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建立集成化多塘湿地(Multi-pond Constructed Wetlands, MPCWs)多维度评价体系,选取污染物净化能力、污水蓄积性能、植被生态修复效果及经济成本为指标,采用等级评价方法评估了多塘湿地工程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大规模集成化多塘湿地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有助于污染物的截留.净化后的中水便于农村农业就近用水,可实现节水减污、水资源调配及污水回用;多塘湿地植被配置有助于植被生态修复,有助于污水净化.基于多塘湿地不同功能需求,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深水湿地安全隐患大等因素,提出了不同类型多塘湿地的应用建议.水量小、污染重、人口多的区域可匹配浅水表流湿地;水量大、污染重、人口少的区域可匹配生态浮床湿地.兼顾土地资源禀赋、污染源结构、农村农业用水资源分配等多种因素可实现不同类型多塘湿地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人工湿地水质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将目前已成熟的水质评价方法引入到人工湿地水质评价中,构建了主成分分析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评价模型,并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例进行了计算。评价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从进水区、缓冲区、核心区到出水区污染程度有降低的趋势,出水达到水功能区划水质Ⅲ级的标准,这说明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体污染物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分析不同时期水体的污染超标情况,验证了评判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璧山区两个典型的城市人工湿地(观音塘湿地公园、秀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沉积物、优势植物样品中Cd,Cu,Zn,Pb,Cr 5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并分析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结果表明,两湿地水体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为:Zn,Cr,Pb,Cd,Cu,两湿地均未出现明显重金属污染情况.两湿地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Zn,Pb,Cu,Cr,Cd,观音塘湿地中Cd为中等生态危害,秀湖湿地中Cd为强生态危害,其他重金属元素均为轻微生态危害,观音塘湿地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80.74,属于轻微生态危害;秀湖湿地(RI)值为99.96,属于中等生态危害.两湿地中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Zn,Pb,Cu,Cr,Cd,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为:根、茎、叶,植物综合转移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为:梭鱼草、睡莲、再力花、黄菖蒲,梭鱼草和睡莲具有较强的重金属转移能力,在修复人工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模拟自然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启动和运行,利用湿地中微生物,对同时存在Cr6+和有机物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运行稳定的条件下,对Cr6+和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r6+平均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48%;表面流人工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郫县是成都市主要的水源地,为解决当地农村散排污水对水源河的污染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与常规人工湿地不同,此湿地为依河岸地势而建的非规则形状,设计有单独的溢流孔,主要由处理污水的5级生物塘、缓冲塘与再利用塘构成.通过对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常规污染指标监测发现,该湿地对污水中氨氮、TP的去除率,在枯水期分别达到99.7%和96%,在丰水期分别达到84%和98%,处理效果较好;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也高达85%以上,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竹炭和砾石为组合填料,开展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2%、47.8%和59.8%,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为75.0%、48.1%和58.2%。两种人工湿地中COD去除率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增加而提高,而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在HRT=3.5d和HRT=2d最高。不同人工湿地中细菌数量为水平潜流湿地稍高于垂直流湿地,根区高于非根区,而真菌数量则相反,且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均随着HRT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湿地类型主要有表面流、水平潜流、垂直流和组合工艺,通过收集其所在地、占地面积、工艺流程、几何尺寸、填料、植物、进水浓度、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及重铬酸盐指数(CODCr,简称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悬浮物(SS)等污染物去除率,构建了处理污染河水的各类型人工湿地资料库,并总结了各类型湿地在国内污染河水治理中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湿地类型应用特点.统计分析各种类型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用t-test和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流及组合工艺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中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表面流和水平潜流,各类型湿地对TN、NH4+-N、TP等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异并不显著,但垂直流及复合垂直流对TN、TP去除的稳定性优于其他3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小球藻、发光菌、大型蚤等不同营养级受试生物测试某人工湿地公园各功能区水体的生物毒性,并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人工湿地公园进水对三种受试生物的Hg~(2+)当量浓度分别为44.37、8.85和0.67μg/L,出水的Hg~(2+)当量浓度分别下降到了7.55、2.55μg/L和未检出,水质生物毒性改善明显;生产者和消费者PAF值均有明显降低,分解者PAF值保持在HC5之下;综合生态风险由进水的33.15%下降到出水的10.92%.表明水体经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植物根系等深度净化后,水质生物毒性明显降低,生态风险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氧化塘-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处理造纸废水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介绍江苏双灯纸业集团公司利用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过程和运行情况的同时,分析了该系统净化污染物的机理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不仅对特征污染物指标CODCr,BOD5和SS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还通过出水灌溉芦苇降低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并且湿地中生长的芦苇可作为造纸原材料回收利用,同时人工湿地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既改善了局部景观,又保护了野生环境.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生态修复中人工湿地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功能和分类,并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单一垂直流和复合垂直流这几种技术的实现原理、技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做了详细的比较,同时就水平流、垂直流、混合流人工湿地的构建类型及其运行特征进行了比较,指出应根据实际污水的污染特征、对各处理指标如BOD,COD等的要求以及经济因素等来选择单一式或复合式的人工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11.
