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金属丝网编织Kagome(WBK)热沉自然对流换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WBK热沉进行了大空间稳态自然对流实验研究。鉴于WBK热沉结构上强烈的各向异性,在不同面烧结铝基板进行总传热热阻测量。设计搭建了具有0°~90°任意旋转功能的实验台,对不同倾角下的自然对流换热热阻进行了测量。作为参照,选取与WBK热沉相同尺寸的光板进行了稳态自然对流热阻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光表面相比,WBK芯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降低自然对流换热热阻,为光表面的42%左右。WBK芯体3个方向的对流换热热阻不同,显示出强烈的各向异性,具有适中堵塞率(迎风面积)的o-b方向具有最小的热阻。在0°~90°倾角内,WBK芯体在3个方向均存在一个最佳倾角,约为50°,相应的换热热阻最小。  相似文献   

2.
小尺度实验是测量服装热阻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测量高温下服装热阻,该文在锥形量热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用于研究多层织物热传递机理的小尺度实验测试装置,建立了高温热辐射下使用热平板测量热阻的计算公式。基于该实验装置,在1~10kW/m2的低热辐射强度下测量了多层防护服织物的内部温度变化以及穿透防护服之后的热流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尤其是在热辐射密度超过5kW/m2时,总热阻减小,外层、防水层和隔热层的热阻减少,而舒适层的热阻先增大后减小;低辐射强度下(不超过10kW/m2),织物对热辐射吸收率的变化对高温低辐射条件下热阻的测量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笔记本电脑散热模组的实验与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笔记本电脑中的散热模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给定CPU及北桥发热功率条件下,测量了CPU及北桥、热管和散热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同时,采用节点网络法对该散热模组进行了热计算,其中CPU至热管、北桥至热管的热阻由热阻测试仪测量得到参考值.在计算过程中对一些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子元器件的冷却问题,实验研究了孔隙率为0.92、孔密度不同的3种通孔泡沫铝热沉在轴流风扇冲击射流下的换热特性.测量了表征热沉整体换热性能的热阻、表面温差等参数,并与传统翅片式热沉的相应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泡沫铝热沉能使加热模块表面温度的分布明显变得均匀,更有利于延长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泡沫铝热沉可在保持整体换热性能与翅片式热沉相当的条件下,使散热装置的体积和质量均减少约50%.此外,结果也显示出泡沫铝热沉在电子元器件冷却应用上有进一步优化的潜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热探针测试技术及其理论,采用非稳态热探针对南京地区的黏土、粉土、细砂和粗砂4种不同岩土材料进行热阻系数测试,研究不同干密度条件下含水量改变引起的土体热阻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非稳态热探针可有效测试土体热阻系数;土体热阻系数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当含水量接近或超过临界含水量时,热阻系数趋于常数;临界含水量由土体固有的基本特性所决定;干密度越小,热阻系数越大;热阻系数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颗粒粒径对土体热传导特性的影响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最后针对现有热阻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试验结果和现有模型,提出考虑多因素的土体热阻预测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6.
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散热系统CFD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散热系统进行流场分析,以所得电池组流量为边界条件进行镍氢电池组温度场稳态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给出电池组温度场实验所用传感器的布点方案,并进行汽车行驶工况下镍氢电池组的温度场实验,以实验监测的电流数据计算电池组单位体积的发热功率,以此为输入条件对电池组温度场进行了瞬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值和实验值吻合度良好;电池组散热性能良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热阻和湿阻是服装热性能的2个主要参数。暖体假人实验是测量热阻和湿阻最常用和最准确的方法之一。目前对热阻和湿阻的实验研究还只是在常温和低温下进行的。该文利用暖体假人"NEWTON"进行实验研究,先后分别测量了2套防护服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热阻和湿阻。结果表明:高温下并联法计算得到的防护服总热阻比串联法计算得到的小;高温下防护服的总热阻比室温下的大幅减少,两者之间的比值范围约30%~38%;高温下轻型防护服的湿阻比常温下的湿阻小;对重型防护服而言,高温下用质量法得到的湿阻比常温下的低,而用热量法得到的湿阻比常温下高。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热管理系统冷却传热理论的基础上,与有关实验、数据以及计算流动体力学仿真技术相结合,将车速、发动机转速、环境温度以及汽车散热器作为输入,将汽车电子风扇作为可控制的输出函数,举例说明不同状况下所需要的不同转速值,并通过C/C++语言对汽车电子风扇的无极调控程序进行编写,对发动机水温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实现汽车电子风扇智能化冷却控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保护平面热源法的防隔热材料热物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材料热导率、热扩散率并同步估计接触热阻影响的保护平面热源法.首先,建立了能够评估接触热阻影响的热传导模型;其次,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实验验证的热物性测量装置,其中的核心部件测温探头采用了附着于陶瓷基底的刻蚀双螺旋铂金属丝结构,可同时实现加热及测温;最后,利用此装置对2种标准材料在常温及1,200,℃下的热物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能同时考虑接触热阻的影响,热导率及热扩散率的测量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及10%以内.因此,考虑实际存在的接触热阻可以提高热物性测量的准确度;接触热阻会受试样与探头接触紧密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对热物性测量准确度造成影响,良性接触是保证热物性高精度测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倒装陶瓷球栅阵列(flip chip ceramic ball grid array,FC-CBGA)电子封装的边界条件独立热阻网络模型.依据热模型的研究路线图,采用三维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详细热模型,所得热阻与模拟冷板实验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3.78%,验证了详细热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FC-CBGA三热阻网络模型,它与详细热模型在加装冷板、热沉、强制对流等21类边界条件下的结温对比误差均小于4%.结果表明,该热阻网络模型具有边界条件独立性,结构更加简单,能快速准确地获取电子封装的结温与热阻,可完全替代详细热模型来分析电子系统的热流路径和热管理.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内热环境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汽车车内热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阐述了现有车内热舒适性评价的客观局限性,提出了车内热环境主观评价模型的影响因素,概括了车内热环境的控制、数值模拟、试验以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在空气和氮气介质中,碳酸盐、硅酸盐和黄铁矿等矿物质对干酪根热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严寒地区建筑热舒适适应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建筑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适应性模型,对哈尔滨某建筑物内的热舒适度进行了现场研究。在测量室内热舒适参数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135份人体热反应的样本。结果表明,哈尔滨某自然通风建筑人体热中性温度为25.6℃,热期望温度为25.4℃。男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5℃,女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7℃。严寒地区热舒适适应性模型为Tcomf=0.28×Tout+20.4,该模型与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室内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热舒适性是空调设计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几种不同的建筑微气候指标组合,讨论了有关人体热感觉的评价方法和可供工程应用的热舒适图。  相似文献   

