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研究探索了金针菇多糖是否具有延缓骨骼肌疲劳的作用.使用连续电刺激蟾蜍腓肠肌作为疲劳模型,比较金针菇多糖溶液和任氏液对蟾蜍腓肠肌疲劳的作用.研究显示,金针菇多糖在浓度分别为0.01mg/mL、0.04mg/mL和0.1mg/mL时,离体腓肠肌收缩幅度下降达到最大收缩幅度的90%、50%和10%的时间明显长于在任氏液作用下的离体腓肠肌(P0.01),并且三种浓度的多糖溶液延缓骨骼肌疲劳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趋势;0.04mg/mL的金针菇多糖溶液也极显著地延长了在体腓肠肌收缩幅度下降达到最大收缩幅度90%、50%和10%的时间(P0.01).上述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溶液具有延缓骨骼肌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骼肌变化特征。方法采用9周高脂饲养建立外周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辅以小剂量STZ注射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STZ注射前、STZ注射后持续6周取尾血测空腹血糖(FBG); STZ注射前、STZ注射后第2周、第6周测量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Z注射后第6周取比目鱼肌ATP-ase染色观察并分析不同类型肌纤维萎缩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FINS和ISI显著降低(P 0.01),FBG和HOMA-IR显著升高(P 0.01)。②STZ注射后,糖尿病组大鼠血糖逐渐升高,在第4周时趋于稳定; FINS显著降低,在第2周时趋于稳定。③2型糖尿病模型发展到第6周时,Ⅰ型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较对照组降低34.8%(P 0.01),Ⅱ型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降低幅度为14.1%(P 0.05)。结论 9周高脂饲养联合STZ注射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第4周糖代谢指标趋于稳定,在第6周时表现出以Ⅰ型肌纤维萎缩为主的骨骼肌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饮食诱导小鼠以攀爬运动形式进行抗阻训练,观察自主攀爬运动对小鼠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攀爬组(E)和对照组(C),攀爬组逐渐递增攀爬高度.分别在7、12周后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EXA)测试小鼠体成分,肌肉采样称量湿重并计算肌肉肥大比率.结果:7周自主攀爬训练后,DEXA测试数据显示小鼠脂肪质量、脂肪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分别P <0.01,P<0.05),且小鼠胫骨前肌湿重及肥大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P <0.05,P<0.01);12周自主攀爬训练后,攀爬组小鼠瘦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质量、脂肪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均P<0.01).攀爬组小鼠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肱三头肌肥大比率高于对照组(P<0.01),肱二头肌肥大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饮食诱导的小鼠自主攀爬运动引起肌肉肥大,增加瘦体重和肌肉质量,减少脂肪质量及脂肪百分比.因此可认为小鼠这种对抗自身体重的自主攀爬是一种应激小、对体成分有良好影响的递增负荷运动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4.
探讨当归对吊尾14天大鼠比目鱼肌(SOL)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废用性肌萎缩模型,将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CON),吊尾组(TS)和灌胃当归组(TS+Ang)。用PowerLab系统测定比目鱼肌等长收缩与强直收缩最大张力;定磷法测定Ca2+-ATP酶活性。结果显示:1 TS组肌肉湿重(MWW)和肌肉湿重/体重(MWW/BW)比CON组显著降低,TS+Ang组肌肉湿重升高了17%(P0.05),而肌肉湿重/体重不具统计学意义;2 TS组等长收缩最大张力(Pt)和强直收缩最大张力(Po)比CON组均显著降低;与TS组相比,TS+Ang组Pt值和Po值分别增加91%和49%(P0.01);3与CON组相比,TS组等长收缩最大张力达到一半的时间(TP50),达到等长收缩最大张力的时间(TPT)以及从最大张力峰值到舒张50%(RT50)和75%(RT75)的时间均显著缩短;与TS组相比,灌胃当归组分别增加109%,51%,57%和76%(P0.01);4吊尾组肌浆网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灌胃当归后,Ca2+-ATP酶活性降低10%(P0.05)。结果说明:当归能有效缓解吊尾造成的肌肉收缩张力的下降和时程的缩短,当归对抗吊尾引起的比目鱼肌Ca2+-ATP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其抗废用性肌萎缩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AnyBody仿真骨骼肌多体逆向动力学三元素肌肉收缩力模型及有限元法构建八段锦动作的三维胫骨模型,全面、客观地计算不同动作最大肌力峰值时刻的积分肌电、力矩、肌肉收缩等生物力学特性. 