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在野外剖面观测、岩心描述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环境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砂岩碎屑成分分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研究区具有自龙门山前缘至盆地中部砂岩的石英含量逐渐增多、沉积岩岩屑含量逐渐减少的特征,物源主要为西部的龙门山,而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2)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四大类沉积相类型。(3)编制了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砂岩质量分数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图,据此认为蓬莱镇组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到湖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的控制。蓬莱镇组第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为特征;第二段沉积时期,冲积扇沉积及河流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向湖盆推进,湖泊沉积的范围逐渐萎缩;第三段沉积时期,区内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范围逐渐萎缩,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较第二段沉积期增大,湖泊沉积变化不大;第四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为特征,不发育冲积扇沉积,随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推进,湖泊沉积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惠民凹陷沙三段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的475块样品,用福克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粒度参数,并用计算机绘制了概率图、C-M图以及其它图件。综合岩性、沉积构造等资料,总结了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亚环境的概率图特征,指出概率图的垂向变化也能反映沉积环境的变迁。根据岩芯观察,解释了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 C-M图不同段的沉积环境意义,同时也研究了成岩作用对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成岩作用并不显著,粒度资料基本反映了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强调指出了使用粒度资料时应综合岩性、电性、沉积构造等多种信息,才能对沉积环境进行正确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3.
刘毅 《工程与建设》2009,23(5):627-629
文章根据对塔里木北缘的虎拉山地区石炭纪碎屑岩粒度分析,对该地区砂岩的分选性、偏度及峰度等进行了分析,利用萨胡粒度判别函数识别了浊流和浅海沉积环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岩相特征,判别出虎拉山地区石炭纪浊流沉积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4.
粒度是沉积物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粒度资料可以判别沉积物的搬运方式、水动力条件等,是分析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基于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小河、浩口、回龙场、双流坝4条实测剖面78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研究表明:小河坝组搬运方式为跳跃、悬浮搬运,频率曲线以双峰态为主,平均粒径均值为4.49φ、标准偏差均值为1.14、偏度均值为2.40、峰度均值9.42,整体水体动能较低,频率曲线以双峰态为主,概率累积曲线以一跳一悬夹过渡式为主;粒度参数C-M图显示为牵引流沉积、Sahu函数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为河流-三角洲沉积.根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纵向变化辅以C-M图等综合判断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其中小河、浩口地区经历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的沉积过程;回龙场、双流坝地区经历了河口坝—席状砂—河口坝—席状砂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5.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储层为例,在砾岩储层岩心观察、岩心采样数据测试等粒度发育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粒度分析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区目的层以粒径大于2 mm的粗碎屑为主,主要为中砂岩、砂质砾岩及细砾岩。体现出冲积扇砾岩储层以粗粒沉积为主的特点。储层总体上粒度分布范围较宽,表现出典型的冲积扇砾岩储层分选性差的基本特征。粒度概率曲线上以较粗粒的滚动搬运组分和跳跃搬运组分为主,而细粒的悬浮搬运组分很少。C-M图和结构参数散点图证实目的层以牵引流为主,且自下而上特点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赣杭构造带西段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进行分析和统计,研究盆地沉积物源及其构造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为:单晶石英颗粒数量占总量的29%~81%,多晶石英颗粒数量占总量的为2%~26%,长石颗粒数量占总量的6%~19%,岩屑颗粒数量占总量的11%~40%。河口组砂岩碎屑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程度中等-差。总体来看,研究区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含量相对较高,反映了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河口组主要为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体系的产物,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两侧青白口系低级变质岩系地层和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碎屑组分Dickinson投图表明,研究区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  相似文献   

7.
郭亚亚  张素梅  张玉林 《科技信息》2013,(2):170+172-170,172
本文主要研究黄河北煤田沉积岩中砂岩粒度特征,通过粒度分析,为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定量化信息,与传统的相分析对比来进一步验证研究区沉积环境特征。本文结合萨胡环境判别公式,对研究区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分别取样进行粒度分析并得出结论:太原组沉积环境以海相为主,山西组沉积环境以海陆交互的三角洲相为主,石盒子组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  相似文献   

8.
