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栗干枯病若在豫南地区由点及面的蔓延、发展开来,势必将会使豫南12万公顷的板栗树全部毁灭,且同时造成豫南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详细调查了此病在豫南地区板栗园中的不同发生情况,并提出了严格检疫消毒苗木、改良土壤增强树势、降低密植度、加强清园工作、重视冬季树体保护、控制早春板栗园内温差及时刮去病疤六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森林病害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主要为青海云杉叶锈病、云杉落针病、云杉叶枯病、山杨黑斑病、山杨烂皮病、山杨毛毡病、山杨叶锈病、山杨缩叶病、桦木叶瘿螨、山柳枝枯病、青海杜鹃叶锈病、银露梅枝枯病等。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的是青海云杉叶锈病。在1990s以来,因气候多为干旱年份,不适宜于病原菌流行,侵染性病害发生面积减少,而青海云杉林衰退病大面积发生,对森林健康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栗疫病的防治应从栽培管理入手,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性,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颉颃剂治疗、修复病斑为主导,以化学防治为辅助手段,引种严格检疫,防止栗疫病的扩大与蔓延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栗疫病的发生。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病情指数下降率达70.2%-84.6%,树干病斑愈合率达100%,并在防治的当年实现了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通过近几年对我市辣椒疫病的发生情况的观察和防治经验的总结、结合目前辣椒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辣椒疫病的在我市发生规律及主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板栗害虫防治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危害严重,本研究对其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提出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林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创造有利于板栗生产、不利于害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把板栗害虫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板栗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录了恩施州板栗病害15种,板栗虫害55种。其中湖北省尚未报导的板栗病害7种、板栗虫害47种。对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丽  刘万喜 《汉中科技》2010,(4):22-22,49
玉米粗缩病是世界性发生比较普遍且严重的禾谷类作物病害,我国于1968年在河南省新乡、安阳等地发现,上世纪70年代,已成为全国玉米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病害。近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县也有常见发生,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板栗"空苞"也叫"空蓬"、"瞎苞"、"秕子"、"假苞"等,指刺苞内坚果不发育或仅有种皮.空苞一般到成熟期保持绿色不开裂,个小,到落叶期才脱落.空苞是板栗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是造成板栗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时能造成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作为一种重要病害在马铃薯种植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减产可达20% ̄40%,所以疫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葡萄房枯病在产区发生普遍,危害程度较大。去年,我们对和静县巴润哈尔莫墩镇葡萄开发区的葡萄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葡萄房枯病发生严重,并及时的加以防治。现将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麦茎基褐腐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茎基褐腐病在江苏省48个县(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沿江、沿海及苏商丘陵地区(镇江)病害一般发生较重,病株率48%~90%;里下河和沿洪泽湖地区病害发生多属轻到中等,病株率10%~39%;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地病害发生很轻微,病株率在1%以下,调查发现:小麦茎基褐腐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呈负相关,产量损失测定表明:小麦茎基褐腐病对不同小麦品种影响不一,扬麦158产量损失率较高,达8.5%,豫麦18产量损失率最低,仅0.19%。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科技》2014,(4):50-50
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其中疫病病菌可直接侵入铃缝处引起烂铃病;二是病菌浸染已受害的棉铃即从伤口侵入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一般第1果枝到第5果枝上的棉铃易发病,第5果枝以上的棉铃发病轻。这是因为病原菌生存在地表,下部果枝接近地表,雨水飞溅病菌土沾到棉铃上,造成病菌浸染引起烂铃。由于虫害近几年发生严重,造成棉铃受伤,如棉铃虫、红铃虫、棉盲蝽等为害,受害棉铃形成的孔洞遇雨会使病菌侵入、传播和繁殖,导致烂铃的发生。棉农投入氮肥施用量过多,种植密度过大田间荫蔽,管理粗放,特别是棉株疯长的棉田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也会造成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发生偏重。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信阳板栗7种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侵染板栗果实(Castanea hungeana fruit),形成黑斑病,给生产和储藏带来损失选10%-40%。对板栗黑斑病进行病茸分离和鉴定,发现信阳板栗黑斑病常见7种病茸真茸,对这种病茸进行了生长温度测定、复感梁等研究,为最蚌防治黑斑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任秀玲  闫军 《科技信息》2007,(11):219-219
2006年武城县植棉面积43万亩,其中春播棉42万亩,夏播棉1万亩。据调查2006年全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面积30万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69.8%。2005年全县植棉面积30万亩,全部为春棉,苗病发生面积2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6.7%。由于近几年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使全县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近几年武城县棉花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1999,(11):31-31
板栗保鲜技术的研究,是省科委下达的“八五”攻关课题,1994年1月通过省级专家鉴定。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对国内文献的查新结果表明,该保鲜技术属国内首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板栗为高含水量(约50%)、高呼吸强度的果品。果熟正值高温多湿季节,极易失水风干,造成霉烂变质。国内每年因贮藏保鲜方法不当,有30%左右板栗毁于虫害、霉变,给板栗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板栗常温液膜保鲜技术,是根据板栗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研究出的高效液膜保鲜剂。该保鲜剂可控制板栗贮藏保鲜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抑制和杀灭霉菌,降低呼吸强度,延缓衰老,抑制发芽,提高板栗保鲜的好果率,保持板栗原有的风味。 板栗经液膜保鲜剂处理后,常温贮藏保鲜150天,好果率达到91%以上。保鲜板栗品质符合FA/WHO规定的食品卫生标,  相似文献   

16.
程伟  张亦弛 《科技信息》2012,(26):486-487
以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为测试菌种,对板栗叶、叶柄、茎韧皮部、茎木质部中分离出的株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9个菌株实验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来自叶片的4种,来自叶柄的2种,来自茎韧皮部的1种,来自茎木质部的2种。抑菌活性由强至弱的菌株代号依次为L7〉L1〉L4〉L5〉Pe2〉Pe4〉Ph1〉X2〉X1。筛选出高活性菌株L7,L1,L4,L(5抑菌直径≥15mm),这些高颉抗活性菌株可被用做防治板栗疫病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实用技术     
<正>棉花管理严防烂铃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其中疫病病菌可直接侵入铃缝处引起烂铃病;二是病菌浸染已受害的棉铃即从伤口侵入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  相似文献   

18.
板栗病虫害是影响板栗丰产优质和制约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板栗主要病虫危害习性和防治技术探究,相信对汉中板栗科学健康发展有所帮助和借签。  相似文献   

19.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6~8月对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严重程度及赤眼蜂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2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400粒和374粒,第一代卵孵化率97.18%,第二代卵孵化率96.09%,田间花叶率86.00%,百株蛀茎孔数754,蛀茎株率100.00%,百株蛀雌穗孔数70,百株蛀雄穗数77,蛀雄穗株率77.00%,蛀雌穗株率66.92%;玉米螟赤眼蜂在春玉米的第二代卵粒的自然寄生率最高达到21.56%。通过调查及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板栗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干果,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木本粮食。栗树木质较好,可供建筑和制作家具之用。为使板栗稳产高产,就要选择良种壮苗、适宜的立地条件,就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及时培肥除草,防治病虫为害。板栗的害虫种类较多,现就为害板栗较为严重的几种害虫的防治简述如下:一、板栗天牛1.为害情况:成虫在产卵中期啃食新枝嫩皮,使新枝枯死;幼虫取食韧皮部,后渐入木质部,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可使树皮龟裂、隆起,水份、养料输送受阻,致使树木枯死,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