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把高频焊接电弧压力大、挺度好的特点应用到空气等离子切割,并进行了高频电弧切割的工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频等离子切割电弧也具有高频焊接电弧挺度好、压力大的特点,高频电弧与直流电弧切割相比能加快切割速度,提高切口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信号-高速摄像采集系统记录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TIG-MIG)复合焊引弧过程中的电压-电流信号和电弧图像,研究了TIG焊和MIG焊的电极极性接法、MIG焊保护气体种类对TIG电弧辅助MIG焊引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IG焊采用直流反接是TIG电弧辅助MIG焊依靠细长放电通道实现非接触引弧的...  相似文献   

3.
微计算机图象法是微计算机应用的新发展。焊接电弧是一种强光、高温的热源,用一般方法研究它比较困难。本文采用红外摄象微计算机图象法对焊接电弧作用下温度场进行测定,获得直流TlG电弧焊接不锈钢时温度场变化的特征。对Ar+N_2混合气体保护钨极焊接电弧图象进行伪着色处理,获得清晰的电弧内部结构变化特征。实践表明,微计算机图象法研究焊接电弧有许多独到之处,它具有高速、准确、方便、形象等一系列优点,是一般方法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李兴会 《科技信息》2010,(28):209-209
在所有的焊接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各种电弧焊,而电弧焊所采用的热源就是"焊接电弧",所以在《焊工工艺学》教学中,焊接电弧这部分的内容尤为重要,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知识,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电弧的性质,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利用焊接电弧保证焊接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焊接电弧有关知识,授课时应从焊接电弧与普通电弧的区别、电弧的实质、电弧导电与产热机理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干荷铅蓄电池作为焊接电源,构建了贮能式半自动CO2电弧焊系统,分析了铅蓄电池作为平特性电源配合等速送丝机构焊接电弧变化时的自动调节过程;利用PWM控制器构成的调速系统对等速送丝过程及焊接规范进行调节;为获得良好的动特性,达到短路过渡对焊接电源的要求,加入了直流电抗器,从而使焊机具有良好的动特性,获得优良的焊接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和压力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浅水湿法焊接的电弧稳定性较差.为此,文中提出以焊接电弧电压差异系数的倒数作为衡量电弧稳定性的指标,利用高压舱水下焊接平台进行湿法焊接试验,通过采集不同焊接参数下湿法和空气中焊接的电压波形并计算焊接电压差异系数的倒数,定量研究了浅水湿法和常压空气中药芯焊丝焊接电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焊接参数范围内,浅水湿法焊接的电弧稳定性与电流呈负相关,与电压呈正相关,故应选择最优的导电嘴至工件距离以使电弧稳定性最高;浅水湿法焊接的电弧稳定性随焊接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常压空气中焊接基本不变;湿法焊接可采用的焊接电压和电流的工艺参数窗口更窄;焊接电流一定时,湿法焊接应比空气中焊接选用更高的电压,以提高焊接电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三丝GMAW焊接过程电弧干扰、电弧中断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基于信号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同步采集焊接电流、焊接电压波形和电弧形态,理论分析三丝焊电弧偏移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焊丝间距越大,电弧长度越短,焊接电流和电弧中断频率越小.针对三丝焊电弧中断现象,分析了电弧偏移量增大引起电弧长度增加从而造成电弧中断的原因.以三丝焊理论分析结果指导三丝GMAW焊工艺参数的选择,通过三丝GMAW焊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可获得无电弧中断的稳定焊接过程.  相似文献   