将10例健康青年八段锦志愿者的身高、体质量、髋宽、髋深、膝宽、踝宽等形态学数据作为约束条件,用AnyBody7.1.2软件导出八段锦8个动作下肢最大肌力指标,依据胫骨最大应力约束条件,用Minics 10.01、Geomagic studio 2013、ANSYS 19.2软件建构三维数据,添加AnyBody中的3个方向数据,分析并计算不同动作最大力的应力传导大小、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八段锦是左右对称性运动,双侧同块肌肉积分肌电值、肌肉力值无显著性差异,有利于锻炼双下肢稳定性及协调性,运动中人体需要通过移动来保持平衡,膝关节在垂直轴方向力最大,伸展力矩值最大;做八段锦运动过程中,髋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臀中肌,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拇长屈肌;表面肌电验证是评价人体肌肉激活程度的主要方式,八段锦运动中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肌肉活性仿真结果与积分肌电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nyBody软件分析下肢动作特征和有限元软件建构的胫骨模型,适用于八段锦动作的动态研究,可为计算八段锦运动时动力学变化提供新思路与实践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 tDCS)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作为两种非侵入性干预手段,常被用于提升人体运动能力。而目前尚无同时使用这两种电刺激手段,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高健康人群运动表现的相关研究。本文以专业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专项测试前的热身阶段联合使用tDCS和NMES,观察其对赛艇运动表现的即时性影响。结果表明:tDCS+NMES可显著提高受试者500m全力测功仪测试的平均功率(p<0.05);在100 m全力测功仪测试中,实验组受试者股四头肌肌电RMS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背阔肌肌电MNF和MD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500 m全力测功仪测试中,实验组受试者股四头肌肌电iEMG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股四头肌和背阔肌肌电的MNF和MDF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可见:在热身阶段使用tDCS+NMES可有助于提升赛艇运动员神经肌肉动员能力,提高主要发力肌肌纤维募集程度,从而改善赛艇运动表现;tDCS+NMES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刺激部位、运动中不同部位肌肉做功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不同刺激下的半蹲起踵练习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8名有训练经历的受试者依次在4种负荷刺激下(无负重,无振动;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进行半蹲起踵练习,每种负荷训练3min,记录负荷刺激过程中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活动及负荷刺激结束后受试者即刻的原地纵跳高度.结果显示:与无负重无振动相比,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负荷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受试者的纵跳高度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尤其是负重加振动刺激下纵跳高度增加最为明显;下肢肌群的肌电表现EMGrms值除了半腱肌和胫骨前肌,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负荷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受试者的下肢肌肉表现EMGrms值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负重、振动与负重加振动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后之间的纵跳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加负重与外加振动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下肢肌群的肌电表现EMGrms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半腱肌外),负重+振动刺激比外加振动或外加负重显著提高了股直肌、腓肠肌内侧的肌电表现EMGrms值.可见负重加振动刺激对提高主动肌的力量和肌肉激活程度效果显著,但对对抗肌的激活并无优势,建议在下肢爆发力的训练中重视对对抗肌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电刺激是脑卒中后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现有的功能性电刺激仪多采用被动式或参数恒定式刺激方式,治疗效果不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参数自适应调节的生物反馈式电刺激仪。以放松状态和最大自主收缩状态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为参考,用刺激间歇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作为反馈信号调节下一刺激周期的脉宽和幅值。为了避免过度刺激造成疲劳和伤害,提出了基于特征Q值的疲劳检测算法,实时检测Q值变化并在肌肉达到疲劳阈值b时终止电刺激。实验结果:仪器可以输出频率、脉宽和幅值范围分别为1~10 Hz,0.1~5 ms,5~30 mA的刺激波形,脉宽和幅值的实际输出值与设定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2.3%和2.5%;相同刺激幅值下12组负载上的电压和负载阻值线性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7,实现了恒流输出;仪器可以根据肌电均方根值调节脉宽和幅值,在检测到肌肉达到疲劳阈值(50%)时电刺激停止。