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活动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相关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非线性理论出发,提出了人类活动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相关作用的非线性、不对称性等基本特性,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分析其混沌特征。进而讨论了它的分形性质,并且应用分形粗略地提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者之间维持一种动态变化的关系,通过测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并对生态系统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其后根据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进行单价订正,评价当前状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人类各项主要的发展目标和决策方案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论文对人类发展与决策及其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的概念作了界定,提出了人类发展与决策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进行评价的技术路线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其中采用列表清单法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确定影响,对于确定性影响采用矩阵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宁市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得知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特别是人工地貌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环境生态系统,而这种或优或劣的影响所导致的反馈又作用于前者的演化,从而产生良性或恶性的循环。为西宁市的环保、城建等有关部门统筹规划,避免和改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不良效应,避免城市地貌灾害的发生,控制热岛效应,防治环境污染,提供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类掌握世界的五种活动方式为轴线,通过对各种活动中人的情感的分析来透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情感掺杂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并起着特有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市南沙河主河道及各较大支流(总长度为60.4km)上139个样点附近的人类活动类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了不同人类活动类型对南沙河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同影响,最后对人口较多的亚湿润干旱区的河道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人与环境关系出发,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指出了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基本认知-生命是有机体与环境相统一的自然整体,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尊重自然的权利是人类应有的基本伦理道德,环境阈限是人类活动的最大空间,追求生态美的境界是人类健康的生存价值观,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7.
南极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其独有的特性,蕴藏着许多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重要信息,是一种宝贵的科研资源,但由于其结构简单、极端脆弱,易遭受永久性破坏.文章研究了南极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从人类输入物、人类工程活动和科考队员的野外考察等方面分析了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对当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离不开水,过去,也许只是航海的人感觉到淡水的压力,而近100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紧迫地感觉到水的危机。一方面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可用淡水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来地球是个多水的星球.无奈人类只能依靠淡水生存。地球上的水97.3%都存在于海洋.不能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当人类感觉淡水短缺之时,看着这占地表面积71%的大海,人类总有望洋兴叹之感。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这在科学上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生态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本介绍了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及评价意义,并以湖北省12个地州市为样本,选取反映自然资源状况、人社会状况和环境治理状况等10个指标,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评价生态化程度的因子分析方法,对12个城市的生态安全程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得出了两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范围看,小麦是人类消耗蛋白质、热量和食物的主要营养源之一,在常年世界谷物产销中,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贸易量和加工制品数量比重较大。全世界小麦常年种植一般在34亿亩左右,占世界谷物总面积的32%(稻占20.8%,玉米占18%);小麦总产5.7亿吨左右,占谷物总产28、9%(稻谷27.1%、玉米25.2%);贸易量1亿吨,约占谷物贸易总量的50%左右;小麦提供人类消耗蛋白质总量的20.3%、热量的18.6%、食物总量的11.1%,是人类主要食粮之一。小麦不像稻谷加工食用方式相对简单,由于含有独特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面筋),能制出多种多样的食品,其制品数量之大,花样之多均居各类作物之首。此外,小麦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正常情况下贮藏4-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品质基本不变。因此,小麦常被看作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商品粮品种和人类的主要口粮。在新形势下,我国小麦业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提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华 《科技信息》2011,(31):I0314-I0314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等等。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然而,制造业仍然是当今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和支撑。据统计,在经济结构早已转为服务业为主的美国,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超过20%,拉动经济的增长率达40%。而西方学者也曾坦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也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  相似文献   

13.
杨秋红 《科技信息》2009,(14):266-267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其中以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主要形式。据报道,OA的全球发病率为10%-12%,RA为1%。按世界人口66亿计,OA患病人数约有6.6—7.92亿,RA约为6600多万。我国有18%的人患有某种形式的关节炎,按12亿人口计算,发病人数为2.16亿。RA和OA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50%的RA病人自确诊后10年内将不得不停止工作。患OA病人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关节肿胀、僵硬和疼痛,严重者关节永久变形,是老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类掌握世界的五种活动方式为轴线,通过对各种活动中人的情感的分析来透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情感掺杂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并起着特有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耕地生态系统通过各种生态过程为人类服务,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精神需求等各种人类需求.笔者综合Costanza、deGmot以及MA等的分类系统,将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3类8种,并基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将耕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供给服务、支持服务与文化娱乐服务分别与人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精神需求联系起来,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服务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而且,在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很大程度上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世界上大约50%的湿地遭到了破坏。逐渐上升的人口数量已经导致了湿地面积的明显下降,湿地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更多的春季洪水,干旱期的可用水减少,水污染的风险在加大,食物产量减少,二氧化碳储存量下降。本书表达了多位首席专家对各类湿地系统的描述和认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万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由亚热带森林草原景观演变为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后期森林草原景观逐渐被破坏,演变为现今天然植被几乎荡然无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和人类活动.气候自然波动是生态环境演变的基础,在冷干或暖干条件下,植被退化甚至死亡.人类活动主要是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植被破坏.人类活动叠加气候波动共同促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如何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中以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来实测径流资料以及塔里木河干流区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的Spearman秩次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对干流径流和气象因子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流阿拉尔、新渠满、英巴扎和卡拉水文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70,1972,1974和1974年;而气候变化发生突变的年份则为1993年.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干流(以卡拉水文站计)年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在20世纪70—90年代和2000—2005年分别为41.96%,74.73%,76.45%和67.18%;气候变化对干流年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2005年分别为1.67%和2.95%.人类活动是影响干流径流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本文介绍了Wackem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贵州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其生态足迹由三个部分组成:1)生物资源;2)能源消费;3)贸易调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贵州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95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53433hm^2.反映出目前贵州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最后还讨论了方法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0.
人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环境影响评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大,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