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区域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水土平衡不断受到破坏,给水分的供需和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陕西关中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潜力的设想,以促使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按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匹配与组合,协调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研究——以陕西关中灌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水土平衡不断受到破坏,给水分的供需和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陕西关中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潜力的设想,以促使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按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匹配与组合,协调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水土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3.
考虑农业系统中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征,本研究建立非线性多目标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模型.模型基于二次水分生产函数,以灌区总灌溉净效益最大和用水效率最大为目标,对不同作物不同月份的地表水灌溉水量和地下水灌溉水量、灌区种植结构进行联合优化配置.针对传统的求解方法造成结果信息丢失等问题,本研究使用遗传算法求解此复杂非线性多目标模型的Pareto解集.将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中游盈科灌区,得到194组非劣的水土资源分配方案.结果表明:Pareto解集不仅可以直观展示出目标之间相互博弈的状态,而且可以全面展现出水土资源分配的博弈状态,以及随着目标倾向性改变,作物的重要性也可能随之改变的过程.该模型统筹考虑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灌溉净效益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将其内在复杂的博弈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更丰富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4.
新疆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水土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由于指标过多,导致评价过程弱化了水、土资源系统之间协调与制约关系的问题,将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水土资源系统耦合程度结合讨论。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疆各地、州、市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以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需水量为基础,建立水土资源耦合指数模型,计算各区域水土耦合指数;最后将两项结果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与水土资源耦合指数趋势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明确水土综合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水土资源耦合的合理性,可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水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将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实践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应用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的生态治理、知识普及和景观体验等功能开展研学旅行,是当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主要技术与措施具有生态性、科技性和教育性的特性,其内涵与载体具有生态美、科技美和知识美,即形成水土资源的水土之美.基于水土之美,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开发的案例地,研究开发体现水土之生态美、水土之科技美和水土之知识美的研学旅行项目,以探索依托水土资源进行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水环境的概况,探讨了土地资源的恶化与人类回归自然的关系,指出保护水土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人类要倍加珍惜、保护环境,对已破坏的水土环境加以尽快修复。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供需失衡导致的保障风险问题,采用SD(System Dynamics,SD)模型和可变模糊集理论开展区域水土资源保障风险仿真和评价研究.该文构建了黑龙江省水土资源SD模型,分别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构建水土资源保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集法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保障风险进行评价.仿真和评价结果显示,若黑龙江省水土资源继续按现状标准发展,将面临土地后备资源减少、土地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资源保障风险.根据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SD模型对水土资源保障风险代表性驱动因素进行了原因树分析,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及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保障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8.
系统耦合效应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新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耦合”理论为有效解决水土耦合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在深入剖析系统耦合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内涵及关系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耦合模型、耦合技术以及耦合模式,并就该领域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对于有效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在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强调加强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黑河中游绿洲灌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覆被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绿洲灌区统计数据等为数据源,分析了绿洲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对生态用地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河中游灌区总体呈现明显的绿洲扩张、荒漠减少趋势,耕地增加以荒漠和草地的开垦为主,但耕地扩张趋势有所减缓;大部分灌区耕地都呈扩展趋势,前期(2000-2007年)以马营河、大满、友联、西浚、洪水河、梨园河、大都麻和童子坝灌区耕地扩展较为明显,后期(2007-2011年)以友联、梨园河、大都麻、鸭暖、老军和马营河灌区耕地扩展较为明显;各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山丹县和民乐县各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相对较低,甘州区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临泽县和高台县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相对较高;灌区各生态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耕地增加与供需比、干渠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灯光、坡度等要素呈负相关关系;草地与供需比呈正相关关系;林地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大致相同.研究结果对提高绿洲水土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控制土壤蒸发和植物的无效散发为目的,提出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利用地中蒸渗仪的实验资料分析了各种覆盖种植方法的节水效益,证实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旱作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临汾市山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用养失调、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关系,并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对水资源需求及其保障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到202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基本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生态环境用水难以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从石羊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流域的供水现状和用水现状,归纳了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实施调水工程等方面给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建设区的水土流失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辽宁省盘海(盘锦至海城)高速公路建设为典型,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成因和形式;利用水土流失预测数学模型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运用工程力学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提出了稳固(定)创面和土体挡土墙工程,工程与植物措施相集成的三维植被圊土网垫技术,以及人工整地与植被恢复造田利用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为高速公路建设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周边地区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农业资源总量丰富,但耕地不足,农业资源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大,根据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总量控制与提高潜力相结合,果园改造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科学要求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规模特色与多种经营相结合等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约束下的乌鲁木齐绿洲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探讨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前人通过运用SD模型对乌鲁木齐进行中长期进行人口、粮食需求和农业生产能力预测,预测乌鲁木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结果。提出了在水资源约束下乌鲁木齐绿洲城市发展的节水型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新亚欧大陆桥绿洲经济带型模式。为实现其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西海固地区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基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生态环境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响应机制.得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指导思想的偏差及不合理工程技术的使用,是促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的重要原因.继而提出了加强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和保证该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归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的4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6,24(1):14-19
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及生态需水的原因,按照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下一步在喀斯特山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建议;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