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传统三维仿真系统不适于展览建筑,实用性差,三维仿真结果光照和色彩效果不佳。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BIM技术的展览建筑过渡空间三维仿真系统。分析了BIM计算在三维设计应用中的技术路线,给出三维仿真平台CATIA设计过程,通过COM规则编写展览建筑过渡空间结构构件,给出COM总体结构。对拓扑约束进行分析,帮助系统更加准确地模拟各种几何关系。自动生成过渡空间结构构件。选择合理的模板,依据均值与方差统计结果,通过Wallis滤波器对目标灰度线性分布进行修正,进行匀光匀色处理,解决仿真结果出现光照分布差异大、色彩差异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够通过调整参数自适应调整过渡空间三维仿真结果,光照和色彩均匀,调查问卷结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以混凝土叠合板、梯段为例,通过应用调整图像之间相联系与明细表整理数据的重新排序、装配式构件模型与用来计算的模型、设计文件的建立与导出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Revit建模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的应用,同时也说明了BIM技术在建立分析模型上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BIM技术和智慧建筑的概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指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的一种数据化工具。它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为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可视化、精细化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数字技术的层级优化模式和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实现大空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方法综合应用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分析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技术,按照"模拟分析-模型建构-优化筛选"的基本步骤,对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进行形体适应性、结构逻辑性和界面透过性优化.结果层级优化模式实现了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分析及建筑信息模型的协同与整合,可显著提高优化效率及精确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形体适应性、结构逻辑性及界面透过性优化分别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的功能性、生态性及经济性.结论数字技术在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优化中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对建筑设计及施工均有积极意义,是实现大空间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建筑结构设计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到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首先,研究了面向结构施工图设计的BIM数据需求和描述方法;然后,建立了基于IFC架构的结构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施工图设计原型系统;最后,通过测试算例对提出的基于BIM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进行了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IM的结构施工图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结构设计效率和质量,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基于BIM的工程设计中,BIM模型的构建需要多种BIM软件来协作完成;基于BIM的建筑结构设计尚未成熟,面临技术、体制等障碍,需要社会各方的推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BIM技术建立了某工业厂房项目给排水、消防、暖通空调的精细化三维模型,并通过机电系统的管线综合,使碰撞问题及时解决,以实现图纸设计零冲突、零碰撞。通过BIM三维模型系统,对机电各专业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虚拟现实。对项目BIM模型中的给水、消防、暖通空调等系统管线进行三维动态受力建模及分析,得到机电系统受力的动态结果,确定了各系统管网的工作压力。最后运用互联网技术将BIM受力分析与模型共享关联,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相似文献   

7.
李永强 《科技信息》2012,(5):571-572
本文通过对某市数座大空间建筑实地调查,分析了大空间建筑的结构特点和火灾特点;结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具体条文,探讨了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与现行规范、技术标准的矛盾之处;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现代消防科学技术解决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难点的对策。通过对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探讨,总结了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的方法,可为此类建筑消防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岭南地区民族建筑封火墙构件为例,针对民族建筑构件因种类繁多、构件复杂而难以快速建模的问题,运用BIM技术中的Revit软件进行了构件的参数化建模.通过分析民族建筑构件的演化发展规律,将同种类的民族建筑构件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归一化的模型尺寸建立参数关系,利用Revit软件进行模型参数化建模,通过改变模型的自变量参数,控制因变量,即可演化成同类型构件的其他模型.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封火墙的归一化模型的马鞍墙模型I的部分自变量参数,可演化为镬耳墙模型和马鞍墙模型II.而对于模型较为复杂的细部构造,可以将三维激光扫描形成的点云模型与参数化建模方法相结合,从而降低民族建筑构件的建模难度,节省建模时间.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由三维立体式空间结构的建筑物,总是由各种不同构件以纷繁复杂的方式组接在一起相互工作而发挥其总体结构作用,各不同构件之间由于具有不可单一性生存的个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应更加注重实际运用思维,再通过计算机运算精密数值之外,重视经验性的概念设计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补充,从而有助于哲学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化对待,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完整理念.  相似文献   

