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PC机上建立了一个由DOS系统支持的图形LOTOS(GLOTOS)软件工具.用这个工具,用户可以设计,显示一个GLOTOS说明,也可以把它转换成Petri网.该系统分为三个模块:DRAW,RECOVER和TRANSFER.根据GLOTOS模型,模块DRAW给出了一个交互式的菜单系统,用这个系统,用户可以在图形窗口的任何位置画出GLOTOS的任一成分;模块RECOVER可以自动恢复以前画好的GLOTOS模型;根据Petri网的表示,模块RECOVER提供了从GLOTOS自动转换到Petri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MgO-CaO系耐火材料中主要氧化物CaO和MgO在高温下的晶粒生长动力学,发现CeO2的存在降低了CaO和MgO的晶粒生长活化能,提高了结构基元的扩散速率,促进了CaO和MgO晶粒的生长,从而揭示了掺CeO2的MgO-CaO系耐火材料抗水化性提高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冬半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88年至1992年兰州市10月至下年度3月期间的较为详尽的污染资料,进行了统计平均,通过图的形式,总结了兰州市冬半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就这种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一年之中,SO2、CO、NOx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2月,而O3浓度则在此月最低。之内,CO、NOx出现两次峰值,SO2最大值出现于午后,O3则较为复杂与NOx牵扯相连,峰谷相映.SO2、CO、NOx3种污染物的浓度城关区大于西固区,而O3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臭氧与过氧化氢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溶解O3与H2O2在298K和不同pH时的液相反应动力学,总的反应相对于O3和OH-分别为一级,初始H2O2/O3摩尔比小于25,反应几乎与H2O2浓度无关;在较高的H2O2/O3摩尔比时,反应级数相对于H2O2为一级,实验结果与推导的机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VFP 中基于 FORM 用户可视化 OOP 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FP为用户提供了基于FORM的用户可视化OOP编程方法,包括VFP的数据类型的扩充,OO的特点和方法,FORM编程的几个要点,是一个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库应用开发的OOP编程的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6.
COODL是正在开发之中的一个原型性面向对象数据库(OODB)语言系统,COODL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系统的过分复杂化造成OODB难以走向实用化的严重障碍,为此,需要建立概念上更为简明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并由此形成一个完备的标准化数据语言,其中包括数据定义、操纵与查询等主要设施,本文介绍基于COODL数据模型的查询与数据处置语言。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BaO、ZnO、P2O5、TiO2、R2O(K2O+Na2O)等少量异组分对贝利特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显著性大小.结果发现:ZnO对贝利特净浆强度影响最显著,BaO、P2O5的作用次之,而TiO2、R2O在本实验条件下对贝利特净浆强度无明显影响.ZnO的掺入将显著降低贝利特净浆强度,而适量掺入BaO、P2O5则有利于提高贝利特净浆强度,但当BaO掺量过多时,将导致贝利特净浆后期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氧化铈对负载型氧化铜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PS方法研究了CuOCeO2/Al2O3催化剂的表面特征,探索了CeO2对CuO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CeO2是较好的助催化组分,在CuO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CeO2,可促进催化剂表面Cu+含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CO氧化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0<δ<1),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MnFe2O4-δ,δ>1)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了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为MnFe2O4,一部分仍然保持MnO-FeO固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_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_3氧化形成的N_2O量很少,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O_2浓度时,N_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_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燃烧能形成一定量的N_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_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_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几种重要的气体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气体传感器——CO传感器、CO2传感器、H2传感器、CH4传感器和最新敏感材料的特性,指出稳定性,灵敏度,选择性以及抗腐蚀性是决定气体传感器性能的四项指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气体传感器的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地对大气环境中的CO气体进行监控, 设计和制作了一种可在室温下工作的新型结构Nafion基CO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由活性炭过滤帽、 Pt敏感电极、 Nafion膜、 对电极、 分隔层和储水罐等部分组成。