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蠕虫状灰岩的岩石分类学特征、沉积特征和沉积组合特征,分析了蠕虫状灰岩的形成机理,提出与前人不同的成因观点.认为蠕虫状灰岩的形成与风暴浊流作用有关,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暴岩.  相似文献   

2.
从碳、氧同位素、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等特点出发,探讨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殷坑组瘤状灰岩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殷坑组瘤状灰岩在纵向上表现为成分组成及结构、构造有差异的瘤体和基质2部分呈明显的韵律性发育的特征,碳、氧同位素等地化特征表明瘤状灰岩是在较深的水体中沉积,其形态受沉积环境所控制形成了上斜坡带断续状瘤状灰岩、下斜坡及深水盆地的顺层条带状瘤状灰岩,形成机制是沉积和成岩作用改造依次增强的结果,形成过程主要受气候变化及周期性的瞬时动荡水体(洋流、底流)的作用形成瘤状灰岩锥形,再经过成岩差异压溶作用的"细颈化"作用,最终形成了巢湖地区宏观结构特征鲜明、微观演化特征差异的瘤状灰岩沉积。  相似文献   

3.
MT构造碳酸盐岩(Molar-tooth structure carbonate)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尽管其成因至今还未完全达成共识,但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重要的地质意义使得它越来越引起地学界的重视.文中报道了在凌源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发现MT构造.通过对雾迷山组MT宏观、微观特征的详细观察,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综合研究表明,MT断续发育于上部灰岩段,有细纺锤形、碎屑状、细长条带状(和/或肠状)及小瘤状(或不规则形态)等4种类型,其形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MT发育层位Sr/Ba和Ca/Mg较高,相比邻近不发育MT的层位,分别表现为高艿δ13C和低δ8O.MT构造岩石学、形态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形成于潮间带下部至风暴浪基面附近的潮下带环境,背景条件具有气候温暖、海水碳酸钙过饱和、生物产率较高,局部菌藻类生物富集的特点,碳酸钙软泥钙化速度快,菌藻类生物具有催生MT的作用.雾迷山组MT与同样发育MT的北美中元古界Belt超群及俄罗斯里菲系碳同位素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它是区域和全球前寒武系对比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4.
施甸地区寒武系-泥盆系瘤状灰岩发育,其瘤体与基质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不尽相同,可识别出不同的成因类型:上寒武统保山组中瘤状灰岩是暴露成因的,即灰泥沉积层间歇性地暴露干裂、移位磨蚀,并被后期沉积物充填胶结而成;奥陶系-泥盆系中的瘤状灰岩是沉积物沉积时期周期性海底溶解和成岩过程中差异性压实和压溶共同作用的产物.岩石中各组分含量及后期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导致了瘤状灰岩不同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5.
四川渠县龙门峡三叠系嘉陵江组蠕虫状灰岩是多成因的,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外貌,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反映不同的水体能量。一部分属物理和物理化学成因,一部分属生物成因,一部分则是这二者的复合产物,可能正是由于生物对于原生沉积构造的改造作用,造成了蠕虫状灰岩类型的多样性及研究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电镜对富含Sn、As、Ti、Pb等微量元素生铁制取蠕墨铸铁的蠕虫状石墨形貌进行观察,分析了这些石墨的形态及变异石墨的具体形貌,从中比较不同微量元素含量对变异石墨形貌的影响.试验选取REMgCaA l合金作蠕化剂处理该蠕墨铸铁.结果表明,合适的蠕化剂加入能有效改善微量元素对石墨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方法,对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沉积进行了研究.根据风暴岩的垂向序列类型、沉积构造特点和原地沉积物特征等总结出9种风暴岩序列和原地风暴岩、A型近源风暴岩、B型近源风暴岩和远源风暴岩等4种沉积模式,并总结了风暴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凹陷风暴沉积岩石类型丰富,包括各类碎屑岩、生物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粒度分布具有"高斜多跳一悬式"、多段式和"高斜一段式"等多种样式.沉积构造发育渠模、冲刷面、截切等底层面侵蚀构造和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丘状层理、洼状层理、平行层理等构造,还发育有波痕和各种同生变形构造、生物逃逸构造等.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出研究区兼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水动力机制.在剖面上,风暴沉积与非风暴沉积交互出现,发育程度与层位、古地形、古水深、构造位置及碎屑供给特征等条件有关;在平面上,风暴岩被非风暴岩所包围,向陆、向浅水方向一般为(扇)三角洲、滩坝沉积体,向盆地方向变为浊积岩或半深湖、深湖泥页岩.  相似文献   