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北京师范大学2017—2018年教工健康体检脂肪肝检出率与共病率;构建并实施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方案,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受试者的运动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分析体检数据的基础上,招募NAFLD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和健康教育,分析NAFLD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血生化、肝超声及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体型肥胖者脂肪肝检出率是体型正常者的4倍(P0.01);2)12周HIIT干预后,运动组体质量、腰围较干预前分别下降1.9%、0.9%(P0.01),肺活量较干预前上升8.1%(P0.01),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纵跳以及全身反应时等身体素质指标分别上升33.8%、44.5%、12.9%、10.8%(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谷草转氨酶(AST)下降11.4%(P0.05),谷丙转氨酶(ALT)下降15.4%(P0.01);3)组内比较表明,运动对轻度脂肪肝与重度脂肪肝干预的有效率具有显著性(71.4%vs 20.0%,P0.05),运动组健康技能习得效果较干预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施以"改善运动强度""传授运动技能""领会运动价值""体验运动效果"为中心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能够改善NAFLD受试者的病理特征.体医融合改善慢病是践行《健康中国2030》纲要的重要国家战略.体医深度融合,需要建立在慢病大数据的基础上,从监测、评估、干预、追踪、指导进行多元政策融合和支持.科学运动促健康的运动方法的研制和推广,可为体医融合改善慢病进行路径和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患者中的出现率、出现时间和电生理特点,探讨了RBD与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生理诊断指标。帕金森病组14例,多系统萎缩组6例,性别、年龄基本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受试者行连续两夜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分析了伴发RBD的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合并RBD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60.3%和100%。其中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合并RBD最主要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是下领肌弛缓消失(RWA)比例和位相性肌电活动密度增高。RBD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患者中出现率明显增高,提示RBD与突触核蛋白病关系密切。RWA比例和位相性肌电活动密度可以作为神经变性病合并RBD的多导睡眠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衰老过程中氧化应激的增加与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显著降低存在密切关联。青稞富含多酚、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膳食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可以有效缓解骨骼肌增龄性萎缩。为探讨青稞水提物和醇提物是否对老年小鼠骨骼肌萎缩产生影响,测定了12周青稞提取物干预对老年小鼠骨骼肌年龄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记测定了肌萎缩标志基因、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与衰老的对照小鼠相比,两种青稞提取物干预均有效抑制了衰老小鼠骨骼肌肌肉质量的减少,并增强了衰老小鼠的运动能力;青稞提取物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了肌肉环状指基因1和肌肉萎缩盒F基因的表达;青稞提取物激活了SIRT3蛋白的表达,并显著抑制了衰老小鼠骨骼肌中的氧化应激。研究结果表明,青稞提取物可以通过激活SIRT3信号的表达有效抑制衰老诱导的氧化应激,从而缓解衰老导致的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12.
研究有氧运动对青少年骨骼肌細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因为青少年骨骼肌細胞葡萄糖氧化代谢规律和青年小鼠是相同的。为了便于采集骨骼肌细胞將青年小鼠作为研究対象,选用3月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小鼠30只,随机将其划分成安静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过度有氧运动组,每组10只洧氧运动方式为游泳。经7周有氧运动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体重、体重变化和体重变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度有氧运动组各体重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经7周有氧运动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度有氧运动组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清胰岛素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经7周有氧运动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过度有氧运动组GT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7周有氧运动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过度有氧运动组MEF2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适宜有氧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骨骼肌細胞葡萄糖代谢,但过度有氧运动会使机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3.
