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用钛酸酯为催化剂,通过3-乙酰氨基-N,N-二-(β-羟乙基)苯胺与乙酸及丙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3-乙酰氨基-N,N-二-(β-烷酰氧乙基)苯胺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用IR、NM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酯的收率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硫酸钛/ZSM-5为催化剂,通过2-甲氧基-5-乙酰氨基-N,N-二-(β-羟乙基)苯胺与乙酸及丙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2-甲氧基-5-乙酰氨基-N,N-二-(β-乙酰氧乙基)苯胺和2-甲氧基-5-乙酰氨基-N,N-二-(β-丙酰氧乙基)苯胺.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用IR、NM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酯的收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羟乙基的引入对季铵盐类捕收剂性能的影响,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试、毒性试验、降解试验、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测试、分子动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N,N-双(2-羟乙基)-N-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N,N-bis(2-hydroxyethyl)-N-methyldodecyl ammonium bromide, BHMD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o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DTAB)的性能差异,揭示羟乙基对季铵盐阳离子捕收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DTAB,BHMDB具有更好的捕收能力、浮选选择性、pH适应性和疏水性;引入羟乙基降低其毒性和临界胶束物质的量浓度,但降解性变差;羟乙基的引入强化了药剂与矿物表面的氢键作用,增加药剂极性基团的横截面尺寸,使其具有更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种松香基双季铵盐缓蚀剂: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1,4-亚丁基)溴化二铵(DDMBDAB)、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1,6-亚己基)溴化二铵(DDMHDAB)、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1,3-(2-羟基)亚丙基)氯化二铵(DDMHPDAC)、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对二亚甲苯基溴化二铵(DDMXDAB)在HCl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1.0 mol.L-1HCl溶液中4种松香基双季铵盐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优异,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5.
胺中亲核的氮原子的N-烷基化在实验室范围及批量范围有机合成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工序.传统的方法是Eschweiler-Clarke烷基化程序,采用甲酸和福尔马林进行胺的N-烷基化.提出了苯胺在碳酸二甲酯(DMC)作烷基化试剂,四乙基溴化铵(TEAB)催化下合成N,N-二甲基苯胺的新方法,讨论了物料比例、四乙基溴化铵、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温度、四乙基溴化铵等的最佳用量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443 K,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的摩尔比1∶1.2~1∶1.3,反应时间是2 h.在优选的条件下获得了产物N,N-二甲基苯胺,产率达93%,同时催化剂四乙基溴化胺得到很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用钛酸酯为催化剂,通过3 乙酰氨基 N,N 二 (β 羟乙基)苯胺与乙酸及丙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3 乙酰氨基 N,N 二 (β 烷酰氧乙基)苯胺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用IR、NM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酯的收率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7.
季铵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和杀菌剂,已被人们所认识〔1~3〕.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季铵盐类化合物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而且具有毒性低,用量少等优点.取代的苄基三烷基卤化铵就是一类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为选取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无水丙酮代替乙醚作溶剂,由间硝基苄基溴与二乙基氨基乙醇作用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间硝基苄基二乙基羟乙基溴化铵.同时对反应物的摩尔比及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证实.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对大豆具有明显的增长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1-苯甲基-4-哌啶酮合成了4-甲基-N-乙基-N-(4-哌啶基)苯磺酰胺(中间体7),以4-氯苯甲氯为原料,通过溴化及还原合成了5-溴-2-(4-氯苯甲氧基)溴甲基苯(中间体3),通过中间体7和中间体3合成了一种新的小分子化合物4-甲基-N-乙基-N-(N-(5-溴-2-(4-氯苯甲基氧基)苯甲基)-4-哌啶基)苯磺酰胺,对该产物进行了1 H NMR、MS、IR表征及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课题组对中长链溴代烷烃Cl-R_n(n=12,14,16,18)与MDEA合成多羟基季铵盐工艺路线的研究基础上,在小试阶段探究了微波合成十四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及十八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条件;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得出最佳的重结晶条件:每10 g产品用20 mL的无水乙醇溶解,V乙醇∶V乙酸乙酯=1∶4.在小试工艺成熟的基础上,对十八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进行微波中试放大,得到合成参数:温度T=130℃,功率P=6 kW,搅拌速度n=40 r·min~(-1);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热重分析仪分别对小试产品和中试产品进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以己二酸单甲酯为原料,经酰氯化、缩合、水解、酰氯化、缩合等反应合成N-[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N,-(2-苯乙基)-1,6-己二酰胺的新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分离纯化容易,N-[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N,-(2-苯乙基)-1,6-己二酰胺的收率达75.2%,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通过核磁...  相似文献   