8.
白沙含油瘤状灰岩中的剪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泸阳县白沙镇西发育了含有大量石油的瘤状灰岩带。经研究发现,该瘤状灰岩中发育了典型的S-C组均,方解石鱼等脆韧性剪切构造。其中石油的成因也可能与脆韧性剪切有夫。图4,参6  相似文献   

9.
电磁场对铸铁石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交替换向的行波磁场,研究在铸铁凝固过程中,施加换向行波电磁场产生的脉冲作用对铸铁石墨生长及其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电磁场的作用下,灰铸铁凝固组织中奥氏体枝晶数量明显减少,石墨粗化;球化处理后,凝固组织中球状石墨数量减少,蠕虫状石墨增多,蠕化率显著提高,为稳定蠕墨铸铁的蠕化率提出一个新途径·讨论了电磁场对石墨生长影响的机理,认为脉冲磁场的电磁搅拌作用和感生电流的热效应破坏了石墨核心周围奥氏体壳的稳定性,促进石墨的分枝生长,形成蠕虫状石墨·只有在残留镁量和残留稀土量足够或残留量较高时,脉冲磁场的干扰能够稳定蠕化率;蠕化剂加入量不足时,磁场干扰只能促进形成片状石墨,不能形成蠕虫状石墨...  相似文献   