10.
大型工业厂房工程中钢结构的建筑施工,可以利用BIM技术,对厂房内部复杂空间的施工、施工构件尺寸精度,以及施工进度、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设计与控制,以保证厂房建设项目在预定工期内的完工。该文主要将BIM建筑结构、物件导向的建模技术,应用到大型工业厂房三维模型的建设中,以提高大型工程建筑施工的信息集成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预制装配式结构是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同时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但是当前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应用上存在构件的精度控制、设计、生产和施工无缝衔接、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难度。针对这些难题,可以通过BIM技术建立标准化构件模型,提高预制装配结构精度;同时基于BIM云数据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设计生产和施工无缝对接;利用BIM可视化、三维交底技术和质量跟踪技术,提高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利用BIM实现生产施工过程模拟,提供可视化图纸,增强施工技术的保障。因而利用BIM技术可达到标准化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建筑工业化、工期可控性和造价节约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工作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新的发展格局也使得建筑行业放慢发展脚步,调整产业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尤其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可以提升建筑装饰设计的整体效率,为建筑内容提供信息化的数据参考模型,为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杉木三维模型各方向枝下高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实测枝下高分布方向与空间竞争强度的关系,解决基于传统林学研究调查数据所构建的林木三维模型对不同方向枝下高分布差异难以直观表达,林木三维模型多态性表现不足的问题。【方法】以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山下林场8块杉木临时样地为数据源,以已有枝下高模型为理论基础,将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构建与林分空间结构单元构建结合,构建对林木造成直接影响的水平空间结构参数与垂直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空间结构参数与枝下高相关性,并以此计算各方向空间竞争强度,建立空间竞争强度与实测枝下高的分布关系,再按照枝下高模型求解剩余方向枝下高,最终按照实测数据与分析计算结果加载分枝、主干模型,构建林木三维模型。【结果】所选模型变量包括林木属性与空间结构参数,原始模型决定系数为0.720,消除树高影响的调整后实测枝下高与水平空间结构参数相关系数为0.410、与垂直空间结构参数相关系数为0.782,且均呈正相关;将各自相关系数为权重计算对应方向空间竞争强度,将最小竞争强度方向空间结构参数代入模型,拟合结果决定系数为0.790,相比原始模型拟合精度有所提高;将实测枝下高分配到竞争强度最小的方向,根据模型可对其他方向枝下高进行估算。【结论】以杉木为例,通过空间竞争强度判别枝下高分布,在提高已有数据利用率、减小外业工作强度的基础上,可直观表现林木不同方向枝下高分布的差异性,增强了林木三维模型的多态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以扬州市润扬路快速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实景模型,结合Navisworks平台对施工过程可视化仿真,探讨了 BIM技术在城市密集区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施工可视化仿真可以协助施工人员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施...  相似文献   

15.
周翔 《工程与建设》2022,36(1):77-78,8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的滋养下,中国传统建筑异彩纷呈,形成了各具特色、别出心裁的建筑形式.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优秀案例的解析,开展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三个角度分别对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构件设计、现代建筑色彩、现代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现代建...  相似文献   

16.
BIM技术的发展给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行业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信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工作原理,有效解决了大项目以及复杂项目的管线综合设计问题,尤其对检查管线的碰撞交叉、管材的信息量统计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BIM技术如何有效运用在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中,供相关从业人员学习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介绍了色彩设计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工业建筑色彩设计的发展状况、技术问题、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工业建筑中色彩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COM构件技术的广泛使用,COM构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缓冲区溢出安全漏洞。为进一步提高COM构件的安全性,本文设计实现了COM构件栈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系统CSDS(component stack-overflow detectingsystem),并在其中实现了一个栈溢出检测算法。CSDS主要有接口分析、函数定位、栈溢出静态分析和结果输出4个模块,接口分析模块分析被测COM构件得到构件的对象、接口及函数的详细信息;函数定位模块获取构件中用户编写的函数在该构件对应的汇编代码中的线性地址;栈溢出静态分析模块使用提出的栈溢出检测算法生成COM构件汇编代码及分析栈溢出漏洞;结果输出模块将检测结果用XML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实现的原型系统CSDS对COM构件栈缓冲区溢出漏洞具有一定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中的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结构仿真分析图形模块与所选择的数值分析方法密切相关这一重要特点出发,介绍了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中在图形建模、构件裂缝表现及再现结构动力反应过程中所使用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不同的数值分析模型(包括分段变刚度单元模型、离散单元模型及多弹簧模型等)所产生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同时强调了可维护的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对于结构仿真系统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面向教学的三维建筑仿真系统很少,这一问题是建筑专业教学的局限;以建筑专业中梁、柱、板3种基本构件为主体,详细论述了三维仿真教学系统考核模块的实现过程;考试系统模块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对梁、柱、板以及内部钢筋等进行类建模,并在相应的类中进行梁柱板构件和钢筋参数设置、计算,实现了考核系统中题目录入、答案生成以及三维仿真图的坐标计算及绘制等功能,进而对建筑专业初学者关于梁、柱、板等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地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