非点源污染的本质是农村生态系统严重失调,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径流的污染负荷,各种治理技术措施得到相应发展,滞留塘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都拉乡河道滞留塘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处理前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8.75mg.L-1,2.97mg.L-1,0.54mg.L-1,24.0mg.L-1;处理后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6.04mg.L-1,1.66mg.L-1,0.18mg.L-1,12.0mg.L-1。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0%,44.1%,66.7%,51.9%,滞留塘系统对氮、磷及悬浮颗粒物的截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邛海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情况,提出治理土城河河水污染治理的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CASS工艺和人工湿地工艺三种方案,并结合土城河河水污染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对这三种方案从适用特点、工艺、技术经济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优选出人工湿地工艺为治理土城河河水污染的方案,这对保护土城河流域以及邛海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流域内人口众多,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00-2008年黄河流域(片)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结合河流水质评价标准,推断黄河流域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然而污染程度正在加剧,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推测主要原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  相似文献   

14.
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实验中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状态的“湿地桶”,桶中装有从黄河三角洲采集的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当地的湿地植物。通过监测湿地植物(芦苇、香蒲等)的长势和化验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及油和脂(O/G)随时间的变化,以探讨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的影响。结果显示:湿地环境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长量与积水深度呈正相关,土壤中少量含油并不构成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威胁。此实验可为建立油田的湿地缓冲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州内河环境治理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福州内河污染及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内河整治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以从加强内河水环境科学研究、倡导生态治河、建设城市滨水空间、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发内河旅游等方面对现有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对汾河污染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概况,并对人工湿地处理受污染汾河水的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标,按照一定的修复原则把工程分为4个区域即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区、河岸缓冲过滤带重建示范区、连通性修复与生态护岸示范区、生物浮岛示范区进行重点修复,修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华北地区山区型河道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嘉陵江电航工程建设后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库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威胁环境生态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嘉陵江、修复干流生态河流系统的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是控制污染来源,加强河岸林地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修复鱼类通道,保护野生动物,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建设以旅游为中心的嘉陵江绿色产业经济带,以实现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及生态健康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天然湖泊湿地水生植物的天然净化能力,不仅能够为污水的净化提供低耗高效的处理途径,而且能够充分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文中利用水生植物茂盛期天然湖泊的水质监测结合空间分布,对银川市天然湖泊湿地——黄河湿地中水质开展空间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农田退水水流进入湖泊的运动方向,水质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水生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水生植物密集地区,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其中BOD5削减能力最强,CODCr次之,初步指示了天然植被的净化作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区域,净化能力略有差异,认为菖蒲的净化能力略强.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引发的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体有机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等环境污染问题;耕地锐减,土质变劣,森林面积少,生态效益低等自然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以及城市化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剖析了原因,据此提出调整发展战略,健全协调的区域管理机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实施要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