刘向东  李阳 《河南科学》2014,(5):730-733
通过建立大鼠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研究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不同时刻大鼠血清CK从亚细胞水平探讨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发生的机制,为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安静对照组(C),运动后24h组(E2),运动后即刻组(E0),运动后48h组(E3),运动后12 h组(E1),运动后72 h组(E4),以速度16 m/min,坡度-16°进行跑台运动,运动100 min后,休息5 min,然后再运动100 min.在不同时刻观察大鼠血清C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清CK活性(2 035.42±426.49 U/L)与对照组血清CK活性(293.66±76.07 U/L)相比,非常显著的增高(P0.01),达到了峰值,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 h组血清CK活性(425.51±143.34 U/L)与即刻组血清CK活性相比已显著恢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没有完全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即刻大鼠血清CK活性显著增高,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接近正常,血清CK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热敏灸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和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运动组、运动+普通悬灸组和运动+热敏灸组,采用14 d递增大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和生物化学的方法,观察热敏灸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和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运动+热敏灸组大鼠疲劳相关症状显著改善,跑台力竭时间显著高于运动+普通悬灸组和单纯运动组。运动+热敏灸组大鼠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高于单纯运动组、运动+普通悬灸组,心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骨骼肌细胞线粒体SOD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DA含量低于单纯运动组和运动+普通悬灸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热敏灸足三里穴具有明显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机理与热敏灸降低过度运动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肌浆网钙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方式观察急性运动对肌浆网(SR)钙转运能力的影响,发现运动后股四头肌SR 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速率均明显下降,表现为SR 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速率分别下降51.12%(P<0.01)和17.72%(P<0.01);而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则显著升高,增加48.85%(P<0.01).提示急性运动后SR Ca2+-ATP ase 活性和Ca2+摄取速率下降可能是脂质过氧化增高的结果,而Ca2+摄取功能下降可能与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有氧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颈总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40名18~19岁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0人)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20人)进行运动营养与健康讲座,无任何运动干预。实验前、后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试仪采集受试者颈总动脉直径波形和轴心血流速度,运用MATLABR2011b进行编程,计算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经过12周运动干预,两组相比,实验组收缩压(P 0. 05)、心率(P 0. 05)、动态阻力(P 0. 01)、振荡剪切指数(P 0. 05)显著降低;血流量率(P 0. 01)显著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管径和舒张压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说明12周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血压、心率,提高肥胖青少年的身体机能;且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流量率、外周阻力、振荡剪切指数等血液动力学指标;但不能显著改善肥胖青少年颈总动脉管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传统名贵傣药龙血竭中有效成分龙血素B在大鼠体内重要组织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长期模拟失重效应对龙血素B分布的潜在影响.将SD大鼠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效应组,采用21 d大鼠尾悬吊方法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单次灌胃给予大鼠25 mg/kg龙血素B,于给药1 h后收集心、肝、脾、肺、肾、胃、肠、脑、睾丸和骨骼肌10种组织,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各组织中龙血素B质量分数.在正常重力组中,龙血素B在肝、胃分布较多,其次是肾、肠、心、脾、骨骼肌和肺,脑中最少.与正常重力组相比,模拟失重效应组大鼠肝中龙血素B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47.7%(p<0.05),脑中质量分数上升5.4倍(p<0.05);在肠和肾中质量分数显著下降52.7%和22.0%(p<0.05);在大鼠胃、心、肺、脾、睾丸和骨骼肌中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龙血素B的分布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长期模拟失重效应显著改变龙血素B在大鼠肝、肠、脑、肾等重要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核能补剂对大鼠骨骼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观察了核能补剂对大鼠骨骼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变化的影响。大鼠反复进行3次2min的高速跑台运动,其运动后第24h腓肠肌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变化提示:核能补剂组骨骼肌中ATP的含量明显比复合肌酸组和空白对照组高(p<0.01);核能补剂组骨骼肌中PCr的含量明显比空白对照组高(p<0.01)。本实验证实了核能补剂能加快骨骼肌ATP的生成速度,并提高骨骼肌中磷酸肌酸的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强度有氧运动下运动员肌肉强度的变化情况及发生机制。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肌肉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研究高强度有氧运动下的肌肉强度变化十分重要。采用交叉对比的方法对17名长跑运动员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下的实验。采集运动员的血液测量乳酸含量,利用肌肉拉伸强度检测器测量运动员的肌肉强度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强度有氧运动的初期,运动员体内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同时运动员的肌肉强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5);在高强度有氧运动的后期至力竭后的恢复期,乳酸的含量逐渐增高,运动员的肌肉强度先是到达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最后低于安静状态时的水平(P0.1),差异显著;说明乳酸在高强度运动中对于肌肉强度的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乳酸积累也是导致肌肉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Mi RNA-126表达和骨骼肌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笼中饲养,适应1周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大鼠给予15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模型。肥胖诱导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WT);WT+运动组(WTE);肥胖对照组(OC)和肥胖+运动组(OE)。运动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每天40 min,每周5次,共8周。结果与WT组相比,OC组大鼠比目鱼肌毛细血管稀疏。WTE组毛细血管/肌纤维比率增加约40%,OE组比率与WT组无统计学差异。与其他三组相比,OC组骨骼肌VEGF,PI3K和e NOS水平降低。OE组这些蛋白水平与WT组相似。OC组Mi RNA-126水平降低,PI3KR2水平升高。运动组(WTE和OE)Mi RNA-126表达水平升高,PI3KR2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导致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稀疏,这可能受Mi RNA-126水平下降和PI3KR2增加的调节。运动恢复Mi RNA-126水平和VEGF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