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资源枯竭城市灾害主要为地下、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灾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成因及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与控制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1303年9月25日的洪洞地震,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8级地震.本文把地震作为灾害的一个种类统筹考虑,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281年至1326年45年间山西全省的灾害资料,进行了灾害时序分析.认为此期为一个多灾时段,其顺序为灾害频发—信号震—平静—灾害频发—主震—余震—地震与其他灾害并存——其他灾害为主.分析了地震的空间与分布规律和地震的震源迁移等问题.研究发现,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发期,其他灾害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其他灾害频发可作为地震发生的环境背景;1303年地震有一个完整的序列.分析认为,近些年来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山西干害与其他灾害较为严重频繁,若参照1303年地震活动背景,是否预示着山西台背斜未来将有一个活跃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郭静 《科技信息》2011,(6):354-354
周口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多年来,由于受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制约,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的成因,提出一些防治对策,以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4.
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计算灾害损失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影响的实用方法,并分析了灾害对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从宏观的角度定量分析灾害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33年来开展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先后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减灾、灾害风险防范研究,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国家减灾规划编制,以及发起并组织国际“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学科体系不完善、学术带头人不足、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以及实验平台整合不力等挑战,亟需面向全球和国家防灾减灾、综合风险防范、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性需求,在区域致灾-成害机制与动力学模拟、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精准评估、综合灾害(特别是碳排放)风险防范模式等领域争取重大突破,从而引领全球灾害风险科学,为建设地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山洪灾害壅高河道水位带来的流量放大作用影响了贝叶斯径流模拟方法在山丘区流域的表现。针对这一问题,以汶川地震后山洪灾害频发的都江堰白沙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探究引发流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引入线性放大系数修正山洪灾害对流量的放大作用,耦合一阶自回归残差模型与不同异方差转换函数构建了6种贝叶斯径流模拟方案,利用GR4J模型模拟不同方案下流域出口日径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临界雨量与线性放大系数能够有效识别、修正山洪灾害对径流的影响,与未考虑山洪灾害影响的贝叶斯径流模拟方案相比,白沙河流域径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精确性指标分别平均提升19%、32%、62%。该方法可在山洪灾害频发流域推广应用,为山丘区流域径流预报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灾害地理环境,其研究内容包括灾害要素类型和人的环境要素类型,灾害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灾害和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等。灾害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灾害地理系统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在旱涝灾害研究中,我国许多学者近几年来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本文试图从历史时期旱涝灾害时序变化规律研究、旱涝灾害形成机理和触发机制研究、灾害损失估算研究和灾害预报与防治对策研究等四方面介绍我国旱涝灾害研究的近期进展,并试图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这一研究领域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天津的旱涝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天津旱涝灾害的历史和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总结概括了天津旱涝灾害的分布规律,并从气候、地形、河流状况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天津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缓发性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缓发性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协调环境与资源的关系,拓展并良化人类生存空间,根据缓发性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对缓发性灾害的分类与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在采用边缘科学相五交叉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工作的经验,并得出在我国,缓发性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严重面积扩大,危害升级等特点的初步结论,为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对灾害进行例题的分类并探讨其成因、特点则是防灾减灾的基础。主要自然灾害其成因可划分为六大类44种,对其成因及类型分布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我国灾害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的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 (人为 )灾害两大类 ,这些灾害又可以分为显性灾害和隐性灾害 .显性灾害是在其发生的当时或短时间内 ,能够被觉察到的灾害 ,如大多数自然灾害和部分社会灾害 .隐性灾害则是在其发生的当时和短时间内 ,没有被察觉到的灾害 ,如医疗事故和教育事故 .自然灾害的预防需要在研究其形成规律的基础上 ,依靠科学地管理来完成 .社会 (人为 )灾害的预防需要提高各阶层人士的素养 ,依靠完善管理制度来实现 .隐性灾害往往不易被民众察觉 ,但其对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 ,也是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的 .  相似文献   

13.
兰州是我国滑坡灾害严重的大城市。这里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影响斜坡稳定的因素及急剧增长的经济和人口等,都使滑坡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分析滑坡类型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历史滑坡灾害损失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减轻灾害损失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球灾害链的研究是地学前缘,“共旋”地球灾害链物理模型认为星球运动(包括月地系统运动)是“因”,地球灾害链时空分布是“果”.不同地球灾害链的产生机制是由不同天体的周期运动所引发,因此地球灾害的预报及预防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移民工程地质调查工作薄弱、潜在地质隐患严重的现状.根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与减灾对策研究和地质灾害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库区地质灾害研究框架.提出近期应加强的重点研究工作为:(1)建立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系统;(2)库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及示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研究工作的三个层面:(1)山地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理论研究;(2)地质灾害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3)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火腿螨害防治途径研究:Ⅱ螨害预防及生物制剂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腌制火腿前,对存腿仓库及挂腿器具分别进行消毒和蒸煮等预防处理,对火腿螨害防治具有积极的效果.螨害防治是在火腿上发现有少量幼螨时,即用微生物发酵产物或复合植物制剂喷雾或涂布于腿表,从而达到控制螨害的目的.在防治螨害的生物制剂中,筛到的S-368等链霉菌和两种植物制剂对腿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西地质灾害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地理环境角度,根据江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提出灾害分区方案及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灾害地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认为地理环境既包括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条件,又包括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灾害。灾害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地理学是研完灾害的类型、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灾害地理学的研完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生产力布局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灾害,避免损失,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就愈来愈多,有些问题甚至更加尖锐而突出,如各种灾害的发生就是如此。世界各国针对灾害的特性与时空分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地震灾害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