对砂岩进行粒度分布研究不仅有助于成因分析和环境解释,而且是评价砂岩储集性能和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的重要指标。应用分形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了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砂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表明,分维数大小能够反映砂岩形成背景的复杂性和环境,且分维越大,背景复杂性越高,自组织程度越低。因此,研究砂岩粒度分形特征,对分析沉积环境和沉积背景的复杂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黄河北煤田沉积岩中砂岩粒度特征,通过粒度分析,为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定量化信息,与传统的相分析对比来进一步验证研究区沉积环境特征。本文结合萨胡环境判别公式,对研究区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分别取样进行粒度分析并得出结论:太原组沉积环境以海相为主,山西组沉积环境以海陆交互的三角洲相为主,石盒子组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的木嘎岗日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砂岩薄片分析和碎屑组分统计,对其基本组成和碎屑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成环境。木嘎岗日群主要由基质和岩块两部分构成,其中基质为一套深海复理石沉积,岩块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岩块、大理岩化灰岩岩块以及由二者砾石构成的砾岩岩块。基质与岩块通常为构造接触,局部亦可见沉积接触关系。基质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类和岩屑长石砂岩类。岩屑石英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中等或中等偏差,分选性差,杂基的体积分数为2%~15%,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岩屑长石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长石和岩浆岩碎屑为主,分选性中等,磨圆度差,杂基的体积分数约10%,表明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碎屑组分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岩屑石英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冲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岩屑长石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过渡弧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火山弧造山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砂岩成分、结构和物源区构造背景判别一致表明,研究区木嘎岗日群基质砂岩的碎屑物质具有双物源供给的特点:岩屑石英砂岩类主要来自羌塘地体,岩屑长石砂岩类主要来自洋岛。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木嘎岗日群是一套总体无序、局部有序且遭受强烈剪切变形的沉积混杂岩,形成于海沟外侧的大洋盆地。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相沉积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的粒度特征,在对14口岩心井300块样品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粒度参数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出不同微相的概率曲线特征,并利用C-M图、萨胡判别式和粒度离散图研究了河流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河流。其粒度在垂向上的变化速率不同,直接影响到砂体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利用砂岩薄片图像粒度分析资料计算平均粒径、粒度中值、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等粒度参数,反映出靖安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主要集中于细砂级,分选较好,偏度属于正偏态,峰度属于中等(正态),说明长2期沉积水动力能量条件总体上属于中等,河流相沉积特征不明显。综合粒度直方图、粒度频率曲线、粒度频率累积曲线、粒度概率值累积曲线、粒度C-M图和结构参数散点图,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的粒度特征,在对14口岩心井300块样品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粒度参数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出不同微相的概率曲线特征,并利用C-M图、萨胡判别式和粒度离散图研究了河流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河流,其粒度在垂向上的变化速率不同,直接影响到砂体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Ⅶ坝址地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与地层岩石学特征、剖面结构、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的研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游荡性河流沉积环境和交织河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某构造渐新统花港组是重要产气层系。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测试等研究,利用岩石学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花港组发育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分别发育了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类型,自下而上呈现湖平面上升的退积型沉积旋回;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岩石粒度中—细粒,骨架组分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不发育;储层物性差,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上、下段物性相差较大。沉积环境是花港组储层致密化的基本因素,而压实作用是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杂基含量高、碳酸盐胶结程度高也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对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段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段组的研究始于1983年,但南段组的沉积环境和成因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论。罗君烈(1990)和王祖关(1991)提出南段组是一套滨海-浅海沉积。刘本培等(1989—1993)认为南段组为一套类复理石沉积或为一套斜坡至盆地边缘的非正常浊流沉积。作者在南段组中新发现了chondritessp.,scalaritubasp.,phanolitessp.等三种遗迹化石和一些浅海底栖生物化石及植物碎片,这些化石的总体面貌显示了一个陆棚沉积环境。南段组是一套厚度巨大的砂岩与泥岩的互层沉积,沉积构造主要是块状层理、小型滑动构造、小型斜层理和粒序层理及少见的浪成波痕。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石英>90%),结构成熟度中等(杂质为0-10%)。当胶结物为硅质时,一些砂岩成为沉积石英岩。砂岩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显示牵引流与重力流的过渡特征,各层位砂岩粒度的C-M图基本上显示重力流沉积特征。以上特征表明南段组是一套浪控三角洲前缘斜坡和深陆棚环境的近源片泛性(非扇模式)重力流和正常的陆棚的复合沉积,并非深海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17.
临河凹陷是河套盆地的一部分,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其内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地层,是第四纪环境演变的理想场所。通过分析临河凹陷中QK3钻孔地层的粒度特征,结合年代地层重建了研究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189.9 ka.BP~220.26 ka.BP表现为滨湖相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38.5 ka.BP~117.47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和河漫湖泊的交替沉积环境;13.49 ka.BP~38.5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相沉积环境;13.49 ka.BP以来表现为河漫湖泊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喀喇昆仑苏里库哇沟地区上石炭统恰提尔群岩石学特征主要为细碎屑岩沉积夹浅变质岩类。本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认识,通过粒度分析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反映了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以席状砂、远砂坝为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区、层序地层格架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颗粒矿物学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显示,其母岩主要为变质岩,这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大量出露的太古代变质杂岩相一致;沉积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上、下石盒子组均为超长期旋回,下石盒子组包含5个长期旋回,而上石盒子组包含4个长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包含2个中期旋回,表现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新建立的古地理图与砂体的三维模型揭示了在盆地演化历史中,浅湖相带和三角洲相带的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纪鄂尔多斯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东北部主要接受北部相对较高的阴山古陆物源输入,研究区内分别发育东、西部的河流-三角洲系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相对平坦的缓坡古地貌特征,为探讨该区域能源成藏特征及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袁珂  童凯军 《科技信息》2009,(23):I0371-I0371,I0070
对靖边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区评价井、探井资料解释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剖析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是区内砂岩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储层发育演化的关键,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胶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根据对储层物性和岩石类型、成岩作用以及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储层储集性能和岩石碎屑成分、泥质含量、砂岩厚度以及沉积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