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赏识是热爱学生、善待生命的体现,是学生数学学习进步的阶梯.数学课上通过赏识,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引导他们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爱钻研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桂香 《科技信息》2009,(23):I0241-I0241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赏识教育的时机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是促进学生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手段。老师只有真正赏识每个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和积极性。相信赏识教育一定会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个实验班级进行赏识教育试验,表明生物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可以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够使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孙汝艳 《科技信息》2008,(34):351-351
本文主要写的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应该怎样应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从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发挥潜能,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7.
喻婷 《科技信息》2007,(32):160-161
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老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生们交朋友,赏识发现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让班级成为他们的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8.
刘会玉 《科技信息》2012,(21):215-215
教育学生就要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就是要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的期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巧妙运用赏识教育,一定会让你的英语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就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就初中学校针对后进生的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发几点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探讨对策,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习惯,给他们勇气和信心,赏识他们,让他们快乐成长,以求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新 《奇闻怪事》2011,(8):34-34,57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善待生命。”教师不是生来就懂得孩子,更不会生来就懂得赏识,我们需要“学会赏识”,赏识自己,善待自己;赏识学生,善待学生!教师教学生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学生品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我们也品尝到了教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钟晖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8):148-151
在当今高校的教学教育中,大学生科学发展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而高校推行赏识教育管理模式。成为培养大学生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高校推行赏识教育管理模式。以赏识学生为赏识教育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赏识教育的定位,以学生实践为赏识教育要点,以学习过程为赏识教育评价的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心智的阶段性不成熟、学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为学生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赏识是习作兴趣的催化剂;是习作成功的源泉;是习作发展的动力。在习作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美”,让主体多元化的赏识评价成为学生作文兴趣的点金石。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我赏识;生生互动,相互赏识;师生对话,人文赏识;拓宽渠道,多方赏识等方式,让赏识评价促进学生智慧的不断生成,习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从成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苏珊 《科技知识动漫》2009,(16):102-102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而小学阶段正好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有利时期,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教育的契机,学生日后所面对的困难将束手无策,甚至气馁。为此,我通过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一言一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赏识教育的内涵出发,对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深入推广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涂鸿 《科技信息》2010,(23):342-342,280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以尊重、激励、理解、宽容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它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爱和赏识中成长。在中国教育领域,赏识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成就也非常大。基于对赏识教育和高三这个特殊阶段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来加强高三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颁布,但新的教育模式还未形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探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方式方法层出不穷。本文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入手,论证了在体育课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充满活力,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本文着重阐述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转变,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赏识环境,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及在评价制度中渗透赏识教育等。以赏识教育为契机,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魅力,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而热爱体育,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使师生受益,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高职学生中开展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心理素质,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进行赏识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桂芳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146-147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基础上的,对中专生尤其需要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赏识语言,给予学生成功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兴趣.真实而恰当的赏识能使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姜新峰 《科技资讯》2012,(33):215-215
四块糖的故事给教师的启示是:对待学生的错误不是唯有批评才有效,而理解、尊重、欣赏和保护学生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尤其针对在批评与责备声中成长的中专生,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积极、鼓励的教育手段意义更大。作为教师要践行赏识教育,就要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认识赏识教育的前提,对赏识教育充满信心,才能真正践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是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