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曾大胆直言"为艺术而艺术",倡导艺术无道德、唯形式至上的艺术追求。其作品在唯美的表象之下,蕴藏着深刻的道德忧思。本文以王尔德小说、戏剧和童话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为切入点,旨在探究王尔德唯美主义旗帜下的道德回归和重建。  相似文献   

3.
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长期以来被解读为一个道德败坏遂招致惩罚的年轻人的故事.事实上,道连是一个反叛基督教伦理道德,探索审美生存的实践者.这个艺术形象集中体现了当时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者的艺术观、伦理观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在欧洲出现的唯美主义思潮是最直接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思潮。唯美主义者主张“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他们尤其注重文学艺术的形式美,着力探索文学形式,探究文学与音乐、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最积极鼓吹者,也是唯美主义文学的身体力行者。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奇特的构思、机智的语言和巧妙的象征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追求。尽管王尔德试图使艺术摆脱道德的束缚,却也在不经意中表达了弃恶从善的忠告,唯美,尤其美在心灵。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的童话尽管一直广受欢迎,却较少受到评论关注。童话作为王尔德文学实践的一个方面,不仅体现了王尔德追求形式美和感官享受的美学主张,也蕴含着他对自身复杂经历的反思。其童话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表达出隐藏的纵欲与赎罪倾向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白蛇》讲述了全国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文革”中的遭遇。与传统的直接进行叙述的线性叙述模式相异,作家严歌苓在小说《白蛇》中采取“三重视角”与“双重结构”的文本完美地把现实舞蹈家孙丽坤塑造为抽象唯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她的遭遇,作家揭示出中国极度强调道德美的文革时期艺术芙和道德荚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艺术美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童话创作与基督教和《圣经》有着深广渊源,其基督教信仰对其童话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爱与救赎主题的选择、宗教情节及元素的化用以及华美而感伤风格的偏爱等方面;基督教对王尔德童话创作的意义体现在提升审美价值、开拓意义空间以及形成童话和现实结合的创作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林琳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14-118
颠覆现实主义传统是王尔德创作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原型模式、中心视角及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是王尔德童话的特征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叶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是位具有独特气质的另类童话作家,他那美幻绝伦的童话中弥漫着浓重的死亡气息。本文拟就王尔德童话当中体现出来的死亡意识做一番分析,从而探究这位唯美才子对终极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1-12
19世纪末叶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是位具有独特气质的另类童话作家,他那美幻绝伦的童话中弥漫着浓重的死亡气息.本文拟就王尔德童话当中体现出来的死亡意识做一番分析,从而探究这位唯美才子对终极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康妮芝 《科技信息》2009,(4):107-108
Aestheticism or aestheticism movement wa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during the later nineteenth century, Aestheticism advocated the phrase "art for art's sake". Oscar Wilde was the most famous aestheticism writer during the later nineteenth century in England. His novel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was the representative Show of his aestheticism thought. The passage mainly shows Wilde's aestheticism thought of the novel in three aspects.  相似文献   

12.
围绕着"为艺术而艺术"这一中心,王尔德提出了"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道德无关"、"艺术即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等一系列观点,断然反叛传统和权威.然而他试图建立美的象牙塔却无法割舍对尘世的关注,试图将艺术独立于功利和道德说教却总是功败垂成,宣称艺术的真正目的是撒谎却又把艺术看作绝对真理而顶礼膜拜,高度重视形式却无法否定内容……这些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一个艺术理论家在艺术探索道路上必然经历的彷徨、反复乃至自我否定.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其矛盾冲突,才能正确认识其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中表现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也受到王尔德自身经历以及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的影响。这种悲观色彩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在对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也显露出作者意图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安徒生反讽的王尔德童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的童话,打破安徒生童话所创造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满的关系,用反讽的手法揭示了一个没有爱心、没有情感,只有冷漠与隔绝的世界。王尔德借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打破儿童美妙的梦境而表达成人的思想,告别了真正的儿童文学,走向成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个班级中,学生在思想品行上,前、中、后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这样差别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业上,上、中、下的等级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等级也不会是永久固定的。班主任应持这样的观点去培育一。树立良好的班风是努力的目标;开展评比竞赛是推进各项工作的保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相配合是教育学生卓有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资平的“文字”能力一直被文人所称道。从《冲积期化石》中可以看出,在张资平独具魔力的文字背后,隐含着其独特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他在坚持欲望自由的道德立场时,对两种文化规范都有一定程度的抗拒。他在批评社会现实时广泛借用《圣经》话语,而传统文化美学又不时地影响他的审美心理,两种文化美学规范的潜在作用使他的话语表达取得了戏剧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Morley Callaghan is known as a great Canadian master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In his writing,he shows more interest in religion,morality,criminal psychology and so 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ymbolism used in his short story"Watching and Wri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