8.
由于电磁力的作用,多丝焊接多电弧与常规的单丝焊接电弧有显著不同的形态特征,电弧稳定性也受到直接影响.通过三丝焊接实验,借助高速摄影系统,量化研究了不同焊接电流组合和焊丝距离组合对电弧形态特征的影响.电弧形态参数包括电弧的高度、面积和偏移量,将三者的波动性作为评价电弧稳定性的3个参数.结果表明,电弧高度无明显波动,其值与焊接电流有关,与焊丝距离无关.采用大电流焊接时,熔池金属较多,导致"潜弧现象"的发生,电弧高度和面积均减小;大电流条件下的电弧抗干扰能力强,电弧偏移量小,电弧燃烧稳定.焊丝距离的改变对中间电弧面积的影响最直接,而对引导电弧和跟随电弧面积的影响较小.总体来说,随着焊丝距离的增大,电弧干扰作用和电弧偏移量减小,电弧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直流无刷电机四象限运行的特性,对三种电气制动方式做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低速时采取回馈制动和反接制动相结合的制动方法。仿真实验表明,在低速时反接制动可以补偿回馈制动的制动强度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直流电弧现象的产生,电弧的传导和输入、输出功率的分析,建立了直流电弧通路模型,为电弧的控制和偏弧的抑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手工电弧焊与CO2气体保护焊焊缝成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手工电弧焊与CO2气体保护焊对Q235钢板进行表面堆焊,研究了两种焊接方法的焊缝成形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手工电弧焊是气渣联合保护,有利于焊缝成形,但手工操作使得焊接速度难以保证匀速,导致焊缝表面粗糙,焊缝弯曲不平直;并且由于药皮焊条直径粗,导致手工电弧焊热影响区宽.而细丝CO2气保焊由于形成稳定的熔滴过渡,使得焊缝表面波纹细致、美观,焊缝平直,热影响区窄.CO2气保焊能精确控制焊接规范,可通过调节焊接规范来获得良好的焊缝成形,手工电弧焊不能精确控制焊接规范,不利于得到成形良好的焊缝.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焊接电弧动特性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特性,设计了焊接电弧电子模拟负载,提出了一种弧焊电源动特性测试的新的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IGBT作为可变电阻来模拟实际焊接过程中电弧的动态变化,通过弧焊电源的动态电参数来进行综合评判,并对所设计的电子模拟负载进行了工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GBT可以作为电子模拟负载来模拟焊接电弧的电流、电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结构钢焊条焊接电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德国汉诺威大学发明的焊接质量分析系统,对结构钢E4303和E5015型焊条在焊接过程中的电参数进行随机检测,对电弧电压、焊接电流波形和短路时间、燃弧时间、过渡周期等参数的概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精确地确定了最大值、平均值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具体地了解焊条熔滴过渡特征和评估其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镍基合金钨极氩弧焊焊缝中气孔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高速摄像机、光学显微镜获得了气孔在熔池及焊缝中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照片,研究了油污、送丝速度、保护气体和焊接电流等参数对熔池气泡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钨极氩弧焊对镍基合金焊接时,熔池表面有少量的气泡逸出,证明了焊缝金属中气孔源的存在;显微组织观察发现,有未及时逸出的气泡残留其中,但是利用UT,RT探伤手段无法检测出该类缺陷的存在;送丝速度和焊丝油污对焊缝金属中气孔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适当调整其他焊接工艺参数对气孔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汽车焊接零件的产品特点及焊接要求出发,结合研制的弧机器人焊接单元的使用情况,分析了系统构成及系统特征,着重研究了机器人焊接夹具有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配置、焊接工艺的选定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液化气罐体焊缝和热影响区在高温冶金反应、结晶动力学及热循环的作用下,产生的一次结晶和二次结晶的组织形态、性能特征作了分析。实践表明,焊接夹杂和气孔是引起罐体焊缝裂纹或导致爆炸的主要原因。为此,作者提出,为了保证液化气罐焊接质量,必须从冶金和工艺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建立焊接质量监控系统,对焊接检验手段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焊药密实度、焊前预热、焊接速度、试板厚度和后热等对自蔓延焊条的焊接工艺性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当药粉密度在2.60~2.80g/cm3时,自蔓延焊条燃烧速度为10.5mm/s,焊接可控性好.焊前350℃预热可以增加焊接熔深,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效果.焊接速度取决于试板厚度,提高焊接速度明显降低较厚试板的焊透性和焊接效果.后热对自蔓延焊条工艺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将高频焊接原理与作为焊管坯的铝材特性相结合,系统阐述了铝管坯的熔点、热导率、熔解热、比热容、磁导率、高温色泽变化、高温强度、亲氧性以及电流渗透深度等特性在高频焊接中的表现和对高频铝焊管焊接的影响;指出减小焊接挤压辊外径、提高焊接电流频率等措施均能缩短焊接时间,其中减小焊接挤压辊外径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脉冲MIG焊动态特性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铝合金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在引弧短路与熔滴过渡短路、脉冲峰值阶段与脉冲基值阶段对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MIG)焊有不同的动特性要求.据此提出了焊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焊接状态输出不同的动特性。满足铝合金MIG焊对动特性要求.采用短路电流控制器和动态电子电抗器。实现了脉冲MIG焊动态特性的自适应控制.具有动态特性自适应控制的脉冲MIG焊机引弧成功率高、电弧挺度好、飞溅小和焊缝成形美观.  相似文献   

20.
爆炸焊接压力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表明,爆炸焊接界面虽然具有熔化、扩散和压力的特征,但不能用熔焊和扩散焊机理来解释爆炸焊接界面的成因。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提出并证实了爆炸焊接是一种特殊的压力焊。为了获得没有熔化的微小波状的良好界面,爆炸焊接装药参数应取焊接窗口的下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