10.
鄂西南地区奥陶系下统发育一套典型的风暴沉积,依据岩石学特征划分为:近源型粗颗粒风暴岩、风暴成因碎屑流沉积的内碎屑灰岩、风暴生物屑灰岩、风暴成因岩块、异地型细颗粒风暴岩等类型。并对各类风暴营力碳酸盐岩是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1.
上扬子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部薄层状、纹层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之上普遍发育与风暴作用有关的角砾状灰岩、"错时相"扁平砾屑灰岩、丘状交错层理颗粒灰岩或粉砂岩,这一现象在南阿尔卑斯、伊朗、克什米尔等地的早三叠世早期地层中也广泛存在,其等时性有待深入研究.从薄层状、纹层状灰岩到砾屑灰岩的岩性转换表明,特提斯洋沿岸陆架地区的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定向凝固试样中各种石墨形态的转化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残留稀土元素含量的下降,石墨形态会出现球墨→蠕墨→片墨的序列转化,并且,这些转变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无需重新形核。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在蠕虫状石墨的生长前沿有稀土元素Ce的富集。此外,还对冷却速度和稀土元素含量对石墨形态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出现白口的条件下,提高冷却速度(即凝固速度)与增加稀土元素含量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款元素在蠕墨铸铁中的存在状态及分布规律,并探讨了钛对石墨形态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铁元素主要以析出相和块状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蠕墨铸铁中,改变了球化元素(主要是镁质点)在蠕墨铸铁中的分布,促使石墨成蠕虫状,扩大了蠕化范围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经化学深腐蚀和热氧化腐蚀的试样,研究了经不同蠕化剂处理但蠕化率相近的蠕铁以及用同一种蠕化剂(RE-Mg·Ti)处理但蠕化率不同的铸铁中各类石墨的形貌。结果表明,各种石墨形貌之间有内在联系。随着蠕虫状石墨含量的减少,蠕虫状石墨逐渐由卷筒状转变为层迭形和螺旋形而球状石墨则逐渐由蟹形转变为开花形、花瓣形和圆整球形。作者还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谱仪研完了蠕虫状石墨铸铁内Mg、Ce、Ca、Al、Ti、S、Si等元素的分布: 根据实验结果和近代结晶理论作者提出,石墨晶体的各向异性和石墨——铁水界面的不稳定性是探讨各种石墨生长机理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相碳酸盐鲕粒形成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沉积环境的方法对鲕粒进行人工合成,探索鲕粒的形成过程及影响鲕粒形成的环境条件,实验的主要参数有体系中的藻类、体系的水动力和晶核数量。结果表明:静水条件及藻类活跃的人造海水中鲕粒的圈层结构及表面结晶程度发育最好,说明较弱的水动力及藻类的生物作用有助于鲕粒的生长;体系中碳酸钙晶核的数量是鲕粒能否形成的决定因素。根据晶核数量及反应活化能的不同,对海相碳酸盐鲕粒及泥晶灰岩的形成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发育着种类丰富的地衣、苔藓和藻类生物结皮,其形成、类型和分布状况与所处沙丘部位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沙丘顶部的流动或半流动沙面上,以微生物种类为主,沙丘两坡的上部至中部主要为藻类结皮,沙丘的中、下部为地衣结皮,苔藓结皮主要分布在沙丘下部及丘间地带.从沙丘上部、中部至沙丘下部及丘间,生物结皮的厚度及发育程度呈增强态势,并且与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形成显明对照.生物结皮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发育特点和分异是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区域环境条件综合适应的一种生态表现和自然选择,与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理化性状、地表基质稳定性等生态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湖凹陷灰岩段为灰岩与砂岩混层沉积,灰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特征差异较大。综合运用岩芯、物性分析以及 铸体薄片资料分析灰岩段储层特征和储层控制因素。灰岩段由3 个沉积韵律组成,每个韵律的下部为泥岩或泥灰岩, 上部为生物碎屑灰岩或砂岩。生物碎屑灰岩平均孔隙度12.7%,平均渗透率为21 mD,属低孔低渗型储层。灰岩储集 空间以粒内孔为主,粒间溶孔和铸模孔为辅,裂缝多被方解石全充填或半充填。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16.36%,平均渗 透率为47.11 mD,属中孔中渗型储层,砂岩储层以粒间孔为主。灰岩储层铸体薄片资料显示储层孔隙和喉道分选均较 差,非均质性强,而砂岩储层孔隙和喉道分选性好,较均一。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明显受到沉积环境、米级旋回和成岩 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平面上,构造高部位生物碎屑灰岩发育,储层物性好,非均质性弱,纵向上,米级旋回上部生物碎 屑灰岩发育,储层物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液淬和SEM观察证明,蠕墨的形成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由片状转变成,另一种是由球状畸变长成蠕虫状。提出了两种蠕墨的形态、结构规模,两种蠕墨的形成和生长模型。蠕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产生a向生长和c向生长的转变。由于变质元素的作用,蠕墨扭曲多变,不断改变生长方向,不断分枝。分枝的生长方向既有c向,也有a向,其端部有的圆钝,有的尖锐,其整体结构中有大量厚片状部分。提出变质元素的再分配在蠕墨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省青川县矿山梁地区大隆组硅质灰岩中首次发现了塔斯马尼亚藻化石.文中基于详细的显微观察和微束分析技术,总结了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研究了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和玉髓的形成时间、充填方式、充填次序,发现黄铁矿微晶或莓状体多被生物膜包裹,黄铁矿和玉髓形成于水一沉积物界面附近,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成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有关,玉髓的充填时间则相对较晚.初步探讨了黄铁矿莓状体的地球化学意义,认为沉积岩中生物胞囊或壳内的黄铁矿莓状体仅能反映特定阶段的局部微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不一定是沉积-成岩过程为强还原环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中的碳酸盐结核与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系.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碳、氧同位素等多种分析手段的研究,认为长7油层组灰岩和白云岩结核为成岩早期的产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圆球粒的形成时间较早,特征与藻类习性非常相似.δ13C明显重于晚三叠世δ13C的变化范围,表明碳酸盐结核的形成与产烷带微生物代谢活动引起的甲烷生成有关.结核中方解石、白云石圆球粒的形成可能是蓝细菌细胞方解石化或白云石化的结果.长7油层组中富含的碳酸盐结核指示其为优质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