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封建礼教文化与楚文化在湘西这一相对封闭地域之相生、相克之过程,来看取沈氏情爱小说伦理化、自由化、情感化之倾向。进而领略沈氏情爱小说的文化再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的正学之道、文化创新之道与内圣外王之道是紧密相关联的,这与王船山的君子精神是一致的,学问与精神融为一体。王船山的君子精神体现为用得其宜、君子天人相合之道促其正学与开新、正学与开新凸显了文化自觉创新意识,正因如此,才使王船山学术造诣广大至深,成为一代学术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入手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丰富的文化现象如飞翔的神话和奇特的命名等进行阐释,同时通过对小说人物梅肯·戴德父子和彼拉多的描述简要剖析莫里森对本民族文化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并最终提出了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对待本民族的文化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给予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视域中,一切有益于文化建构的传统文化精髓、现代文明成果和经典文艺创造都应得到眷顾和青昧.陶渊明诗与沈从文小说因其题材的乡土性、意蕴的契合性与审美的穿越性而有资格获此礼遇.他们的创作所彰显的自然之趣、田园诗意,人性之美、淳朴民风与和谐理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是当下新农村文化建设极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小说主人公奶娃(Milkman)的家族姓氏"戴德"的象征寓意及文化意义,通过研究戴德家族祖孙三代四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他们与黑人文化之间的联系,揭示该小说的回归黑人文化的主题.阐明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压迫下,黑人只有坚持、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小说主人公奶娃(Milkman)的家族姓氏戴德"的象征寓意及文化意义,通过研究戴德家族祖孙三代四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他们与黑人文化之间的联系,揭示该小说的回归黑人文化的主题。阐明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压迫下,黑人只有坚持、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运用艺术形象向读者展示了宗教信仰与民俗风情、出家受戒与男女情爱之间的错位与契合.文章从人性发展、传统文化等角度阐释这种错位与契合,从而解读汪曾祺小说中合乎人性的传统中国文化内质.  相似文献   

10.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lt;灶神之妻&gt;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美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市井小说创作潮流,以描写特定地域的市井文化为主要特色,是市民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市井小说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深层,有着真正的民族风味,为中国当代市民文学的回归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市井小说作家结构题材和提升主题的依据与出发点主要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观,没有真正把握住当代都市改革开放的灵魂与脉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太极拳文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华太极图的宇宙哲理、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做人之道当如太极之道的辩证关系.以历史的解释与现实的评述相结合,解读太极拳文化深刻哲理的时代价值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诡道",作为源于《孙子兵法》的中华文化关键词,其文化意向在中学西传、中外对接的概念转换中由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而招致误读。基于历史文化语义学之视角,西方译者英译之误读涵盖"诡道"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诡道"概念所反映的意向世界及"诡道"概念的基本文化内涵。其误读有三:不尊重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导致的常识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英译用词之意向性却有悖于源概念文化意向之理解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及源概念文化意向却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赋予其有意图的意义之功利性误读。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呈多元化发展,从哲学而言,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有无之争、言意之辨、形神之鉴等命题对文艺思想和创作颇有影响.汉代的礼文化被“通达“、“任自然“所代替,情诗渐多,玄学之盛直接导致玄言诗的产生,山水赏会使以陶、谢、宗、王为代表的山水诗画达到相当高度.道教对游仙诗和志怪小说的影响,佛教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魔术、绘画、雕塑、音乐的影响,则可以看到宗教与文艺的关系.胡汉文化分别在南北地区融合、发展,又生出了诸多差异,形成了南北文风与艺术的诸多不同,造就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杭育是新时期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葛川江系列小说”对民族文化中的下述负面因子进行了呈现并给予了揭示、批判:守旧、落后;自私、势利、世俗;蒙昧、迷信、封建。对于传统文化中负面因子的消亡,李杭育表现出的是称道:认可的价值态度。  相似文献   

17.
南诏铁柱是南诏时期留下的著名文物,本文从铁柱的立柱情况以及与铁柱相关传说的考释出发,提出了铁柱已不仅仅作为崇德报功之物存在,还是白族人民对其它多种文化吸收、容纳和创新的历史见证.成都武侯建柱的传说与蜀汉文化的传入,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会与大黑天神的创新,独具特色的白族本主文化以及白族自身发展的历史足迹等都印在了南诏铁柱的祭柱文化中.  相似文献   

18.
"道"与"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人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线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所提倡的"重道轻器"之价值取向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赏识,曾一度主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取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走向。在新的社会历史阶段,应客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器观",并在中国当代社会建立新型"道器观"。  相似文献   

19.
透过<荣格之道:整合之路>一书的内容及其写作历程,探索两位西方心理分析家荣格与戴维·罗森所理解的中国之道家,是亲历自性、回归自然的道家;荣格通过对自我心灵深层的探索,发现了隐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欧炼金术传统中的分析心理学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这对我们理解传统文化与荣格分析心理学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方法,对贾平凹的小说进行评论,认为贾平凹的小说从性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民俗意识等角度对民族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解剖,对文化性母题加以发掘,这正是贾平凹小说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