尔反应熵是否为零,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取决于摩尔反应体积是否为零;温度对相平衡的影响取决于偏摩尔熵变是否为零,压力对相平衡的影响取决于偏摩尔体积变是否为零。并举大量实例说明了温度、压力变化对相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导气式水下枪械气室压力工作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水下枪械气室压力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分析了工作条件变化对气室压力工作规律的影响,得到了重要的结论。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曲线回归的方法拟合了水下枪械气室压力经验公式,为水下枪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弧形闸门面板动水压力的特性,考虑支铰位置和转动支臂半径对面板水压力的影响,建立计算弧形闸门面板动水压力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通过三个弧形闸门的模型试验结果对公式中的动能修正系数进行拟合,并与规范公式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动水压力公式精度较高,使用方便;转动支铰位置和支臂半径均会对面板动水压力产生影响,且面板动水压力存在最小值;在设计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弧形闸门支铰位置和转动支臂半径,能够起到减小弧门面板动水压力和降低闸门转动支臂承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坑开挖中土压力计算模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土压力与位移关系的一般特征,将基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与位移的关系用双曲线来表示,推导了考虑位移变化影响的土压力计算公式。该公式描述了土压力随位移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公式中控制参数可以结合室内试验方便地得到。  相似文献   

17.
由计算电子对金属壁冲力的方法,给出了金属中电子气的压力公式其特点是电气气压力的物理图象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一种使用周边固定的圆形膜片的反射式强度调制型MEMS光纤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现有外界压力下的膜片应力、应变及固有频率公式的基础上,推导了膜片应力、应变和固有频率三者随传感器尺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推演出的规律仿真模拟和分析,验证了此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适性,同时修正分析模型,总结了理论公式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确表达塑性压力加工时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不仅对正确计算总压力有影响,而且对金属纵向和横向的变形比、变形后的周界形状、工具和坯料合理形状的选择,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关于此一问题的文献资料,绝大部分将单位压力做一维表达p=p(x),显然,做为反映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分布规律是不全面的。将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进行二维表达的资料很少,而且还皆因公式繁杂、精度较差、应用不便而难以推广。本文根据接触面上金属质点的流动方式和摩察力规律,按照压力场与摩察力场的关系建立起单位压力分布的偏微分方程,再取变形体对称平面的平面变形条件做为边界条件,从而得出形式简便、适应性广的单位压力分布的二维表达式p=p(x,0)p(0,y)/p_(mzx)=p(x,y)。用园柱体和长方体的铅试件进行压缩试验。在接触面上刻有座标网格,通过对变形后网格变化的分析,利用本文公式,可以求出完全符合实验结果的粘着区、制动区和滑动区单位压力等压线的表达式。用本文公式和其他作者的公式计算总变形力,然后和试验时的实测值相比较。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公式所给出的计算值和实测值最接近,平均误差在±10%以内。还可以在本文的基础上维续发展,求出接触面上金属流动时的流线方程和宽展公式,以及周界受约束时(如模锻、在孔型中轧制等)的约束力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压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在线控制和离线分析冷轧过程中,均要求给出较精确的压力预报值。由于冷轧过程的单位压力极高,轧辊将产生显著的弹性压扁现象。它可使变形区长度增长,并通过改变变形区几何形状参数L′/h使摩擦条件的影响加剧,从而使轧制压力大大增加。因此,在确定冷轧过程的轧制压力时,必须考虑轧辊压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较大误差。这样必将对设定控制、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