15.
玻璃幕墙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春英  孙丽颖 《应用科技》2003,30(12):49-51
玻璃幕墙在现代化的公共建筑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因此这类建筑的空调设计和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日益受到重视.针对这一问题从Fanger的热舒适方程出发,对玻璃幕墙建筑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该类建筑中幕墙玻璃和室内环境参数的选择依据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玻璃幕墙建筑的空调设计和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compares clothing thermal resistance ofthe same ensemble tested by different thermalmanikins i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It also examinesthe consiste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total thermalresistance by Paired-Sample T Test method, whichproves that there i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相似文献   

17.
传热场问题的界面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界面元法求解场问题,导出了求解三维不稳定温度场的界面元计算公式,这些公式适用于连续及不连续温度场,能反映介质可能存在的温度不连续性,较以往数值方法具有精度高、基本未知量少、适用于任意形状单元的优点,为温度场与位移场、应力场的耦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改性木材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热分析、红外光谱、剩碳率和氧指数对用含氮、磷等无机化合物处理后的阻燃木材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阻燃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其氧指数和剩碳率比未处理的木材升高,而热降解反应活化能和分解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浅谈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BG—35/3.82—M5型锅炉热效率偏低的原因,探讨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以保证锅炉能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0.
热管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热管与铜棒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当速度场、温度场和重力场协同时,热管才具有最佳传热能力。热管总热阻随倾角变化,逆重力工作时的总热阻分别是重力辅助和水平工作的100倍和10倍;热源在上垂直热管的蒸发端和冷凝端的当量换热系数分别是水平放置热管的4倍和3倍;铜棒热阻是相同尺寸热管垂直热源在下时的100倍以上,体现了热管热阻小、传热系数大及等温性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