储水罐的设计提供了Nafion膜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湿度环境。采用化学沉积法在Nafion膜上制备Pt敏感电极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当反应物H2PtCl6溶液浓度为5 mmol/L、还原剂NaBH4溶液浓度为30 mmol/L, NaBH4溶液的pH值为13时, 制作的Pt电极具有最好的气敏特性。对体积分数为400×10-6的CO测试时,响应电流为107 nA, 响应时间为40 s, 恢复时间为50 s。当CO体积分数在50~400×10-6时, 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值与CO气体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利用超微粒ZnO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对H_2S气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特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元件对H_2、CH_4、C_2H_2、C_2H_4、CO、煤气、液化汽等无明显的气敏性。在较高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元件的气敏特性仍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气体传感器阵列进行模拟,并建立相应软件,用该软件研究由CO,CH4,C2H5OH,i-C4H10四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系,并对气体传感器阵列测得的信号与混合气体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模拟获得的数据处理,建立传感器阵列数学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以找出最优的预报数学模型,用于预报实际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X光衍射分析等方法,测试了ZrO_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在700℃下的一氧化碳气体的环境中固体电解质和电极内外表面的物相组成,发现受CO气体影响后,内电极与固体电解质接界处有金属互化物PtZr生成,而且内电极表面的电镜图表明电极有明显的溶蚀迹象,固体电解质内壁有新物相YG_2和Zr_(0.82)Y_(0.18)O_(1.91)生成,同时氧化锆基体内表面有溶蚀的迹象。探讨了一氧化碳气体对氧化锆传感器响应时间和电导率的影响机理,认为CO气体不仅参与了电极反应,同时也和氧化锆基体发生了化学反应,改变了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表面的晶体结构,使电阻升高,电极的响应时间加快。表1,参10。  相似文献   

16.
光纤气体传感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光纤CO2气体的传感机理。根据扰模理论,讨论了光纤纤芯和包层与外界介质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并用CO2作扰动气体,进行光纤CO气体传感实验,得到光纤CO气体传感灵敏度及回归曲线。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扰动程度,光纤传感的灵敏度与扰动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用光纤做成的CO2气体传感器结构简单,可应用在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7.
发展并建立了用于快速联合检测O2和CO2气体的调制电位脉冲微库仑法.对在非水电化学体系中实现两者一次检测的实时动态传感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新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可望用来实时监测生物呼吸代谢过程中O2和CO2气体分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浓度有害气体实时监测的问题,采用高精度电化学气体传感器,设计了用于检测低浓度CO、NO2的环境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将卡尔曼滤波与小波滤波相结合对存在噪声的微小信号进行提取,并将嵌入式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实时低浓度CO、NO2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通过研究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特性,设计了恒电位操作电路和nA级电流检测电路。针对标定过程中存在有害气体污染等问题,设计了更加安全的标定实验。所设计系统实现了10-6级电化学传感器的驱动、检测、信号处理远传和网络查看监控数据等功能,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合气体智能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传感器阵列和神经网络构造智能系统用于检测混合气体的低质量分数.传感器阵列获取质量分数为1×10-6~5×10-6范围的H2,C2H4,C2H2混合气体响应和质量分数为5×10-5~3×10-4范围的CO响应.通过RBF神经网络学习改善低质量分数混合气体检测的灵敏度.把传感器响应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神经网络输出为H2,C2H4,C2H2和CO的质量分数.实例分析表明,系统能较好地克服低质量分数混合气体检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交叉灵敏度,得到满意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加热型与非加热型氧传感器在摩托车电喷系统中的应用,在1台装备了125mL、四冲程、单缸水冷发动机的电喷摩托车上进行试验.试验研究了摩托车在EUIII测试循环工况下的排气温度变化,以及对于两种氧传感器起燃时间、陶瓷体温度变化、动态响应特性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非加热型氧传感器的起燃时间要比加热型的长,但露点风险小;在EUIII测试循环的大部分时间里,非加热型氧传感器能够持续稳定地工作;非加热型氧传感器较低的陶瓷体温度会导致λ均值往混合气稀的方向偏移,但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补偿;使用非加热型氧传感器会造成更多的CO和HC排放,但改进保护管设计能够通过EUIII排放测试.因此,非加热型氧传感器符合摩托车电喷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