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以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两千多年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都报道,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省挖掘出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个陶土制成的碗下,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这也说明中国人才是面条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2.
青云 《科学之友》2005,(12):30-31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对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2000年以上的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最近,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以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2000年以上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据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省挖掘出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只陶土制成的碗中,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这也说明中国人是面条的发明者。这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我国西部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上被挖掘出来的,经过碳-14鉴定,这碗面已有4000年的历史。这碗面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南京希乐顿酒店举办的意大利食品节上,一种"彩面"卖得很火爆.原来这是意大利餐饮业引进中国面条后的创新之作.开发者没有"照搬照抄",不搞"依葫芦画瓢",而是依靠自己的创新,一举推陈出新--红面条、绿面条、黄面条,一条一条如花似锦,秀色可餐,令市民和游客大饱了一次"中为洋用"的眼福、口福.其实这个"创新"最简单不过了,简单到谁都能够制作,其中红面条是在面粉中掺了西红柿汁,绿面条是拌了菠菜汁,而黄面条则是多加了几只鸡蛋而已.  相似文献   

5.
面条是世界性大众食品,古代人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与何种方法发明了面条,一直是有争议的.2005年Nature杂志曾简要报道了青海省喇家遗址齐家文化层出土的粟类面条.但对齐家文化时期古人是如何利用粟类粮食做成面条的,迄今仍然存在疑问.本文通过对喇家遗址出土陶碗中面条残留物的植硅体、淀粉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系统分析,提供了4000年前古代人类以粟(小米)、黍为主制作面条的综合证据.进一步利用传统的制作饸饹面条的工具,参考挤压糊化凝胶成型的方法,复制了与出土面条成分、形态一致的粟类面条.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史前人类饮食文化特点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正在四川省德阳市的中江县,有一个挂面村,每当艳阳高照时,家家户户的房前屋顶就会挂出如丝绸一般的面条。随北方移民进入蜀地的面食文化,不仅改变了四川人的饮食结构,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中江县凯江河畔的觉慧村,这个背山面水的小村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挂面村",家家户户都以制面为生。每年正月里,这里的手工挂面制作进入高潮:没有人指挥,家家户户的成年人都上到房顶,在特制的架子上晾晒  相似文献   

7.
正7月23日是农历节气"大暑",也是二伏的第一天。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吃面美味鲜。二伏为何要吃面?面条不是稀罕物,可你知道最早的它长什么样吗?面条的身影遍及大江南北,既经济可果腹,又能登上大雅之堂,本期"舌尖食话",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面条的"七十二变"。因地震保存了4000年的面条一个倒扣的陶碗,掀开一看,里面竟然还有吃剩的面条。是谁将这碗面条扔在了4 000多年前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最近说,他们已经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小的黑洞,它就位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其质量不超过太阳的4倍,直径仅24000米(只相当于一个大城市),因此堪称“迷你黑洞”。不过,就算这么小的黑洞,其巨大的引力也足以把任何一个靠近它的人拉伸成一根“意大利面条”。科学家推测,这个微型黑洞的力量恐怕要比位于星系中央的那些大型黑洞还强大。  相似文献   

9.
玫雅 《科学之友》2006,(1):76-77
意大利面只需几样材料即可:做调味汁的牛肉、番茄和做面条的面粉、鸡蛋。调味汁和面条各需30min的准备时间。意大利面条的口感和调味汁味道的组合,是绝佳美味。  相似文献   

10.
<正>不知看过日剧《深夜食堂》的观众,对剧中的芥末年越荞麦面是否有印象。面条最早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大家可能也知道面条的制作过程,从揉面到制成面条,要经过多道工序,非常讲究。但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面条为何会被拉长拉细,而不是因受拉而膨胀呢?可能有的读者会觉得这个问题非常荒谬,但确实存在能够受拉膨胀的物质——拉胀材料。  相似文献   

11.
读者看到下面这样的场景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4个人就餐,餐桌上每人一双筷子和一把小匙,没有碗。饭在哪里呢?只见餐桌上开了一条环形渠,面条和汤在渠里哗啦啦地循环流动。4个人就从渠里捞面条吃、舀汤喝,吃一半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描述科学家,总是热衷于赞赏他们的认真、敬业与执著,喜欢强调他们为了事业放弃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忽视了感情与家庭,似乎科学家都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解,科学家也是人,也有同一般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许多科学家都有他们幸福  相似文献   

13.
无论哪个单位都有一些忙忙碌碌的人。他们嘴里老是喊“忙、忙”,但也没看他们在做什么大事。 实际上,这些人工作不得要领,常常为一些琐事花费掉宝贵的时间,而且做事漫无计划,常为一些突发事项费神劳力。 要说忙,再忙也忙不过一个国家的首脑。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绝不容许出半点差错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许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都是善于做梦的人,他们都是在美丽梦想的激励下,方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卓著成就.  相似文献   

15.
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一些相当古朴的西布罗族人。他们几乎都不劳动,故而有人称他们为"不劳而获"的人。其实,这并非对他们的不恭,而是对他们过人的智慧的一种赞扬与推崇。据说,很早以前,沙比亚丛林除西布罗人外,还生活着另外两个部落。那里野兽成群,人们受到这些野兽的巨大的威胁与危害。其中一个部落,每当野兽袭来时,所有的人无不是拼命逃跑,可他  相似文献   

16.
他们是第一批到达犯罪现场的人,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会收集各种证据,使用的是激光或红外线仪器;他们都穿着引人注目的制服,掌握的是最先进的高科技,这些不亚于小说中超级英雄的人就是法医科学家,或者说是当下最为流行的犯罪问题专家.就连美国电视剧《犯罪现场调查》(CSI)也作为大众代表对他们表示了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7.
制造台风     
我们都不喜欢台风,因为台风会带来多种破坏性危害。然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批人却非常喜欢台风,他们不仅常常追逐台风.而且主动制造台风。他们为何要制造人们惧怕的台风?这群制造台风的人并非变态狂,  相似文献   

18.
正考古学家最近在希腊雅典城郊发现两座古代集体墓葬,掘出80具男性骨架。与人骨架同时被掘出的两只花瓶,让考古学家得以测定这两座墓的年代——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50年之间。这些人骨架是排列成行下葬的,其中一些人面朝天,一些人背朝天,36人被铁环束手。所有死者的牙齿状况良好,表明他们死时都很年轻,也很健康。考古学家推测,他们都是公元前7世纪未遂政变发动者、  相似文献   

19.
安成邦 《自然杂志》2016,38(4):253-256
面条是源于中国的美食,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4 000年左右。小麦是在西亚驯化的作物,在距今4 000年前后,中国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小麦,但在古代中国以粒食为主要饮食习惯的时期,小麦的地位不高。秦汉以后,随着石磨技术的发展和面粉发酵技术的应用,面食逐渐普及;在唐宋时期,小麦取代了小米的地位,成为粮食中的“显贵”。小麦比小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小麦面粉比小米面粉更容易加工成面条。面条也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人类的美食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理解。然而,让很多人迷茫的是,"幸福"似乎已经离他们远去,他们已经许久体会不到"幸福",也忘记了什么是"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的出口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