11.
以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2-(α-溴异丁酰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粒径为18.7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在溴化亚铜(CuBr)/2,2′-联吡啶的催化下,以该PMMA微球作为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成功进行了苯乙烯的接枝聚合,且聚合过程可控。  相似文献   

12.
棉纤维/季铵盐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在棉纤维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接枝聚合,并使接枝的DMAEMA季铵化,以赋予棉纤维良好的抗菌性能。实验对影响DMAEMA接枝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当φ(DMAEMA)为10%,引发剂浓度为20 mmol/L,pH为1~1.5时,在45℃反应5 h后,得到较好的接枝效果。同时发现,溶剂类型对棉纤维/DMAEMA接枝共聚物的季铵化反应影响很大,丙酮对季铵化最为有利。接枝率的提高可加强棉纤维/季铵盐接枝共聚物的抗菌性能;与单独采用溴代正丁烷为季铵化试剂相比,先后采用溴代正丁烷和溴代十二烷作为季铵化试剂,所得材料的抗菌性能更为优良,说明长链季铵盐聚合物与短链季铵盐聚合物间存在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乳酸乙酯、溴代丁二酰亚胺和盐酸羟胺为原料的新工艺,制备了溴代丙酮酸乙酯肟。通过溴代和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溴代丙酮酸乙酯粗品不需分离,在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中,直接与盐酸羟胺缩合,经处理得白色结晶,收率为48%;通过温和的酯化反应,首次合成其衍生物3-溴-1-萘甲酰亚胺基丙酸乙酯(3),并通过了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等表证。  相似文献   

14.
以二茂铁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乙酰二茂铁;并用乙酰二茂铁与乙基溴化镁反应合成2-二茂铁基-2-丁醇,产率为43%,并以IR、H1NMR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表征了一种新型希夫碱N,N-双〔2-(2-甲酰酚氧基-S-苄基硫代卡巴腙)-乙烷〕-对甲基苯磺酰胺,并将其制备成碳糊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探讨了测定Cd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含氟聚硅氧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氢硅油,丙烯酸全氟已基乙基酯(APHEE)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合成了含氟聚硅氧烷,通过红外光谱仪、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探讨了不同组分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固化剂对产物固化性能的影响及不同阻聚剂对产物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HEE组分比例越大,含氟聚硅氧烷的憎水憎油性能越好.异辛酸铅的嗣化活性最大,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的产物储存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二乙氨基乙醇、溴代正丁烷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氢氧化钠为碱,苯为溶剂,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合成N,N-二乙基氨基乙基正丁基醚,产率达79.8%.研究了催化剂、反应物配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产物经沸点、折光率、红外光谱、氢质子核磁共振谱给予确证.  相似文献   

18.
以溴乙烷和糠醛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和氧化反应,合成了2-丙酰基呋喃。此法不分离中间产物,不仅简化了操作,而且提高了产率。  相似文献   

19.
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为脱水剂,琥珀酸(Sa)为连接臂,通过酯化和酰胺化反应将姜黄素接枝到L-精氨酸分子上,获得新型L-精氨酸基姜黄素(Cur-Sa-Arg)衍生物,产物经UV-Vis、FT-IR、1H NMR和DSC表征,证明已成功合成.与姜黄素相比,Cur-Sa-Arg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约3 000倍,达到30.1 μg/m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鼠沙门氏菌(Salmonella ratus)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IC50降低3~6倍,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菌IC50降低2倍.结果表明,Cur-Sa-Arg可极大改善姜黄素水中溶解度,并且具有更优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20.
溴乙烷的制备实验在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课本中是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主要原理是利用溴化钠和浓硫酸与乙醇作用制取溴乙烷,在实验时应控制好反应物的温度、加料的次序,并将反应中生成的产物及时地蒸出.这样就能使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但实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实验用时太长、消耗大量试剂和热量、对大气造成污染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对实验的部分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弥补了以上问题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的思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